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臺”一詞突然在中國保險行業里火了起來。“解耦”、“API”、“微服務”、“去中心化”、“平臺”……這些都成為和“中臺”緊密相連的時髦詞。“中臺”前面還戴上各種帽子,諸如“數字中臺”、“數據中臺”、“技術中臺”、“業務中臺”等等。
那么,“中臺”到底是什么?保險公司到底有沒有中臺,需不需要中臺?
中臺這個詞發源于互聯網公司,反映了數字化原生企業的信息系統架構、組織架構、商業模式的特色。大多數保險公司都面臨著數字化轉型的挑戰,因而應該從企業架構的角度,來思考建立中臺的定位和必要性。
2015年開始,一些互聯網公司紛紛啟動“中臺戰略”,即打造具備創新性、靈活性的“大中臺、小前臺”的業務機制。前臺作為一線業務,更敏捷、更快速地適應市場;中臺集合整個組織的數據、運營、產品和技術能力,對各業務前臺形成強力支撐。這個潮流來自于國內互聯網公司學習歐美某些游戲公司、互聯網公司的運作模式,即產品開發實行小團隊運作,公司資源聚焦于成功產品,快速汰換低優先級機會,整合產品開發過程中的公共素材、算法等,建立標準化開發框架。
實際上,互聯網公司的運作模式代表了最近幾年企業組織進化的潮流,即由專業分工明確、流程化運作、按目標授權的工業化組織形式,向后工業化時代的、極度扁平化、無需授權的、自治式工作小組運作的新型組織模式發展。以客戶為中心的多學科成員組成產品小分隊,若干產品小分隊形成某個專業領域能力的組織平臺,平臺幫助分隊持續改進產出效能。這種稱為“大規模敏捷”的組織運作方式,被不少包括保險公司在內的傳統企業學習。
組織意義上的平臺被認為是“中臺”,這種模式并不等同于傳統的矩陣式項目型組織,中臺存在的意義,是對前臺小組執行特定面向客戶的任務,提供能力和資源的支持。前臺小組強調精簡,無論是稱作“小分隊”,還是“兩個披薩餅團隊”(指兩個比薩餅就能讓一個小組吃飽),都是為了減少團隊內部分歧,提高創新的效率。
當前,不少中國企業在探索這種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模式,并且輔之以新的利益分配機制。從傳統的金字塔式管理結構——即由管理者發號施令,通過層層傳遞,終端被動執行——轉變為 “倒金字塔式”,形成以客戶為中心的自主經營體模式,管理者成為資源提供者。
保險公司由于業務覆蓋面廣,多以各級經營區域為利益分配主體,形成了組織層級多,指揮鏈條長的組織模式。采用中臺的組織思維,有助于思考如何在復雜、動態的市場環境中,加強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激發創新能力去賦能前端業務,簡化管理層級,提升人均效能。
傳統的企業IT系統主要以支撐業務流程管理為目標,通過自動化來提升運營效率,實現企業內部資源的電子化管理,解決企業控制問題,屬于“內向型”的架構。數字化企業的IT應用則以企業能力轉化業務交付為核心,以用戶為中心開展持續化、規模化的創新,信息技術必須快速響應業務變化,支持敏捷、迭代的工作方式,屬于“外向型”的架構。
無論是亞馬遜還是阿里,全世界的大型互聯網企業在過去十多年都經歷了一輪企業信息技術架構進化的過程,即由多個煙囪式的單體系統,逐步松耦合、服務化、分布式單元化,發展到基于微服務的架構,即代表業務能力的、自治的業務組件形成一個個“微服務”,可以彈性擴容適應互聯網的高流量環境,利用容器技術打包到平臺上集中管理,服務之間可以通過標準化方式進行通信。
承載業務組件的平臺,就是技術意義上的“中臺”,或稱“業務中臺”。中臺是為應付互聯網環境下靈活多變的前臺而產生。軟件是業務的抽象,形成有效的微服務治理機制,對于企業組織的柔性化和變革適應能力要求很高。
和原生互聯網公司由前臺業務發起,驅動中臺架構產生的背景不同,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信息技術架構需要從傳統的單一架構的核心業務系統逐步向前臺解耦,這里有兩個意義上的解耦:一是核心系統的業務能力解耦,二是前臺系統的前端和后端解耦。
