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的步驟包括:風險識別、風險測度、風險決策和風險控制。
1、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風險分析和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其主要任務是明確風險存在的可能性,為風險測度、風險決策和風險控制奠定基礎。
風險識別的一般步驟是:
① 明確所要實現的目標。
② 找出影響目標值的全部因素。
③ 分析各因素對目標的相對影響程度。
④ 根據對各因素向不利方向變化的可能性進行分析、判斷、并確定主要風險因素。
2、風險測度
度量風險大小不僅要考慮損失或負偏離發生的大小范圍,更要綜合考慮各種損失或負偏離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即概率。
概率分為客觀概率和主觀概率。客觀概率是指用科學的數理統計方法,推斷、計算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是對大量歷史先例進行統計分析得到的。主觀概率是當某些事件缺乏歷史統計資料時,由決策人自己或借助于咨詢機構或專家憑經驗進行估計得出的。實際上,主觀概率也是人們在長期實踐基礎上得出的,并非純主觀的隨意猜想。
風險測度主要是確定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以及期望值和方差等參數。
3、風險決策
(1)風險態度
典型的風險態度有三種表現形式:風險厭惡、風險中性和風險偏愛。
(2)風險決策
與風險態度相對應,風險決策人可有以下決策準則:滿意度準則、最小方差準則、期望值準則和期望方差準則。
4、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的四種基本方法是:風險回避、損失控制、風險轉移和風險保留。
(1)風險回避
風險回避是投資主體有意識地放棄風險行為,完全避免特定的損失風險。簡單的風險回避是一種最消極的風險處理辦法,因為投資者在放棄風險行為的同時,往往也放棄了潛在的目標收益。所以一般只有在以下情況下才會采用這種方法:
① 投資主體對風險極端厭惡。
② 存在可實現同樣目標的其他方案,其風險更低。
③ 投資主體無能力消除或轉移風險。
④ 投資主體無能力承擔該風險,或承擔風險得不到足夠的補償。
(2)損失控制
損失控制不是放棄風險,而是制定計劃和采取措施降低損失的可能性或者是減少實際損失。控制的階段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階段。事前控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降低損失的概率,事中和事后的控制主要是為了減少實際發生的損失。
(3)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是指通過契約,將讓渡人的風險轉移給受讓人承擔的行為。通過風險轉移過程有時可大大降低經濟主體的風險程度。風險轉移的主要形式是合同和保險。
① 合同轉移。通過簽訂合同,可以將部分或全部風險轉移給一個或多個其他參與者。
② 保險轉移。保險是使用最為廣泛的風險轉移方式。
(4)風險保留
風險保留,即風險承擔。也就是說,如果損失發生,經濟主體將以當時可利用的任何資金進行支付。風險保留包括無計劃自留、有計劃自我保險。
① 無計劃自留。指風險損失發生后從收入中支付,即不是在損失前做出資金安排。當經濟主體沒有意識到風險并認為損失不會發生時,或將意識到的與風險有關的最大可能損失顯著低估時,就會采用無計劃保留方式承擔風險。一般來說,無資金保留應當謹慎使用,因為如果實際總損失遠遠大于預計損失,將引起資金周轉困難。
② 有計劃自我保險。指可能的損失發生前,通過做出各種資金安排以確保損失出現后能及時獲得資金以補償損失。有計劃自我保險主要通過建立風險預留基金的方式來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