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時報
記者 韓雪萌
日前,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發布《中國保險業風險評估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認為,保險公司面臨的信用風險有所上升,且信用風險的上升速度明顯快于資產的增長速度。信用風險導致保險公司潛在損失增加,保險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大幅增長。未來,信用風險壓力將持續加大,保險公司因信用事件計提減值準備或成常態。
風險有所上升
統計數據顯示, 2021年,保險業總體穩健運行,資產規模穩健增長,保險公司總資產24.9萬億元,較2021年初增長11.5%;保險業務規模實現正增長,原保險保費收入4.49萬億元,同比增長4.05%;償付能力保持在合理區間。
《報告》指出, 由于權益市場波動加大,股權投資分化較大,導致波動有所上升。其中,部分保險公司股票投資的行業集中度及個別標的集中度相對較高,對投資收益帶來不利影響。同時,利差損風險加劇,在長期利率下行的環境下,以固定收益類投資為主的保險行業投資收益率有所下降,到期資產和新增資產無法持續原有的收益率,但負債成本相對剛性,將導致利差逐步收窄,存在較大再投資風險和利差損風險。
保險行業風險評估專家認為,償二代二期規則對保險資產配置帶來新的影響,保險資金應從資本約束角度調整保險資產配置的底層邏輯;在管理層面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及時適應新情況新要求;在投資品種層面精細化投資管理,挖掘低資本消耗的投資品種;在產品層面尋求償付能力優化的新方案。
賠付壓力加大
目前,人身險行業處于轉型關鍵期,新業務發展存在壓力。2021年,人身險行業積極探索轉型,原保險保費收入小幅增長,健康險等保障型業務保持穩定發展。渠道方面,代理人渠道有所收縮,銀保渠道持續增長。人身險行業探索高質量發展路線,以保障民生福祉為本,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雖然行業凈利潤總體下降,但償付能力水平保持在合理區間。
《報告》提出, 在保險風險方面,責任險賠付率上升壓力較大。由于競爭加劇,人身損害賠償逐年提高,加大了業務賠付成本。渠道方面,行業面臨代理人渠道收縮和互聯網渠道監管趨嚴等挑戰。產品方面,除了重疾險銷售疲軟和產品期限結構變化帶來的挑戰,如何提高惠民保、終身壽險和養老保險等產品經營質效也成為行業探索的方向。
保險行業風險評估專家認為,銀保渠道機遇與挑戰并存。在資管新規實施的背景下,銀行理財等產品不得承諾保本保息以及打破剛性兌付,保險產品確定給付的優勢得以凸顯,對客戶的吸引力提升。但銀保渠道如何實現價值轉化,改變產品同質化、手續費惡性競爭等現象依然需要行業積極探索實踐。
同時,專家提出,銀保渠道不僅要解決規模與價值的問題,還需要結合網點、客戶和產品三個要素對業務模式進行重塑。專家建議,一是區隔產品,突出保險特有優勢;二是管控成本,建立核心盈利能力;三是防范銷售誤導,實現銀保渠道高質量發展。
轉型方向難定
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財產險行業實現原保費收入13676億元,同比增長1.92%;險種結構持續優化,非車險保費占比連續6年提高;保障功能不斷強化,保險金額同比增長達45.53%;經營成果有所好轉,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入,凈利潤同比微升;償付能力充足率同比略有上升。
然而,財產險行業也面臨不少困難。專家表示,財產險行業多數中小公司戰略轉型方向難定,車險和非車險業務均經營困難,超半數公司連續五年承保虧損。車險方面,多數中小公司品質管控能力欠缺,固定成本難以攤薄,最終導致其綜合賠付率、綜合費用率都明顯高于大型公司,承保虧損嚴重。非車險方面,部分中小公司對非車險具體發展戰略定力不足,缺乏對自身經營的長遠思考,追逐一時的保費增速,而忽視非車險業務的長尾風險。
責任編輯:宋源珺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