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周,發生兩件事,一個事關養老,一個事關看病,都是老齡化下牽一發動全身的國民議題。
首先是時隔6個多月后的11月4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等五部門聯合發布《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給出了細化執行的操作指南,對彼時國務院出臺個人養老金制度進行了call back。
其次,11月1日正式發布的2023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的參保人數突破100萬。兼容了京惠保、實現一城一保并得到政府全力護航的北京普惠健康保,獲客氣勢如虹。
養老和看病,都屬于“大養老”的賽道,在勢大力沉的老齡化倒逼下,紛紛提速。這一方面是好事,未雨綢繆,及早建立兜住大多數人需求的制度和機制;另一方面,要實現內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內嵌于市場之中,做到尊重市場,認識市場,敬畏市場,而不是存有“人定勝天”的僥幸。
個人養老金的近憂
五部門的《辦法》,對個人養老金的參加流程、賬戶管理、準入和產品、信披和監管都做出了具體規定,這預示了個人養老金正在從設計向實務快速過渡。
銀行、保險和基金這三大機構,也都快馬加鞭參與到這一混業競爭之中。銀行握有賬戶這一極大優勢,養老理財和養老儲蓄的動作頻頻;基金在投研和規模上領先,養老基金被寄予厚望;保險的稅優“特權”被稀釋,但線下保障和打通醫療的護城河仍存。可以說,個人養老市場廣闊,群雄逐鹿,摩拳擦掌。就待一聲令下,跑步入場。
但“前景”變成“錢景”,并非線性這么簡單。在稅優這個關鍵環節上,并沒有看到足夠的激勵,甚至還存在“負激勵”。因為6萬元免征額和專項附加扣除,大量中低收入群體基本上被“豁免”在個稅繳納之外,這就使得在養老金領取環節3%的個稅稅率,成了“無中生有”的負擔。他們如果把這筆錢用于別處的投資,本來是完全不用交稅的。
對中高收入群體而言,這個稅優有一定激勵作用,但是否觸發明顯的用腳投票效應,還有待觀察。畢竟,長期投資是要讓渡時間成本和要求風險對價的,回報在高收益和低風險之間找到那個打動投資者的平衡點,并不容易。
個人養老市場,還是要靠好產品說話。
惠民保的遠慮
老齡化硬幣的另一面,是人類進入長壽時代,帶病養老將是新常態,養老和醫療是剛需,也是消費的大頭。
醫療成本,從長期看,是一直上漲的。保險是對沖這一風險的、經過歷史和實踐檢驗的最佳產品,但這需要大數法則的精算,需要市場規律的制約,需要避免為了“惠民”而上頭,做出種種偏離“市場正確”的一種承諾。
惠民保自誕生以來,一直面臨著這樣的質疑,甚至包括監管。隨著惠民保遍地開花,從商業創新到跟政府捆綁愈緊,這樣做,好處是聲譽得到背書,獲客能力大大提高,并對供應商形成議價權;隱憂則是可持續性。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一款產品到了閉眼買的地步,就會總覺得哪里不對,這并不是杞人憂天。惠民保橫空出世的三年,總的來說,就是門檻越來越低,保障越來越高,風險和價格不匹配,雖然有上述跟政府捆綁所帶來的獨享優勢和規模優勢,但道德風險是真實存在的,一旦獲客成本高過閾值,這套自洽的商業模式是無法持續支撐的。
在醫保和商保之間,惠民保如何精準識別自己的細分市場并妥善處理好邊界,這不僅是指產品之間的邊界,也同樣是指市場與政府的邊界。我們希望惠民保是個長線產品,是個在定價和保障方面取得平衡的產品,而不是熱鬧個五年八年的網紅產品。
畢竟,惠民保不是醫保,財政都干不了的事,企業也干不動。
供銷社式“幻象”
過去一周,在全社會出圈的,無疑是供銷社。伴隨著新聞的發酵和資本市場的炒作,這一極具計劃經濟色彩的詞匯,徹底點燃了公眾的情緒,有人緊張,有人好奇,有人嘻嘻哈哈。
廣場情緒無所不在。今時今日,供銷社早已不是那個在計劃經濟時代統購統銷的巨無霸,而只是市場主體中的一員,它不可能引發什么歇斯底里的反響。
由彼及此,被誤讀的供銷社,或者被一廂情愿投射的供銷社,其實在個人養老金和惠民保身上,也能看到這種詞義引發的幻象,從而造成簡單或先入為主的理解。
個人養老金和惠民保都是好事,都是惠及大多數人的良策,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就如大眾所想,能夠撒豆成兵,能夠在市場上自然而然地成長。有時候,好的制度和機制,反而是需要讓渡利益,付出成本的。
做成事,持續的做成事,終究靠的是制度和文化,以及恰到好處的利益激勵。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新年首張罰單:三家金融機構均被罰超千萬,兩家險企“中彩”
10家險企“打頭陣”!拿到投資黃金“入場券”,意味著什么?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