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金融洛書(FintechBook)
作者:雷慢
2011年,在保險領域摸爬滾打了六年的青年張馬丁,決意發起一個網絡小額互助平臺,將之命名為“抗癌公社”。
這年,“快播”搭上P2P技術的快車,登上全國播放器占有量第一寶座。在網貸領域,P2P技術催生了拍拍貸、人人貸、紅嶺創投等最早一批平臺。
張馬丁看到了P2P技術“向善”的一面,將抗癌公社定位為“基于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的P2P小額互相保障模式”,簡言為“眾保模式”,用大白話一言以避之:一人生病,大家給錢。
那時,“網絡互助”還是新鮮詞,且不說基于互聯網P2P技術的眾保模式,即使相對較為傳統的“相互保險”,國內也鮮有嘗試——誰能想到諾基亞公司在2001年研發出平板計算機時而無人賞識的滋味?
2013年底,抗癌公社出現第一筆互助請求,每個社員都收到了一則手機短信和一封電子郵件。郵件中,發起人張馬丁呼吁社員為首個患乳腺癌的女性成員募捐,此后一周內,該社員獲得了每位成員10元或以上的捐款,有的社員自愿捐款高達100元。但由于成員數較小,其最后捐款總額并不理想。
這一年,上海財經大學胡景北決定擔任抗癌公社名譽顧問,用筆桿為眾保模式奔走呼號,他在文章里說,“眾保模式”是一種經濟學上的創新,從投保者或捐贈者付費到投保者或受益人得益之間通常存在一個“黑箱”,無論監管好壞或強弱,只要保費不直接由投保者轉到受益人,這樣的黑箱總是不可避免的,而抗癌公社的不同尋常之處是直接取消這個黑箱。
八年來,抗癌公社改名康愛公社,用戶增長緩慢,2013年第一筆互助請求發生時,社員不過數萬人。截至今日,用戶數也不過335萬左右,相比之下,螞蟻金服的相互寶上線一年多即突破1億用戶。
它顯得頑強而原始。
01
2016年4月,美團點評10號員工沈鵬離職,創立水滴公司。
在水滴公司進軍網絡互助領域之前,已有最早的網絡互助平臺抗癌公社、上市保險公司(泛華金融控股集團旗下深圳點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發起的e互助,網絡互助摸爬五年,模式顯出它初步的模樣。
沈鵬是幸運的,因為美團的創業經驗,水滴公司一開張,天使輪、A輪就獲得了騰訊投資。這是流量巨頭的首次入局網絡互助領域,三年后的今天,水滴互助已將8000萬會員收入旗下。
相較康愛公社,水滴公司的崛起,是資本和互聯網一起發力的結果。沈鵬不僅從美團帶來了嫻熟的互聯網運營思維,還帶著圍繞在他身邊的巨量資源,這些包括來自騰訊和李開復的投資,和跟隨他而來的核心技術團隊。
比如,早年美團發跡,以地推拉客迅速崛起,對地推模式輕車熟路的沈鵬自然明白它對獲客的巨大擴張能力。12月7日,當水滴籌曝出地推人員在醫院掃樓拉單行為,回想起當年美團的獲客模式,大家也就可心領神會。
另一面,水滴公司的迅速崛起,也是收割了康愛公社、e互助等早期一批公司培育出來的市場。這種套路,在螞蟻金服的相互寶上線時,又重演了一波。
水滴公司并不是一入場就勢如破竹的,在它踏進網絡互助市場前,康愛公社、e互助等平臺至少已經打下這幾點市場基礎:
——受眾培育。網絡互助在過去幾年中,除吸引了大量的受眾參與,也在這一模式中建立了用戶間的基本信任。
——基本商業模式的建立。網絡互助成功的產品基本經過市場和時間的驗證。比如,此次螞蟻金服與信美保險推出的“相互保”與網絡互助產品有相通之處,如0元加入、隨時退出、3-9個月不等的入會過渡期。盈利模式雖然尚未完全明朗,但之前網絡互助走過彎路卻已可避免。
——市場環境的確立。在監管方面,2016年5月和12月,保監會曾對網絡互助市場進行整治、劃定紅線,對行業來說,這是清、濁劃線之舉,給市場創新明確了禁區;在資本方面,成功的商業模式獲得資本的青睞,讓創業者有了信心。
這時,流量巨頭的入場,試錯成本已大大降低。螞蟻金服在招財寶踩雷僑興私募債之后,已由金融產品代銷者向科技賦能者轉變,現今看來,“相互保”仍是這一理念下的產品。
騰訊、螞蟻金服并非后知后覺者,相互保險出現的早期,坐擁巨大流量和團隊資源他們有足夠的淡定心,坐看市場萌芽、擴展與成熟。
如果騰訊投資水滴公司是大公司對網絡互助的一次淺嘗,那么螞蟻金服相互寶上線,已經徹底打開了巨頭收割網絡互助市場的閘門。
02
2018年10月底,上線僅9天即突破1000萬會員的互助保險產品“相互保”,將成立近8年、逾170萬社員的網絡互助平臺康愛公社甩在身后,半年后,由于違規,“相互保”承保方信美相互被銀保監會處罰,螞蟻金服接下“相互保”用戶,改名“相互寶”。
在中國網絡互助平臺摸索了近8年之后,流量巨頭伺機入場,成為收割者。
“由于支付寶的巨大影響力,足以蓋過康愛公社7年多辛辛苦苦建立的影響并超出數倍,這是沒有辦法的,資源擺在那里。但是就像很多事物一樣。”相互保上線后,康愛公社創始人張馬丁曾對新金融洛書說,短期影響未必那么小,長期影響未必那么大。
在BAT陰影下的中國互聯網產業,常見巨頭通過投資并購,或自建城池圈地,創企通過融資站隊劃清領地。鮮明的例子是,在共享單車市場,阿里巴巴攜持ofo以戰美團、騰訊投資的摩拜;創企攜巨頭以排擠友商的打法在市場中也屢試不爽。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最終收割市場的,還是大企業。
在中國,小公司往往首先掀起新興商業模式的序幕,但很快被大公司復刻,僅少數公司可走出被巨頭模仿后的圍剿。
