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更細更專更準更穩銀行保險對分析師的要求不一般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張艷芬 ○編輯 黃蕾
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包括銀、保、基、信等在內的資管行業正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作為兩大高度負債的行業,銀行、保險系資管如何在資產與負債中尋求匹配的平衡點,是他們的使命所在,也是區別于其他系資管主體的最大不同。
在這樣強烈且明確的訴求下,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買方機構,銀行、保險系資管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外部研究支持?面對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這兩類資管機構又是如何展望并制定大類資產配置策略的?
在近日上證報舉辦的機構投資者高端圓桌論壇上,十多家銀行、保險機構的代表各抒己見,發表了觀點和預判。
銀保眼中的外部研究
除了自身搭建的內部專業研究團隊外,作為資管領域的兩大生力軍,銀行、保險機構也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來夯實整體投研實力。其中,自然離不開證券研究的支持。
相較于其他資管子行業,由于負債、資產等屬性的不同,銀行、保險機構對證券研究有自己獨特的需求。差異化、專業化、前瞻性、價值化等字眼,是與會的銀行、保險機構代表口中的熱詞。“只講故事、不講估值”的證券研究員,顯然逃不過他們的火眼金睛。
擁有理財產品總規模近30萬億元的銀行系資管,對資管行業格局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相繼落地,成為行業變局的催化劑。而在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以及非標投資受限的背景下,銀行資管正急尋自我突圍。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銀行資管對證券研究的需求出現了哪些變化?
“銀行資管的資產配置大部分集中在固定收益領域。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相繼落地,后續一個新方向將是增加權益方面的投資權重。相對于公募、保險,銀行在權益投資方面起步較晚,所以希望賣方研究機構對銀行資管的權益投資有一個逐步引導的過程,在宏觀上提供一個框架。”某股份制銀行資管部固收投資經理認為。
交銀理財權益投資部總經理王建華,則更希望能找到能深入看清細分行業、細分公司以及企業家的券商分析師。他說:“銀行理財對權益賣方的需求不同,需要長期、細化的風格。與公募、保險機構不同,銀行與上市公司有很多非二級市場的業務,比如股票質押、并購基金、可交債等業務。所以,與其他資管機構更看重二級市場的股價不同,銀行理財更加注重上市公司長期業績的穩定性,而不僅僅是股價的表現。”
差異性的要求,主要源于負債端的資金屬性不同。“未來銀行理財資金會參與到資本市場,而銀行理財資金在久期、風險偏好上與保險、公募基金等有很大的差異。所以,賣方機構要考慮到不同資金的差異性,而不是簡單籠統地賣出一個產品,要考慮背后資金不同的風險偏好。”上海銀行資管部固定收益高級經理虞瑋直言,未來會更多關注賣方機構的差異性研究。
保險重“長久期” 銀行愛“高股息”
一直以來,固定收益類資產都是銀行、保險機構投資的主戰場。那么,在資管新規體系下,他們的投資策略將會發生哪些變化呢?
在資產負債匹配的壓力下,保險機構更青睞長久期的資產。平安人壽資產配置部研究團隊負責人翁湉表示:“對我們保險公司而言,資產配置最重要的是資產負債的匹配。從目前來看,收益率持續下行和由此導致的低利率環境是資產配置面臨的重要矛盾。為此,我們將加強資產負債匹配,提升長久期資產配置,降低資產負債久期缺口。”
談及2020年的權益投資策略,人保資產權益研究投資部負責人何海琨表示,機會可能在“別”的地方。“從宏觀看,明年的機會可能在那些估值低、也有業績支撐、股價‘趴著’、沒被人關注到的標的上。如果有股權激勵等因素的配合,標的表現可能會更好。”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的銀行理財資金在權益資產上的配置比例,大概僅占到全部資產的10%左右。多位與會代表認為,銀行資管對權益類資產投資力度的加大,將是未來的一個大方向。此前,銀行高收益的資產主要集中在“非標”上,在“非標”受限后,銀行資管也存在去尋找高收益資產的動力。
在虞瑋看來,在大類資產中,權益類資產會是一個比較好的補充,未來會增大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從銀行理財資金更追求平穩風格的角度考慮,銀行資管會更關注高股息標的,而這與背后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有關。“從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角度,他們接受凈值型產品的波動預計需要3年時間來過渡。但今年不接受不意味著未來不接受,因為,在資管新規影響下,各家銀行均在推出凈值型產品,整個市場的凈值型波動將被‘熨平’。”
責任編輯:張文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