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劉敬元
剛剛披露完的保險公司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數據顯示,一些成立時間不足3年的新險企,在第三季度迎來盈利。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這是三季度當季的盈利,背后有投資收益較高的因素。同時,這些新險企盈利的可持續性還存在不確定性。
4家新險企均有盈利
橫琴人壽超3500萬
行業一般認為壽險公司的盈利要在成立6到7年左右才能實現,今年第三季度,成立時間不足3年的壽險公司中,則出現了一小波盈利的畫面。
根據記者梳理,成立時間在2016年12月以后的人身險公司一共13家,是目前91家人身險公司中最新成立的一批主體,其中有4家在今年三季度實現了當季盈利。也就是說,約三分之一的新公司,在公司成立的3年內實現了階段的盈利。
上述4家險企的盈利情況為:橫琴人壽凈利潤3552.69萬元,信美相互的凈利潤1987.79萬元,和泰人壽凈利潤882.56萬元,國富人壽凈利潤390.16萬元。
其中,橫琴人壽成立于2016年12月,注冊在廣東珠海橫琴自貿區,注冊資本20億元;信美相互成立于2017年5月,是目前唯一一家相互制的人身險機構,注冊在北京,初始運營資金10億元;和泰人壽成立于2017年1月,注冊于山東濟南,注冊資本15億元;國富人壽成立于2018年6月,注冊資本15億元,注冊在廣西南寧。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險企盈利數據在今年第三季度明顯好轉背后,投資業績較好是統一的因素,這也是險企從虧損轉盈利的主要助推因素。
對于第三季度當期實現盈利,橫琴人壽方面對記者表示,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第三季度公司投資取得較好業績;二是公司持續優化業務結構,第三季度期交業務占比較高,10年期以上高價值期交業務占比不斷提升。
信美相互表示,三季度盈利原因主要是今年業務整體超預期增長,投資業績表現優異,加之人力等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等綜合因素,預計全年有望實現大幅減虧。
不過,這種盈利的持續性還存在一定不確定性。此前,橫琴人壽董事長蘭亞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預計公司進入穩定盈利期會在成立第六年的時候。目前公司成立3年,距離他所述的盈利周期點還有一定時間。
從過往情況看,也出現過新險企前期盈利到后面又出現虧損的情況。比如成立于2018年4月的國寶人壽,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大約1000萬,但到三季度又虧損了500多萬。
虧損不是問題
問題是虧在哪
其他同期成立的壽險公司,在第三季度有不同程度虧損,虧損較多的招商仁和人壽出現上億元虧損,虧損較少的復星聯合健康保險也虧損了400多萬,國寶人壽則虧損500多萬,其他險企的虧損額也有上千萬。
其中,三峽人壽和愛心人壽都虧損了4000多萬,北京人壽虧損3000多萬,華貴人壽虧損2600多萬,瑞華健康和海保人壽分別虧損1000多萬。
由于壽險公司的特性是前期投入費用較高,往往會在經營數年后才會進入盈利周期,因此,對于險企特別是新成立的險企來說,虧損也并非特別關鍵的問題,重要的是要知道虧損在什么地方。
一家新成立險企總裁對記者表示,如果新成立的保險公司追求盈利,也是可以很容易達到的,比如業務做小一點,資本金拿去投資,靠投資就可以實現盈利。不過,這不是長遠發展的路子。
他認為,對于虧損,新的險企不必有太大壓力,但是對于虧在哪里,自己要很清楚,“是因為業務擴張,還是因為理賠率過高,還是因為管理成本存在浪費情況?”
他進一步解釋,如果是因為要發展業務,保險責任準備金的提存較多、費用的投入較高、人才引進的投入較高等,到業務后期會逐步攤薄回來,后面會進入盈利。這種情況下的虧損屬于財務性的虧損,這種虧損就不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