大公司幾乎擋住了紅利的窗口大口吮吸。
紅利期過后,后來者會舉步維艱。BAT會成為創企“瓶頸”般的存在。
在“相互寶”上線前,從康愛公社到水滴互助,它的前輩們在監管溝通、產品設計、社群運營上,已做了初期的摸索。
所以“相互寶”們入場,幾乎是輕車熟路。
2018年下半年之后,京東、滴滴、蘇寧、奇虎360、美團相繼殺入網絡互助市場。新金融洛書曾說,這是類保險創業的最后一片“法”外之地,因為它仍是一種無門檻、弱監管的領域。
2019年1月,滴滴公司上線“點滴相互”,對5.5億用戶(2019年中數據)的滴滴來說,它的用戶增長還有很大空間,網絡互助既可以作為滴滴出行的獲客工具,也是滴滴保險產品潛在間接獲客工具。
對于任何一家有志于做保險的公司來說,網絡互助市場是再好不過的“曲線救國”道路,也是非常有效的間接獲客方式。
對螞蟻金服來說,泛線上流量已經見頂,相互寶用戶的巨大價值在于用戶對保險的潛在需求、數據的巨大挖掘潛力。
變現,只是時間問題。
03
2019年4月,銀保監會一紙93萬元的罰書,將曾名躁一時的“相互保”托出水面。這則罰令,不僅罰了信美相互一筆錢,也扇了螞蟻金服一耳光。
這款自稱的“相互保險”產品,被罰的原因是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準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欺騙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
“相互保”事件,映射出一個試水相互保險的企業與監管的摩擦,和一個試探、激進的螞蟻金服創新形象。
11月底,水滴籌被媒體曝出地推員工地毯式在醫院掃樓拉單、隨意填寫募捐金額、有意隱瞞求助者財產狀況等行為。
這些都是網絡互助“前監管”時期紅利市場的亂象。只要是涉及到錢的商業模式創新,就難免有各種擦邊球,甚至騙局存在。
早在2015年,曾一度出現過騙局借互助之名大肆搜刮錢財的現象,彼時,俄羅斯MMM金融互助會在中國卷土重來,就是借著網絡互助的幌子招攬用戶。類似的騙局包括“CA國際金融互助社區”、“云互助金融中國社區”。
它們無一不是看到了康愛公社、e互助等互助社區巨大用戶吸引能力。
2016年11月,在對MMM互助社區風險提示后,銀保監會對網絡互助正式表態稱:民間的互助共濟行為一直存在,對于救助社會困難群體,發揮公益慈善作用具有積極意義。
對于打著“公益”幌子,實際上非法從事金融保險業務,擾亂金融市場正常秩序,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銀保監會發了狠話:
“一旦發現,將堅決查處,絕不姑息。”
2018年后,民間金融創業的門檻更高了。4月,央行等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對互聯網類金融業務創新來說,殺傷力最大的莫過于“未經批準不得從事金融業務,金融業務必須接受金融監管”原則。
但在一些尚且不能劃歸為金融創新的業務上,仍是創業者角逐的戰場,網絡互助即是。
04
2018年9月底,美國保險巨頭恒康人壽保險公司(John Hancock)宣布將停止承保傳統壽險,轉而銷售基于可穿戴設備跟蹤健身和健康數據的交互式新型保險。
這一消息震撼了全球保險業。
這一動作背后體現了健康風險與保險聯動、保險風控前置的理念。
如果說“相互保”是保險行業從保單定價到產品銷售一次不成功的嘗試,那么恒康人壽的嘗試,已真正開啟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使保險切入場景的時代。
盡管這一模式前途未明,但大公司已經表現出相當認同。
早先,P2P、眾籌等是突破了傳統金融產業的商業模式,網絡互助則更像是傳統保險行業里破局者,它幾乎已可觸到“大健康”產業的邊際。
在歐美相互保險已經歷多輪市場檢驗與改革之后,如果不算2005年成立的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中國的相互保險最晚于2016年起步,彼時,保監會對眾惠相互、匯友相互、信美相互予以批籌,三者于2017年左右先后開業。
實際上,網絡互助是相互保險的“曲線救國”之物,保險是一門持牌生意,創業者求而不得,只能試水低門檻的網絡互助。如今,相互保險進展緩慢,而網絡互助市場已經蔚為大觀。
螞蟻金服、京東、美團等大公司加入市場,積極的一面可能是,它們將加速市場的模式演變,探尋盈利的出路。
2018年10月,相互保上線發布會上,螞蟻金服保險事業群負責人尹銘曾表示,“未來保險一定來自于它背后用技術、數據支持的費率市場化。未來壽險業,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于健康管理的需求而獲得的保險體驗。”
以此看來,網絡互助只是一個開始,巨頭所打的主意,終究是保險和健康管理。
好的保險是風險預防與銷售服務——這句話正切合了“網絡互助+健康管理”理念的時代的到來。
通過互聯網技術與設備,流量巨頭正在連接更多的潛在保險對象。網絡互助社群和相互保險所擁有的巨大客群,正是未來這一場景的切入口。
可能這個服務不是保險服務,或是健康服務。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陳鑫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