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鄭嘉意 北京報道
9月20日,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發布《中國保險業風險評估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
保險公司總資產較年初增長11.5%
《報告》表示,2021年,保險業總體穩健運行,資產規模穩健增長。
其中,保險公司總資產24.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1.5%;保險業務規模實現正增長,原保險保費收入4.49萬億元,同比增長4.05%;償付能力保持在合理區間,納入償付能力監管委員會審議的179 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2.1%。
財產險方面,行業持續推進供給側改革,保費規模略有增長,全年實現原保費收入13,676億元,同比增長1.92%;險種結構持續優化,非車險保費占比連續6年持續提高;保障功能不斷強化,保險金額同比增長達45.53%;經營成果有所好轉,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入,凈利潤同比微升;償付能力充足率同比略有上升。
人身險方面,行業積極探索轉型,原保險保費收入小幅增長,健康險等保障型業務保持穩定發展;渠道方面,代理人渠道有所收縮,銀保渠道持續增長。行業探索高質量發展路線,以保障民生福祉為本,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雖然行業凈利潤總體下降,但償付能力水平保持在合理區間。
資金運用方面,保險資金運用規模繼續保持平穩增長,資產配置比例基本保持穩定,資金運用收益率同比下降;行業整體投資能力覆蓋率有所加大,保險機構權益類投資能力明顯提升;保險資金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支持力度顯著加大,并全力支持國家重點戰略項目和重點領域。
仍有六方面風險挑戰待加強
《報告》表示,將過去一年及當前我國保險業面臨的主要風險和挑戰歸納為六個方面。
戰略風險方面,一是財產險行業多數中小公司戰略轉型方向難定,車險和非車險業務均經營困難,超半數公司連續五年承保虧損;二是人身險行業過去粗放式經營積累的問題加速暴露,難實現高質量發展。《報告》表示,目前人身險行業處于轉型關鍵期,新業務發展存在壓力。渠道方面,行業面臨代理人渠道收縮和互聯網渠道監管趨嚴等挑戰。
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方面。一是信用風險上升,信用市場違約形勢依然嚴峻,保險公司面臨的信用風險有所上升,且信用風險的上升速度明顯快于資產的增長速度;二是權益市場波動加大,股權投資分化較大,導致波動有所上升;三是利差損風險加劇,在長期利率下行的環境下,以固定收益類投資為主的保險行業投資收益率將有所下降,到期資產和新增資產無法持續原有的收益率,但負債成本相對剛性,將導致利差逐步收窄,存在較大再投資風險和利差損風險。
保險風險方面。一是責任險賠付率上升壓力較大;二是自然災害帶來的賠付增加;三是重疾險發展承壓。《報告》表示,一方面,受提前透支客戶、消費者有效需求不足、渠道遭遇瓶頸、產品供給不足和短期健康險產品擠出效應等影響,新定義下重疾險產品銷售情況不及預期;另一方面,重大疾病發病率和檢出率呈上升趨勢,同時擇優理賠和多次賠付條款一定程度增加賠付情況,疊加人身險公司核賠和風險識別能力尚有不足,重疾險賠付快速增長。
公司治理風險方面,保險公司治理有效性有待提升。如股權結構變化、股權質押比例較高、高管人員頻繁變更或長期空缺等情形不利于公司長期戰略的持續性和有效性,將直接影響公司穩健經營和長遠發展。
資本不足風險方面,保險業資本供需不匹配將導致保險公司特別是中小保險公司資本壓力增大。需求端,保險業對資本的需求持續增加,主要受保險經營盈利周期較長、多數中小保險公司盈利能力不足等因素影響。供給端,社會資本進入保險業的意愿降低,外部資本供給減少,表現為2021年增資發債金額下降、非上市保險公司牌照熱度降低等。
操作風險方面,合規經營理念有待加強。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違規支付手續費及傭金問題較為突出。部分公司以高費用激勵爭搶份額,通過虛列營業費用、虛掛中介業務、虛列營銷人力等手段套取資金用于支付超額手續費或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以外的利益,助長分支機構為達成考核指標違規經營之風,破壞市場正常秩序。二是銷售誤導仍是人身險公司受到行政處罰和消費者投訴【進入黑貓投訴】的主要原因。2021年,監管機構共收到的人身保險公司相關投訴中,銷售糾紛投訴占比43.62%。三是中小公司、基層分支機構合規管理不足。部分中小保險公司處罰金額占比高于其市場份額,且保險公司三四級基層分支機構受到的處罰增多。保險公司基層分支機構合規意識仍較為薄弱,合規建設投入不足,內控制度執行不到位。
責任編輯:余坤航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