保險公司這類金融服務企業,由于風險控制、管理控制等運營要求,管理產品和保單的核心保險系統,以及財務資金管理等面向內部運營后臺系統的系統架構,在短期內還難以徹底改變為互聯網架構;下連核心系統、上連互聯網前端的“中臺”存在兩個層面的服務:一層是細粒顆粒度的、從核心業務系統向外解耦的原子級服務,其上一層是按照一定的業務邏輯將這些業務原子進行組裝,形成支持面向客戶的前臺所調用的粗顆粒度服務。
數字化時代的另一個業務運營特征是數據驅動的業務,企業積累了大量的業務運營數據、互聯網大數據,以實時方式通過移動互聯網,向顧客推送個性化的服務或促銷。隨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數據驅動業務對保險業務也越來越重要,例如某些保險公司為制造業、物流業、旅館業的工作者配發可穿戴設備,監控體力工作者的工作姿態,預見可能造成損傷的動作,提前發出預警,從而降低賠付率。在信息技術架構上,還存在為前臺業務提供“低時延”的數據服務的“數據中臺”。
保險企業的數字化架構總覽
由于保險公司的營銷業務場景越來越豐富,代理人、合作機構、互聯網銷售等各個渠道的銷售前端越來越多樣化、數字化,必須形成整合的數字化全渠道營銷,尤其是建立下文將提到的打造“開放保險”的商業生態,因而建立微服務架構的,可以利用應用程序接口(API)連接各種前端和生態的“中臺”勢在必行。保險公司的產品變化花樣并不多,競爭焦點在營銷前端,中臺建設為保險公司在營銷前端開展數字化創新提供必不可少的技術支撐。
數字化發展對商業模式顛覆最顯著的傳統行業可能是零售業。各大電商巨頭提出的新零售、無界零售、智慧零售等命題,都揭示了當人、貨、場等零售商業要素被數字化后,傳統的鏈狀價值鏈被解構,必須形成新的價值鏈網絡,以顧客價值創造為中心,構建新的利益分配機制。
例如,傳統線上零售商很難走到線下,傳統線下零售商也很難走到線上,原因在于零售商的線上、線下的利益關系是割裂的,跨渠道經營必須要處理渠道間的利益一致性問題,線上線下的商品、價格、促銷、供應鏈等完全整合的“全渠道零售”是零售的商業模式再造,圍繞完整的消費者旅程,就營銷、客戶服務、銷售、交付、供應鏈等各個利益相關方以用戶價值創造來分配利益。
企業需要建立一個開放平臺來聯系各個利益相關方,這個連接樞紐可以被稱為商業模式創新的中臺。平臺所提供的服務能夠容易地被商業生態里的合作伙伴搜索到,并且提供標準化的開發工具,供外部平臺方便地調用、連接。企業如果不具備這樣的中臺能力,就無法形成或參與新經濟的生態。
站在消費者角度,傳統的保險業務是一種低頻度、非剛需的商業,因而保險公司傳統上需要極強的銷售能力,或者高度依賴合作機構。為了提升用戶參與度,提高用戶的交互頻度,傳統保險公司都在竭盡全力地介入新興的數字化場景,包括車主服務、健康管理、移動支付、本地生活服務、養老社區等。而今天,互聯網的流量獲取成本也越來越高,保險公司很難通過完全自建數字化渠道來觸達數字化消費者,建設開放的保險中臺是形成合作伙伴生態的基礎。
建立開放平臺,對外輸出能力,
與生態伙伴的互聯互通和支撐創客進行創新
關于作者
陳果是波士頓咨詢公司(BCG)Platinion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負責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架構規劃和數字產品設計。如需聯絡,請致信chen.george@bcg.com。
胡瑩是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主要專注于BCG的保險行業咨詢業務。如需聯絡,請致信hu.michelle@bcg.com。
程軼是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如需聯絡,請致信cheng.chelsea@bcg.com。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BCG波士頓咨詢。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