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子戶外徒步時違反規定進入保護區,不幸遇險身故,家屬申請保險理賠遭拒。6月30日,北京朝陽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并宣判了這起案件,因保險公司對免責條款未盡到充分的提示義務,法院一審判決保險公司向死者親屬支付保險金52.5萬元。
一女子戶外徒步時違反規定進入保護區,不幸遇險身故。事后保險公司拒絕賠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故:遇大風雨雪遇難
2019年6月6日,王某與其他6名徒步者在成都集合,包車前往臥龍,天黑后,他們破壞防護圍欄,進入登山區域。6月11日中午,一行人準備翻越海拔4890米的大雪塘埡口,并在谷底宿營。下午,因突發大風雨雪天氣,王某因路線選擇不當不慎失足墜亡。
后經公安機關調查核實,王某等7人均明確知曉穿越地點為臥龍保護區的緩沖區、核心區,禁止一切旅游、徒步等活動。為躲避監管,7人專門選擇在夜間進入,最終釀成悲劇。
官司:保險公司拒賠被起訴
徒步登山前,王某通過某旅游保險網在某保險公司處為自己投保了《戶外運動高風險計劃四》7天短期保險,并未其繳納保費38元。
2021年3月,王某的親屬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遭拒,后訴至法院,要求被告進行賠償。
6月30日,北京朝陽法院公開開庭審理并宣判了這起案件,庭審過程中,當事雙方各執一詞。
原告認為,王某在被告保險公司購買意外險,結果徒步時遭遇意外身故,符合保險合同約定的責任,應該由被告進行賠償。
被告認為,王某的死亡是因其違規進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致,這種違規穿越行為不屬于保險公司承保范圍,保險單中有明確規定。
焦點:應對“免責條款”充分提示
經審查,朝陽法院認為保險單將行政法規中的禁止性規定作為保險合同的免責條款,保險公司應當履行說明提示義務。而保險公司不能證明其對投保人進行了相關免責條款的提示,因此無權主張拒賠。最終,法院判決某保險公司向王某親屬賠付保險金52.5萬元。
案件主審法官孫璟鈺表示,傳統紙質投保材料轉變為電子化投保后,投保人與保險人就投保內容的合意僅能體現在互聯網投保單、電子保單及電子保險條款中,進入訴訟的大量保險糾紛案件均反映出互聯網投保流程不規范的情形,包括對免責事項未進行提示說明、保險條款未交付等。
法院建議,保險公司在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時,應加大對免責事項的提示和明確說明力度,并嚴格按照《保險法》規定的方式提示此類條款。對于通過定義性條款限縮理賠范圍從而產生減輕保險人責任的內容,也建議對投保人進行提示和明確說明,最大限度的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最后,小編想說消費者買保險的目的就是尋求一份保障,降低未來不確定風險造成的損失。所以保險服務對于客戶來說最重要的毋庸置疑是理賠。如果發生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卻沒有得到理賠,那么買保險沒有任何意義。保險公司完全沒必要為了一份保單而丟掉自己的名聲,要知道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其實每一次的理賠都是保險公司最好的廣告,因為理賠的實現是公眾認可保險的堅實基礎,也是推動公司乃至整個保險行業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
(來源:險聯社)
責任編輯:余坤航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