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4.025%只是預定利率 實際收益達不到
■廖木興/圖
4.025%年金產品要停售?“焦慮營銷”又來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相關報告,將利差損風險重新列為我國人身險業轉型面臨的困難之一,并提出需要重點防范利差損風險。此外,自2019年以來,銀保監會已三度出手指導叫停備案4.025%預定利率年金產品,近期朋友圈里再次充斥著收益率為4.025%的年金險停售的信息,引誘保險投資者趕在產品停售或限售前爭買最后的“高收益”。
對此,新快報記者采訪多家保險公司獲悉,監管只是希望提示險企注意防范利差風險,并未對停售時間作統一要求,對于4.025%年金險停售的時點,各家險企也有所差異。保險消費者應全面認識年金險的產品屬性,警惕各家保險公司的焦慮營銷。
■新快報記者 劉威魁
背景
監管年內三度出手指導叫停備案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將利差損風險重新列為我國人身險業轉型面臨的困難之一,并提出需要重點防范利差損風險。
據了解,利差損是指保險公司將保險資金投資運用收益率低于有效保險合同的平均預定利率而造成的虧損。上述報告提出這種擔憂的原因在于,2018年一些保險公司為吸引投保人,仍推出了預定利率達到4.025%的產品;考慮到當年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僅為4.33%,且當前利率下行,股票市場波動加大,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下滑,需要重點防范利差損風險。
實際上,自2019年以來,4.025%預定利率年金產品和利差損已成為行業關注的重點,銀保監會更是三度出手指導叫停備案。
“消費者很喜歡高保證利率的產品,定價利率為4.025%的年金險,是目前保險公司在售的預定利率最高的儲蓄理財型產品,具有保證收益的特點(實際收益不一定能達到4.025%),在其他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打破剛兌的大環境下,這類產品成了保險公司的銷售利器;但對于保險公司來說,賣這類產品也意味著成本更高,投資端壓力更大。”一位不愿具名的精算師告訴新快報記者,保險公司最大的風險不是當期收益率高低,而是長期收益率能不能覆蓋負債的成本。假如險企控制不好長期利率,未來可能面臨更大的利差損風險,因此有了監管的引導和叫停一說。
走訪
各家險企停售4.025%年金險時間點不同
新快報記者留意到,近期朋友圈里再次充斥著收益率為4.025%年金險停售的信息,甚至有代理人直接喊出“這是最后的高息年金險了”等銷售話術,引誘保險投資者趕在產品停售或限售前爭買最后的“高收益”,也有銀行網點抓住4.025%年金險銷售最后時機進行搶售。
比如,當新快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向建設銀行某網點咨詢固定收益理財產品時,一位理財經理便向記者推薦了橫琴人壽的“傳世贏家增額壽險”和百年人壽的“怡享金生終身養老年金保險”。該理財經理介紹,“這兩款年金產品收益率均為4.025%,是目前年金類產品的最高水平。”他還稱,該產品將在12月15日停售。
同時,新快報記者從多家險企了解到,對于4.025%年金險停售的時點,各家有所差異。比如,信美相互人壽的“互信一生”產品入口已在11月22日關閉,后續是否再次放開不確定;百年人壽的相關人員則向記者表示,該公司的大多數年金險產品早已停售,目前仍在銷售的“百年乾享金生養老年金保險”產品計劃銷售到12月11日停售;中國人壽日前推出的開門紅產品“鑫享至尊年金險(慶典版)”截止銷售日期為2020年3月31日。
“監管約談保險公司是希望提示險企注意防范利差風險,根據自身情況自定何時停售,并未作統一要求。”一家壽險公司內部人士對新快報記者說,盡管年內監管已多次提示和引導保險行業關注利率下行風險,但這并不意味著保險公司當下就存在利差損風險。此外,收益率為4.025%的年金險確實比較容易做大保費規模,當前仍需在維持一定市場規模和防范未來風險之間尋找好的平衡點,至于能賣多少額度,各家保險公司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掐算即可。
事實上,近年來低利率環境下,不少險企靠著4.025%的預定利率產品完成了保費任務。以百年人壽為例,去年該公司保費收入位列前5位的產品中有4款年金險,分別為百年乾享金生養老年金保險、百年利年金保險、百年附加鉆石賬戶年金保險(萬能型)和百年升年金保險。新快報記者統計獲悉,2018年百年人壽累計原保費收入385.65億元,其中保費收入位列前5位的4款年金險累計保費收入高達186.21億元,占總保費收入的48.28%。
“險企為緩沖新政對于保費收入缺口的影響,將會加大對身故、健康、意外等風險保障類產品發展力度,利于行業長期健康發展。”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認為,長期來看,停售高收益年金產品也利于保險行業回歸保障本源。
分析
4.025%只是預定利率 實際收益通常低于它
需要注意的是,消費者不必對“4.025%產品限售令”太過敏感。據了解,預定利率是保險公司在進行產品定價時根據公司對未來資金運用收益率的預測而為保單假設的每年收益率。“保險監管部門通常會對預定利率設定一個上限,以防公司過分激進,使用一個很高的預定利率來降低產品的定價,用價格戰的方式搶占市場。”某大型險企代理人告訴新快報記者,4.025%的預定利率,就是備案類保險年金產品的預定利率的上限,自2013年8月普通型壽險產品費改以來,一直實施至今。
“影響保險產品定價的,還有死亡率、費用率、利潤率等諸多其他因素。一般情況下,實際收益率都是要低于預定利率的。很多產品可能只有3%多一點甚至都不到,要準確計算收益率水平,還需要用內含報酬率(IRR)。”上述精算師表示,保險產品的真實收益,除了與預定利率,還與保單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因素有關,產品的內部收益才是關鍵,即使產品的預定利率同為4.025%,實際利益也未必一樣,產品的保單收益率也可能很低。
以50歲男性被保人投保弘康人壽的“相伴一生年金保險”和華夏人壽的“福臨門(智慧版)年金保險”為例,同樣是預定利率為4.025%的產品,若年交保費10萬,交費10年共100萬。那么70歲時,相伴一生的產品現金價值為681800元,保單的IRR為3.13%;福臨門的產品現金價值為832867元,保單的IRR也為3.13%。80歲時,相伴一生的產品現金價值為613100元,保單的IRR為3.78%;福臨門的產品現金價值為711782元,保單的IRR則為3.33%。在投保人80歲以前,上述產品的實際收益率均低于預定利率的4.025%。
消費者應先做好基礎保障
記者觀察
“4.025%產品限售令”的大背景是,在全球低利率趨勢和國內資產收益率近幾年下行的環境下,部分險企仍推出了預定利率達到4.025%的產品,引起了監管擔憂,從而提醒險企注意防范利差風險,根據自身情況自定停售相關產品。
對于行業來講,利率下調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保險產品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但考慮到整體的利率水平都在下降,所以對行業的競爭格局影響不大,也不會造成機構的重新洗牌。
對于消費者而言,應全面認識年金險的“預定利率不等于實際收益率”及“回本期限較長,中途退保有損失”的特性,沒必要因此而受影響,對4.025%的年金險進行“搶售”,應該積極響應保險回歸保障本源的引導,選擇合適自己的保險產品,做好基礎保障。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