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資本市場上豪邁出手、持續擴張商業版圖的復星系,2022年以來卻不斷開啟“賣賣賣”模式。
繼9月19日晚間新華保險、豫園股份披露復星系減持公告后,近日,市場又傳出,復星集團將向沙鋼集團轉讓所持南京南鋼鋼鐵聯合有限公司60%股權(簡稱,南京鋼聯)。
10月17日,復星國際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股票于10月17日上午9時起短暫停止買賣,以待發布一項可能的內幕消息。與此同時,復星國際旗下南京鋼聯控股的南鋼股份也在17日一早停牌。作為復星系“智造”板塊的重要經營主體,南鋼股份大股東恐將易主的傳聞備受市場關注。
事實上,除了南京鋼聯外,今年以來,復星系在保險板塊的收縮動作也同樣引發行業熱議。究竟一向“豪氣”的復星系緣何年內頻繁減持、套現?背后的戰略意圖又是什么?問題的答案有待進一步揭曉。
對于復星國際與南鋼股份雙雙停牌一事,近日有媒體曾報道稱,這或與復星集團將向沙鋼集團出售南京鋼聯股權有關。據報道,復星集團已與沙鋼集團簽約,轉讓其持有的南京鋼聯60%股權,交易對價150億元。
公開信息顯示,復星系下屬三家公司合計持有南京鋼聯60%股權,南京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剩余的40%股權。此外,目前,南京鋼聯又為南鋼股份控股股東,這也意味著若南京鋼聯60%股權出售,則南鋼股份大股東將易主。
據悉,南鋼股份是復星系鋼鐵業務的主要經營主體,同時也是行業領先的高效率、全流程鋼鐵聯合企業,2000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具備年產千萬噸級鋼鐵綜合生產能力。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若南鋼股份大股東變為沙鋼集團,后者將有望成為僅次于寶武鋼鐵集團的國內第二大鋼鐵巨頭。不過,對于上述傳聞是否屬實,兩家公司均表示以上市公司公告為準。
當然,對于復星系而言,若傳聞屬實,出售南京鋼聯股權無疑也將為其回籠一筆可觀的現金流。
眾所周知,今年以來,復星系已進行了一系列減持操作。從2月份起,復星系先后減持了海南礦業、泰和科技、青島啤酒、中山公用等部分公司股權。
除此之外,在保險板塊方面,曾經坐擁多家保險公司股權的復星系也在收縮版圖。例如,今年4月,復星國際發布公告稱,出售旗下間接全資附屬公司Miracle Nova(UK) Limited 100%股權權益,價格為7.4億美元。
8月份,復星國際旗下的豫園股份又發布公告稱,擬以每股66.58元,向泰康保險集團轉讓其持有的泰康保險1737.36萬股股份,約占泰康保險總股本的0.64%,轉讓對價約為11.57億元。轉讓完成后,豫園股份將不再持有泰康保險集團股份。
緊接著9月8日,在永安保險發布的兩則股權變更公告中,也體現出了復星系的“退意”。具體為復星工業、復星投資、亞東杉控、亞東翼航4家復星系公司分別將所持部分或全部永安保險股權,轉讓給陜西國資委旗下的公司。若股權轉讓完成,復星系公司持有的永安保險股權比例將從原有的40.68%降至14.69%。
退出永安保險的“爭霸”,并不是復星系減持保險公司股權的終點,9月19日,新華保險又發布公告稱,復星國際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2615.95萬股H股股份,約占總股份的0.8386%。其減持導致復星國際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下降至約4.9999%,持股比例低于5%。
接連減持4家保險公司股權,與過去那個在保險市場上不斷加碼的復星系截然相反。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海外保險業務方面,復星國際并不是完全在收縮。復星國際2022年中報顯示,今年2月,旗下復星葡萄牙保險收購了The Prosperity Company 70%的股份,而該公司是一家數字化驅動、依托于養老金財富管理平臺的保險公司。6月,復星葡萄牙保險又擬收購秘魯第三大保險公司La Positiva公司余下最少40.5%的股份。
對于復星系今年以來接連不斷的減持操作,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這或與復星系試圖加速回籠現金、優化財務結構有關。
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復星國際營業收入為828.9億元,同比增長17.7%;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利潤為27億元,同比下降32.6%;集團產業運營利潤為36.1億元,同比下降35.9%。
對于上半年利潤下降的原因,復星國際在2022年中報中解釋稱,主要是受疫情沖擊、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資本市場波動等綜合因素影響。
