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葛熔金
前保險公司員工陳某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投保,又以虛構的人傷事故向保險公司報案騙保,6年間陳某以假冒身份騙保103起、非法獲得理賠款63萬元。
浙江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日前對該案作出終審判決,陳某因犯保險詐騙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8個月,剝奪政治權利1年,并處罰金人民幣8萬元。
小王是某保險公司紹興柯橋區分公司員工,2019年9月,他在日常工作中發現,有不少人用輕微的人傷交通事故索賠,而對方提供的理賠材料居然都是偽造的。如一起發生在2019年5月16日的事故,被保險人通過電話向保險公司報案稱,在溫州市甌海區南山路與自行車相撞,自行車車主受傷,事故已由當地交警處理。接到報案后,保險公司客服向周宇表示,事故處理完后只需拿理賠材料到公司進行理賠。但事故處理結束后,周宇并沒有親自理賠,而是叫了一個陳姓男子代辦,賠付金額為5381.36元,轉到周宇的一張銀行卡內。經小王調查,發現這起事故的涉案車輛并非真實存在。
該保險公司立即對近期這類輕微的人傷交通事故進行梳理,發現還有3起同類型案件情況類似,理賠金額都不超過1萬元。該公司認為,這屬于典型的偽造交通事故騙保行為。該公司通過數據查詢發現,以往同類型案件中,有130起提供的交通事故認定書、醫藥費發票等理賠材料涉嫌偽造,公司遂向轄區警方報案。
柯橋警方很快鎖定犯罪嫌疑人陳某,并于2020年6月將其抓獲。據陳某交代,他曾是某保險公司員工,離職后與好友合開飯店虧損嚴重,又因炒黃金虧錢,生活十分拮據。為此,他想到一些保險公司為了節省人力成本,對小額人傷理賠事故不到現場查看,在進行理賠時也可以托人代辦,他想鉆這個空子,以偽造交通事故方式來騙保。
陳某通過用購買來的假身份證、行駛證、手機號碼和銀行卡,向異地保險公司投保。投保過后幾個月內,陳某會準備好假材料,如假的交通事故認定書、身份證復印件、駕駛證復印件、病歷資料復印件、醫院收費票據、公司證明、工資銀行流水和稅收證明、和解協議書等資料,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6年時間,陳某通過假冒身份,偽造了103起小金額人傷事故,非法獲得理賠款63萬元。
辦理此案的紹興柯城區檢察院相關檢察官介紹,陳某投保和理賠時都不會自己出面,而是采用遙控指揮方式,叫異地“跑腿人員”前往保險公司投保,并在電話和微信上跟“跑腿人員”交流應該如何操作,結束后支付一定費用。理賠時,陳某也會叫投保地的“跑腿服務人員”到保險公司送理賠材料,并額外支付費用。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