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險大戶轉型3年記:東吳人壽新舊動能轉換堪憂

萬能險大戶轉型3年記:東吳人壽新舊動能轉換堪憂
2019年12月17日 14:38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

  原標題:萬能險大戶轉型3年記|兜兜轉轉跨七年,東吳人壽新舊動能轉換堪憂

  來源:保財論道

  居于一隅的東吳人壽,剛剛走過成立以來的“七年之癢”。

  自2016年被監管點名后,東吳人壽一度低調,最近一次高曝光,即是主導其走過萬能險業務驅動模式歲月的總裁徐建平離職,或也意味著東吳人壽與往事割離。

  人事可以變動,但模式留下來的印記,卻難在一時消逝。繞了一段“彎路”重新踏上保險保障之路后,東吳人壽也在持續抗壓前行,包括新舊發展動能轉換遭遇困難,經營壓力和風險隱患壓力較大。

  如今,背靠蘇州國資的東吳人壽,瞄準了大健康、大養老的醫養產業,從大病醫保、稅優健康險、企業團體年金等政策性業務切入,“國家隊”的身份帶來極大便利。“大樹”可以扶持一時,東吳人壽又能如何快馬加鞭,跨越到高質量發展?

  01

  初衷不一:軌道的偏離

  2012年,首家總部設立于地級城市的全國性壽險公司東吳人壽,落地蘇州,主要股東包括蘇州國際發展集團等多家蘇州當地國企,以及江蘇沙鋼集團等民營企業。

  作為蘇州市屬國有金融企業,東吳人壽的設立,還有政策含意,響應蘇州市委政府“金融強市”戰略而生,為蘇州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添磚加瓦”。

  正是這樣一家自帶光環的險企,卻在4年后,被原保監會點名為問題公司,至今,也還在調結構、謀發展的道路中,上下求索。

  根據彼時規定,東吳人壽開業前兩年只能在江蘇省內開展業務,兩年后才能擴張至省外,受限于地域,其將目光瞄準網銷,并擬定“5年盈利、8年上市”的規劃。

  初期,東吳人壽定位“社會保障服務商和財富管理供應商”,意圖推動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的跨界融合,實現資產和負債的雙向聯動。出身投資行業,曾在東吳證券、東吳基金擔任高管的徐建平出任東吳人壽總裁,為投資端添翼。

  要發展、財富管理、網銷,關鍵詞一整合,模式就出來了。東吳人壽搭上萬能險發展“快車”,飛速拉升保費。2013年至2015年,東吳人壽原保費收入均低于5億元,萬能險保費占規模保費的比重分別為72.67%、89.71%、86.55%,依賴程度,可見一斑。

  2016年,東吳人壽接受原保監會專項檢查,被處以3個月內禁止申報新產品,萬能險賬戶整改,叫停互聯網保險業務等措施,元氣大傷,開始調整轉型。

  在近日披露的《2012-2018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東吳人壽將2012年-2017年定位為“創業起步期”,包括圍繞社會保障服務商和財務管理供應商的戰略定位,突出“強基礎、上水平、創特色”的工作主線,實現快速起步發展。但從業內角度來看,東吳人壽早期發展,定位與現實卻有難以抹去的偏差。

  02

  自食苦果:中期重塑筋骨

  公司面臨矛盾消化期、轉型陣痛期和政策適應期“三期”疊加的影響,新舊發展動能轉換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公司經營壓力和風險隱患壓力較大,東吳人壽董事長沈曉明在東吳人壽2018年三季度經營分析會上的一番言談,直直切中東吳人壽“軟肋”。

  由于監管導向轉向中長期保障型產品,以及受早期萬能險業務到期退保影響,確保流動性,是東吳人壽的第一重壓力。

  從下附的歷年保費結構來看,不難推測,東吳人壽可投資資產或多數源于萬能險業務,短期負債匹配長期資產所形成的資產負債錯配,可能給經營帶來現金流風險隱患。

  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東吳人壽退保金從上年度的0.28億元激增至39.34億元,2019年退保金數據盡管暫未披露,但從早前規模測算,或也不在少數。目前,東吳人壽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尚保持在監管要求劃線之上,但其3個月內、1年內綜合流動率一度低于100%,凸顯一定流動性壓力。

  基于此,2019年,東吳人壽與關聯方蘇州銀行開展信貸合作,協議融入7.5億,截至4月,合計融入3億元,融資目的即是“滿足公司存量業務退保和日常經營需求,避免產生流動性風險”。

  壓力之二,即是東吳人壽面臨的新舊發展動能轉換,從網銷萬能險渠道為主,到個險、銀保,健康、養老(團險)多元渠道發展,如何換擋前行。

  2018年-2020年,東吳人壽將之定位為“價值成長期”,擬踐行發展理念,實施“內涵發展、價值成長”發展戰略,增強內生動力和盈利能力。“保財論道注意到,前3季度,東吳人壽完成總業務收入52.54億元,新單規模40.51億元,提前超額完成年度計劃目標。

  但細化來看,也少不了地方政府的功勞,包括在大病醫保、稅優健康險、企業團體年金等項目上給予一定扶持,東吳人壽以政策性業務為切入點,參與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剝離該部分業務之后,東吳人壽的成績或也所有折扣。

  03

  借勢而為:后期瞄準新天地

  早前業務結構不平衡帶來的苦果,東吳人壽正在慢慢消化。規模導向到質量導向,從快到穩,東吳人壽也在調整的步伐中,補上需要時間沉淀的保險保障底蘊。

  放大格局求跨越,創新模式整合資源,東吳人壽將2021年及以后定位為“高質量發展期”,表示要持續提高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保險行業不亦外乎。選擇一條合適的路持續向前,或繞了“彎路”再走回大道,盡管最終目標達成了一致,但中間所耽誤的時間、錯過的時機,卻也難以量化。

  東吳人壽則在繞路之后,瞄上了“大養老”發展戰略,設想布局醫養產業。

  根據東吳人壽的規劃,當前蘇州市包括整個長三角地區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養老需求快速增長,擬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機遇,打造集醫療保障、健康管理、養老服務、保險供給、理賠支付等多元服務于一體的中高端、分布式健康養老特色產業。

  東吳人壽意圖依托昆山花橋開展醫養布局,通過打造中高端醫養結合示范區,服務周邊老齡人口,搭建價值轉型的載體。近日,其還與蘇州倍磅億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署投資意向協議,與倍磅康復醫院開啟“保險+醫療康復”的合作模式。

  而醫養賽道,布局者早已攘攘。僅以蘇州為例,泰康、國壽、太平即已拿下黃金地塊,興施工程修建養老社區并投入運營,相比之下,東吳人壽僅是初繪藍圖,身位遠遠落后。

  盡管“先吃螃蟹的人”可提供豐富經驗,但一味“照貓畫虎”并非可取之道,如何立身,形成從產品聯動到健康管理到養老服務結合的生態體系,走出“精而美”“小而專”的模式,還需要東吳人壽繼續探索。

  結語

  守行業之正,出舉措之新,行經營之穩,致成長之遠。

  意圖立足蘇州,深耕江蘇,面向全國的東吳人壽,剛走過第一個七年,試錯過、創新過也在調整中,快速起步又高速剎車,換擋磨合,壓力猶存。

  繞了“彎路”再踏正途,東吳人壽如何守正發展,是下一個七年的故事。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潘翹楚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2-19 鉑科新材 300811 26.22
  • 12-18 神馳機電 603109 18.38
  • 12-18 龍軟科技 688078 21.59
  • 12-18 科安達 002972 11.49
  • 12-17 華特氣體 688268 22.16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