增資“補血”已成為近兩年不少險企的當務之急,原因無外乎滿足償付能力標準、業務實現持續發展。不過,面對復雜多變的資本環境,有的如愿以償,有的仍在翹首以盼。
近期,銀保監會發布的保險業償付能力和風險狀況再次引起關注。面對“償二代(||)”,險企提交的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不達標險企數量明顯增多,還有部分險企正在徘徊在不達標的邊緣。因此,不斷尋求資本解困,成為越來越多險企的選擇。
截至12月14日,今年以來監管已批準16家保險公司、1家保險資管、1家保險科技公司的增資申請,涉及資金近300億元。
從增資的公司看,包括漢諾威再保險上海分公司、匯豐人壽、太平科技、英大泰和財險、三星財險、同方全球人壽、太保壽險、橫琴人壽、太保養老產業、太保健康、平安健康、安聯資管、平安養老、泰康養老、鼎和財險、中郵保險、中荷人壽、中韓人壽等。
在這18家公司中,中郵保險增資數額最多,為71.6億元,其次是英大泰和財險,獲批增資35億元,平安健康獲批增資26億元。
不過,這些險企的增資申請大多數并不是在今年提交,有的是在2021年發布的增資方案并提交監管,有的是在2020年時就已經提交了增資申請,甚至有的險企增資申請提交得更早。
例如,同方全球人壽的2.3億元增資,其實在2019年7月就已對外發布公告。據當時的公開信息看,這2.3億元的增資額由中外股東按照持股比例同比例增資,且當時在董事會上得到了全體董事的一致同意。
然而,事情并非像想象得那么簡單,同方全球人壽的這份增資也一拖再拖。直到今年8月獲批,其注冊資本金從24億元增加至26.3億元。
與同方全球人壽有類似曲折增資經歷的還有三星財險。據悉,早在2020年12月,三星財險就曾發布增資方案。按照當時的計劃,三星財險擬引進包括騰訊在內的5家新股東,增資額共5.52億元,如果增資完成,三星財險注冊資本金將從3.24億元增至約8.76億元。
但這一次增資方案并未得到批準。2021年6月,三星財險調整增資方案。從第二次增資方案來看,雖然增資數額并沒有變化,但引入的股東有兩家生變。其中,上海天岑和上海嘉印被曼巴特(張家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安徽國海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取代,其他三家并沒變化。
而這一次增資方案發布后,經過一年多的等待,三星財險的增資終于落地。
面對穿透式監管,社會資本能進入保險業并非容易之事。不過,其中也不乏幸運兒。
例如,泰康養老在今年年初發布的增資方案,擬增加注冊資本10億元,以滿足泰康養老業務發展和償付能力需要。增資后,泰康養老的注冊資本將由40億元變更為50億元,而這筆資金來自于大股東泰康保險集團。
在這份增資方案發布不久后,3月30日,泰康養老就收到了監管的批復。
縱觀養老險公司的增資之路,除了與股東實力有關外,還與政策導向相關聯,目前國家正在大力支持養老產業發展,其中商業養老險成為發力的重點,此前就有養老險公司通過增資來提升實力,滿足監管要求。除泰康養老外,匯豐人壽、英大泰和財險等險企的增資之路也較為順暢。
并不是所有增資險企都這么“幸運”,仍有大部分險企在等待的路上。截至12月14日,今年以來有23家險企在中國保險業協會網站公布增資申請,其中既有大型險企,如太保壽險、太保財險、國壽財險,也有中小險企,如都邦財險、愛心人壽、德華安顧人壽等,且中小險企占大多數。
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險企在增資的同時,也完成了股權變更。例如,中韓人壽通過引進5家中資股東,其外資持股比例降至24.99%,中韓人壽從合資險企變為中資險企。除此之外,最近新公布增資計劃的德華安顧人壽,也同時面臨增資和股權的變更。
不可否認,中韓人壽在獲得增資后,其償付能力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在其2022年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顯示,最新風險評級結果仍為C類。對此,中韓人壽表示,“公司引戰增資已于7月份得到監管批復,三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大幅提升,可資本化風險指標得分情況也顯著好轉”。
之所以苦苦尋求增資,關鍵原因在于滿足“償二代(||)”對資本的要求。
據銀保監會最新披露數據顯示,第三季度末,納入審議的181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12%,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39.7%。其中,43家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為A類,114家保險公司為B類,15家保險公司為C類,9家保險公司為D類。
這一數據直接揭示了當下險企的真實經營現狀,越來越多的險企步入“不達標”的行列中。為此,有業內人士預判,未來將有更多險企加入到增資的行列中。
面對多變的資本環境,仍有一些險企尚未尋得資金“補血”。畢竟,經濟環境下行,資本投資相當謹慎,再疊加監管對股東的穿透審查,讓增資之路變得異常艱難。
例如,安心財險的增資遲遲未到。據悉,早在2020年時安心財險就發布增資公告,但是幾經波折仍未果。目前,“明天系”險企,破產的破產,股轉的股轉,雖趨勢明確,但接盤者尚未浮出水面,未來仍有一段時間需要等待。
除了尋求股東、社會資本增資外,發債補充附屬資本也成為一大趨勢。近期,民生人壽與英大財險分別獲批發行不超過30億元、15億元的資本補充債券。另外,新華保險也計劃發行不超過200億元的資本補充債券,人保集團計劃發行不超過180億元的資本補充債券。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