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誰在給“代理退保”高風險買單
□本報記者 薛瑾 黃一靈
近日記者在諸多電商平臺和二手交易平臺搜索發現,不少商家宣稱可為消費者提供全額退保服務。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市場上并不存在辦理全額退保的專業服務機構,網絡商家實際上都是以牟取高額手續費為目的。
監管部門也提示,“代理退保”行為隱藏多種風險,包括失去正常保險保障、資金受損或遭受詐騙、個人信息泄露等,建議消費者要通過正規渠道維權。
退保“黑中介”
代理退保已經演化成為一門“生意”。近日,記者在國內某大型電商平臺上搜索“退保”,很多“全額退保”海報映入眼簾,有的商家宣稱“你自己只能退10%,來找我100%全額退保,全國可做。不成功不收費。”
一位商家稱,“除了擔保的財險和車險,其他險種都可以代辦退保。評估后根據難易程度收取10%-30%服務費。”
代理退保到底靠不靠譜?
業內人士分析稱,市場上很多代理退保中介已經讓該服務變味甚至違法。這些“黑中介”以牟利為目的,通過網絡、短信等渠道發布可辦理全額退保信息,以慫恿、誘導等手段讓消費者委托其代理“全額退保”事宜,并以此收取高額手續費。這種現象在傳統壽險、健康險等人身保險產品中尤為常見。
根據保險合同規定,如果過了“猶豫期”,購買了保險的消費者向保險公司正常申請退保,一般僅能退回較為少量現金。一些打著“全額退保”旗號的代理退保中介由此嗅到了牟利機會。
一資深保險經紀人告訴記者:“投保人如果是因為個人行為退保,并且想要全額退款,這本身就不合理。目前,市場上沒有這樣的所謂辦理全額退保的專業服務機構,手續費也沒有統一標準。”
暗藏“深坑”
雖然全額退款看上去很美好,但風險十足。
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曾發文提醒廣大保險消費者:“代理退保”行為隱藏多種風險。
首先是失去正常保險保障的風險。消費者退保后喪失了風險保障,未來再次投保時由于年齡、健康狀況變化,可能面臨重新計算等待期、保費上漲甚至遭拒保的風險。
其次是資金受損或遭受詐騙的風險,可能誘導消費者“退舊投新”以賺取傭金,還可能截留侵占消費者退保資金。
再次是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一般來說,代理退保中介會要求消費者提供手機號碼、銀行卡、身份證、保單號等信息,這一過程存在信息泄露的風險隱患。
此外,“代理退保”個人或機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教唆、指使、誘導一些法律意識淡薄的消費者提供虛假信息舉報、投訴或誣告,會面臨訴訟或行政處罰的法律風險。
拒絕“誘餌”
隱私泄露、巨額服務費損失通常和消費者風險意識不強有關。
監管方面提醒,消費者維權需通過正規渠道,如對保單有服務、退保或其他疑問,可直接通過保險公司官網、客服熱線等渠道核實人員、產品情況。倘若需要投訴,應由保險消費者本人或其委托人提出并向監管部門反映。
分析人士指出,期繳產品越早“止損”越劃算,躉繳產品最好過幾年再退。消費者可利用保單“寬限期”和“等待期”完成保障無縫銜接。如果消費者想要更換保險產品,而在此期間又不想失去保險保障,那就可以在新保單的“等待期”內,充分利用原保單的“寬限期”推遲繳費,從而完成保障過渡。

責任編輯:張譯文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