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聯合律師事務所—貝政明
前一陣,已經退休的幾位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的老先生前來講述了他們遇到的一件叫苦不迭的保險故事:幾年前,這家會計師事務所效益不錯,前任領導便用單位的福利基金為這些會計師買了大額的人壽保險,去年年底到期,這幾個會計師都可以拿到幾萬到十幾萬不等的保險金。可是去年初,新領導上任后,與保險公司一起將原有的保險合同內容變更并延長了保險期限,使得這幾個會計師將要到手的保險金變得遙遙無期。他們覺得自己的權利被侵犯,想問律師該怎么辦?這一問倒是把律師給難住了,因為根據保險法的規定:在保險合同的有效期內,投保人和保險人經協商同意,可以變更保險合同的有關內容。保險法并沒有規定投保人變更保險合同時要征得被保險人的同意。本案會計師事務所新領導代表投保人和保險公司協商變更保險合同的行為與法無悖。既然行為合法,侵權之說就不能成立,律師當然也就無計可施。但是對于已經退休的老人來講,由于保險合同的變更使將要到手的保險金變得可望而不可即,難道對他們的權益沒有影響?
日前,看到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公布的王連順訴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永順縣支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讀后深有所感: “1995年10月,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永順縣支公司為本單位6名女職工(包括原告王連順之妻陳曉蘭)投保婦科癌病普查保險,投保人和保險人均為永順縣保險公司,被保險人和受益人是這6名女職工,保期三年,保險金額1萬元,保費每人40元。該保費由永順縣保險公司工會經費中出資一次交清。 1996年6月,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永順縣支公司分立為人壽保險公司和財產保險公司,陳曉蘭被分到被告永順人保工作。1997年7月,陳曉蘭從永順人保調往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吉首分公司工作。同年8月5日,永順人保作出業務批單,以陳曉蘭不具有可保利益為由解除了保險合同,但沒有書面通知陳曉蘭。1998年1月,醫院診斷陳曉蘭患癌癥,后又經湖南腫瘤醫院確診為子宮膜腺癌。陳曉蘭患癌后,曾于1998年1月和5月兩次向永順人保遞交了給付保險金的申請。永順人保以陳曉蘭調離后已不具有可保利益,保險合同失效為由,于同年7月21日給陳曉蘭下發了保險金拒付通知書。陳曉蘭為此于1999年2月8日提起訴訟,同年7月8日因癌癥惡化死亡,丈夫王連順參加訴訟。 湖南省永順縣人民法院認為:通常的合同,由于是簽約雙方的一致意思表示,所以只要簽約雙方協商一致,就可以變更或者解除。但是在保險合同中,由于有被保險人加入,合同與被保險人利害相關,因此只有在通知并征求被保險人的意見后,才能決定合同的訂立、變更或解除。原告王連順之妻陳曉蘭從被告永順人保調離后,永順人保借該人身保險合同為同一人簽署的便利,在沒有征求陳曉蘭意見的情況下,就以業務批單的形式解除合同。此舉違背了保險法第十五條的規定,不能發生解除的效力。該法院于1999年8月11日判決:被告永順人保給付原告王連順保險金1萬元。
一審判決發生法律效力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檢察院提起抗訴。州中級人民法院指令永順縣人民法院再審。 永順縣人民法院經再審后,于2000年5月16日作出判決:駁回抗訴,維持原判。 永順人保不服,提出上訴。州中級人民法院經二審后認為: 認定本案的保險合同不能解除,不僅僅因為它是以無效的批單形式解除的,更因為解除時沒有通知陳曉蘭并征求她的意見。陳曉蘭雖然不是該保險合同的簽約人,但作為人身保險合同的被保險人和受益人,她有權知道合同的效力情況。在無人通知的情況下,她有理由相信該保險合同仍然存在。當她患了癌癥并據此申請理賠時,上訴人永順人保才出具解除合同的批單,此舉違背了民事行為應當遵循的誠實信用原則,當然無效┅┅,并于2000年10月16日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來,地方法院對一件保險個案作出這樣或那樣的甚至互相矛盾的判決,是不足為怪的。因為保險糾紛越趨紛繁復雜,而保險法相對含糊疏漏,確實給審判工作帶來了困難,再加上一些承辦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司法公正上的問題等第,類似的案件經常會有不同的判決。王連順這個案件,如果放在其他法院受理而作出相反的判決,人們一點都不會感到意外。因為保險法規定,保險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可以解除保險合同。按照保險法的規定,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的同意權僅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對訂立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的保險金額;2、對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的轉讓或者抵押;3、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時;4、投保人變更受益人時。但在本案中,一、二審法院都強調了一個問題:既被保險人對保險合同的解除有知情權和同意權。最高人民法院從成千上萬個保險案件中將它選出來作為典型案例公布,顯然也是對一、二審判決書的這個認定的確認。雖然我國不實行判例法,但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案例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仍有參考指導的作用。從公平的角度講,在投保人變更和解除保險合同時,法律是應當維護被保險人的正當權益的。這個案例也提醒保險公司在辦理保險合同的變更和解除的程序中,需要考慮設計一個被保險人同意的環節。當然,要普遍解決被保險人的知情權和同意權的問題,僅有一個判例是不夠的,在近階段保險法不會再修改的情況下,正在擬訂中的保險法司法解釋,有必要對保險法沒有明確的這個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以便各地各級人民法院一體遵循,從而避免甲地判是乙地判非、妨礙司法的統一和尊嚴情況出現,依法維護司法公正和被保險人的正當權益。《本文發表于中國保險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