落眼到保險板塊盈利層面,2022年上半年該板塊的表現也稍顯遜色。中報顯示,上半年,復星國際保險板塊的業務收入為158.89億元,同比增長2.7%;但業務利潤卻虧損近5.42億元,同比下降138.3%。2021年中期,復星國際的保險板塊盈利14.15億元。
經營承壓的同時,復星系在債務方面也面臨一定挑戰。從資產負債率角度看,2022年中報數據顯示,復星國際總債務占總資本比率為56.8%,較去年末上升3個百分點,現金及銀行結余及定期存款為1176.5億元,報告期內平均債務成本為4.5%。
此外,截至2022年上半年,復星國際負債總額為6511.57億元,其中,非流動負債為2757.62億元,流動負債為3753.95億元。
對于復星國際今年上半年的投資操作,該公司在中報中指出,集團持續推動資金管理層面的財務優化,強化投資管理,積極推動投退平衡,擇機退出非核心資產;附屬公司層面則圍繞四大業務板塊,通過投資補強,逐漸向高附加值產業鏈延伸。
或許是基于聚焦核心業務的考量,以及一定的債務壓力,讓復星系作出了不同以往的選擇。
提及復星系對保險市場的布局,早自2007年復星系收購永安保險14.6%股權,并在后續不斷增持期間就已開啟。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永安保險在內,復星系先后收購過9家保險機構,并由此攬入財險、壽險、再保險、健康險等業務資質。
如今伴隨著復星系在保險板塊的收縮,從中國內地保險市場看,目前其除擁有永安保險股權外(待變更),復星系旗下還有復星保德信人壽和復星聯合健康兩家帶有“復星”頭銜的“嫡系”險企。
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復星系持有復星保德信人壽50%的股權,與外資股東勢均力敵;在復星聯合健康的股權結構中,復星系以持股20%的比例排在第一位。
從經營層面看,成立于2012年的復星保德信人壽,今年恰好迎來發展10周年,但卻尚未走出虧損困局。數據顯示,2013-2021年期間,復星保德信人壽分別實現凈利潤-0.89億元、-1.16億元、-1.13億元、-1.69億元、-1.22億元、-1.11億元、-2.5億元、-2.42億元、-1.75億元。2022年上半年,其保險業務收入為11.38億元,同比下降27.78%,凈虧損為1.24億元。
再來看成立于2017年1月的復星聯合健康,今年也剛滿5周年。2021年,該公司實現扭虧為盈,但受疫情沖擊等因素影響,2022年上半年復星聯合健康再現虧損,凈利潤為-0.41億元。
盡管上述兩家險企尚未顯現一定的盈利能力,但從復星系整體的經營架構上看,卻仍處于相對重要的位置。
如復星聯合健康便是復星系健康版圖不可或缺的一環,復星國際在2022年中報中披露,復星聯合健康致力于打造線上線下融合、核心生態融合的O2O一體化管理式健康服務平臺。2022年下半年,復星聯合健康將構建以家庭客戶為中心的會員制運營體系,置頂養老、康復、母嬰生態業務,打造在細分客群市場競爭的比較優勢。
對于復星保德信人壽的經營發展,復星系也有意推動前者轉型改革,坦言上半年保費收入同比下降27.78%,主要是因堅持“聚焦期交”的經營策略,主動收縮銀保躉交業務,嚴格控制低價值業務銷量所致。
與此同時,在生態賦能方面,復星康養板塊也在深化與復星保德信人壽的戰略合作。復星國際中報顯示,報告期內,復星保德信人壽累計達成養老社區單938件,匹配首期期交保費人民幣2.73億元。
玖亓周評|險資頻頻舉牌背后的“秘密”
觀察|新版中端醫療險,DRG醫療改革的解藥嗎?
2024償付能力掃描:化險關鍵期,“誰”把7家險企“拖下水”?
新能源車企“內卷”:蛇年花式促銷,“保險補貼”攬客!
周評|DeepSeek風暴下的金融業: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內地、香港狠查:“洗黑錢”專盯“高傭金”保險產品下手!
DeepSeek風起,保險正在如何“跑步上車”?
銀保“開年”:誰家歡喜,誰家憂?
車險承保盈利182億!36家承保虧損,中小險企如何夾縫求生?
玖亓周評|險資買黃金,有所為、有所不為!
華泰人壽高管變陣!友邦三員大將轉會鄭少瑋擬任總經理即將赴任業內預計華泰個險開啟“友邦化”
金融監管總局開年八大任務:報行合一、新能源車險、利差損一個都不能少
53歲楊明剛已任中國太平黨委委員,有望出任副總經理
非上市險企去年業績盤點:保險業務收入現正增長產壽險業績分化
春節前夕保險高管頻繁變陣
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31人死亡!銀川燒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況,預估保險賠付超1400萬元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
2024年新能源商業車險保費首次突破千億元
連交十年保險卻被拒賠?瑞眾保險回應:系未及時繳納保費所致目前已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