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交強險經營利潤122億 保障額度卻13年未變

2018年交強險經營利潤122億 保障額度卻13年未變
2019年12月12日 21:49 華夏時報

  原標題:人身傷亡保障嚴重不足?2018年交強險經營利潤122億,保障額度卻13年未變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吳敏 北京報道

  近日,銀保監會披露了2018年交強險成績單。2018年,交強險承保盈利51億元,投資收益71億元,經營利潤122億元,帶動歷年累計經營效益扭虧為盈。

  對于交強險經營業績改善的原因,銀保監會表示,得益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和全社會安全駕駛意識的不斷提升。

  雖然經營利潤得到顯著改善,但交強險運行十余年來,保障額度卻一直未變,對人身傷亡的保障嚴重不足。因此,業內人士呼吁降低物損保障,大幅度提升交強險保障額度,尤其是其中針對第三者責任的保額。

  交強險經營利潤122億

  交強險是由國家法律規定實行強制保險制度的險種。由保險公司對被保險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車人員和被保險人)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在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的強制性責任保險。

  在實行交強險以前,商業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是按照自愿原則投保購買。所以商業三責險投保率較低,投保比例大約40%左右,低投保比例也使得在發生道路交通事故以后,那些沒有投保商業三責險的車輛就沒有保險保障,如果車主支付能力有限,受害人往往得不到及時地賠償,從而造成大量經濟賠償糾紛。

  2006年7月1日,交強險開啟運營,這在一方面減輕了事故車輛車主的經濟負擔,同時也在最大程度上為交通事故受害人提供及時和基本的保障。從而減少了社會矛盾,有效促進了社會和諧發展。

  但自開辦以來,該險種處在大規模虧損的狀態中。某種程度上甚至是財險業最隱晦亦難以提及的一個角落。2008年2月,交強險進行了一次限額和費率調整,調整后,交強險持續承保虧損。截至2018年年末,已累計承保虧損508億元。不過,好在交強險累計實現了559億元的投資收益,兩相疊加實現累計經營利潤51億元。

  2018年,交強險經營狀況得到了本質改善,承保盈利51億元,投資收益71億元,經營利潤122億元。僅是承保利潤就已經達到歷年經營利潤之和。

  交強險實現承保盈利主要得益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和全社會安全駕駛意識的不斷提升。比如,嚴打違規駕駛,車主駕駛行為改善,新出車輛性能改善,道路交通環境改善,保險業反車險欺詐加強等。銀保監會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調查研究,推動完善交強險制度,進一步提升交強險保障水平、運行效率和服務能力,促進交強險高質量發展。

  從2018年的數據來看,交強險綜合成本率為97.4%,較2017年下降2.6個百分點;綜合賠付率為69.8%,較2017年下降4.2個百分點。

  銀保監會表示,2018年交強險投保機動車(包括汽車、摩托車、拖拉機)共計2.55億輛,同比增長9.1%;機動車交強險整體投保率為78.0%,較2017年提高2.6個百分點。其中,汽車交強險投保率達到95%。

  數據顯示,2018年交強險理賠的立案件數為3177萬件,同比增長7.2%;賠付金額為1384億元,同比增長5.1%。截至2018年底,交強險累計處理賠案2.5億件(其中墊付354萬件),累計賠付突破1萬億元。

  馬太效應突出

  本報記者注意到,車險市場的馬太效應在交強險上更為突出。從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來看,2018年經營利潤最高的5家險企為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國壽財險、陽光財險、大地財險,經營利潤分別達到28.95億元、27.51億元、11.08億元、10.27億元、9.5億元。

  同時,數據也顯示,交強險保費收入在2億元以下的險企,出現承保虧損的有18家,占據26家虧損險企的近七成,包括長江財險、合眾財險、中意財險、珠峰財險等。

  此外,個別交強險保費收入較高的險企也出現了經營虧損,例如華安財險2018年交強險保費收入39.08億元,當年卻經營虧損0.64億元;渤海財險交強險保費收入11.11億元,虧損1.59億元。

  同時也有內人士指出,隨著商業車險的改革,使得消費者的索賠習慣發生變化,加之由于交強險在上一年發生索賠后,下一年保費將有所提高,并且交強險對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財產損失保額僅為2000元,所以一些輕微事故中,車主往往選擇不報案,而是進行“私了”,由此導致交強險賠付率降低,更容易實現承保盈利。

  從總體上看,交強險承保虧損險企數量也較去年44家下降至31家,其中安盛保險、恒邦財險、燕趙財險、中煤財險、浙商財險等31家險企的承保虧損額度在0.007億元至1.69億元之間,絕大多數承保虧損的企業其交強險的綜合成本率在100%-700%之間。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交強險盈利狀況和中國整個財險市場的盈利狀況類似,存在“規模效應”的現象。如果財險公司規模在50億元以下,盈利會相對困難,這主要是由于固定成本以及其他成本較高,公司規模小時難以實現分攤引起的。

  交強險保障額度不足

  作為中國保險業最民生的險種,交強險對于提升社會安全意識、護佑生命財產功不可沒。十三年間,交強險保費收入從600億元增長到2000億元,增速穩定在10%上下,占據車險總保費收入的1/4。

  相比之下,交強險運行十余年來,保障額度一直未變。

  被保險的機動車在交通事故中有責任,無論責任大小,均做以下賠償:11萬元死亡傷殘賠償限額;1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2000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

  這樣的賠付標準,在一場重大交通事故中,只能說是杯水車薪。

  據《2018年全國交通事故責任保險保障程度分析報告》顯示,在全國各地區死亡賠付費用標準中,福建、天津等12個省市賠付費用標準超過100萬元,河北、安徽等20個省市處80-100萬元區間,甘肅等4個省市低于80萬元。其中,上海的賠付標準最高,約171萬元,黑龍江的賠付標準相對最低也約為76萬元。

  中國精算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副主任陳輝表示,目前交強險的保額明顯不足,建議借鑒香港以及及國外經驗,降低物損保障,大幅度提升交強險保障額度,尤其是其中針對第三者責任的保額。目前交強險保額較低,客觀上來看是不利于整個社會的正常穩定發展。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鑒于東部沿海等地交強險賠付額度相對較高,西部一些省份交強險賠付額度較低,由此產生的問題是險企把交強險費用主要用于重點維護幾個大省的現狀,由此來看,交強險的改革應實現各個區域內的相對平衡,例如實施不同區域間不同費率來保障交強險的相對公平。

  由于交強險對人身傷亡的保障嚴重不足,不少車主也投保了商業三責險。《2017年全國交通事故責任保險保障程度分析報告》顯示,不同地區的三責險投保率差異顯著,發達地區機動車駕駛者的風險管理意識更強。東南沿海地區的投保率明顯高于內陸地區,上海、浙江等地的三責險投保率均在95%以上,而黑龍江、山西、青海等地的三責險投保率不足55%。全國各地死亡賠付費用標準差異也較大,其中,賠付費用標準超過100萬元的有11個省市;處于80萬元至100萬元之間的有7個省市,低于80萬元的有18個省市。最高標準(上海,約158萬元)約為最低標準(黑龍江,約71萬元)的2.2倍,差額約87萬元。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責任編輯:賈振飛 2031864307

財險 險企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02 和遠氣體 002971 10.82
  • 12-18 科安達 002972 --
  • 12-18 神馳機電 603109 --
  • 12-18 龍軟科技 688078 --
  • 12-17 華特氣體 688268 --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