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哲卸任平安集團CEO 姚波補齊聯席CEO“三人組”

馬明哲卸任平安集團CEO 姚波補齊聯席CEO“三人組”
2020年07月02日 03:46 證券時報

買銀行理財吃虧上當?遇到銀行霸王條款?告訴我們幫您解決并贏取1000元現金大獎。

  原標題:馬明哲卸任平安集團CEO 姚波補齊聯席CEO“三人組” 

  7月伊始,中國平安(港股02318)再現重要人事變動。

  昨日晚間,中國平安發布公告稱,馬明哲卸任平安集團CEO,繼續擔任董事長,姚波出任聯席CEO。

  據悉,卸任集團CEO一職,是馬明哲主動提出,在7月1日下午召開的第十一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上通過的。這次會上還決議聘任姚波出任公司聯席首席執行官(Co-CEO)。

  馬明哲卸下平安CEO

  “執行官”在平安內部是一個分量很重的角色,這也是馬明哲首次卸任如此重要的職務。

  平安方面表示,“鑒于當前公司的決策體制、運行機制完備,人才梯隊完整成熟,經多年實踐證明現行模式行之有效,公司董事會經審慎考慮,同意馬明哲個人提出的辭去首席執行官職務的請求。”

  辭任首席執行官后,馬明哲繼續擔任董事長,負責公司的戰略發展、戰略創新、人才培養、文化建設,以及公司的重大事項決策等職責,繼續發揮核心領導作用。

  作為全球系統性重要的金融機構,一季報數據顯示,中國平安總資產接近8.7萬億。管理如此規模的客戶資產,平安責任重大,不容任何疏忽和閃失。平安這座大型戰車出現任何變動,都需要十分慎重。

  該如何看待馬明哲卸任平安CEO一職?

  馬明哲常說,“去年的馬明哲,領導不了今年的平安”。從戰略發展的角度,平安現在的管理架構和人事安排有其內在的邏輯。

  馬明哲卸任CEO之前,平安高層管理架構是董事長兼任CEO、總經理、三位聯席CEO的架構。

  在外界看,這個架構頗為復雜,但之所以形成這個模式,與平安業務復雜程度高有關系。

  一方面,平安是一家全牌照的綜合金融機構,根據監管要求,各專業子公司均需要“獨立經營、獨立資本、獨立團隊、獨立核算”,集團與各子公司之間也要設立嚴格的風險防火墻。

  另一方面,平安推進的“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戰略,這是從綜合金融客戶需求和服務模式的角度來考慮的。平安要實現客戶導向模式,需要在確保子公司獨立法人地位的基礎上,完成從集團到客戶“條線”式的整合。而且,各子公司都存在對“個人客戶、公司客戶和科技業務”的服務需求。

  在集團層面,平安將旗下的業務條線劃分為“個人、公司、科技”三大業務群,以方便為客戶提供“端到端”及“1+N”產品和服務。

  正是出于上述戰略考慮,2018年底,平安集團對高層管理架構進行了一次創造性的調整,推出三位聯席CEO。

  馬明哲的CEO之路

  與“接班人”之問

  從歷史沿革的角度看,馬明哲的CEO之路,也頗有由來,折射了平安不斷調整自身架構以適應變化的傳統。

  1988年,招商局集團原常務副董事長、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創始人袁庚委派馬明哲參與平安保險公司的籌建工作。1988年3月,年僅32歲的馬明哲, 作為招商局的股東代表出任平安保險董事總經理。

  馬明哲在平安的職務,經歷了從總經理到CEO的變化,源于平安很早就引入國際化管理,效仿國外大型科技公司的CEO制度。如今,馬明哲在平安集團CEO一職上已任職多年。

  2018年10月,平安集團增設三位聯席CEO的架構確立。當時在市場上,關于“誰是馬明哲接班人”的猜測聲音不斷。

  有心人發現,從那以后,馬明哲作為平安集團董事長、公司領路人的標簽一直十分鮮明,但CEO這個身份便開始有意無意淡化。

  2019年10月,任職聯席CEO一年的謝永林又增加了一個職務,即集團總經理。同時,謝永林與陳心穎一同進入董事會。今年1月底,隨著老將李源祥的離開,聯席CEO亟需補充新鮮血液,隨后,“70后”姚波加入。

  其實,馬明哲早在多年前就將工作重心從具體子公司事務中抽離,聘任職業經理人“讓專業人做專業事”,董事長則負責思考公司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遠的戰略發展,讓公司戰略得以保持十年如一日的前瞻性。

  一位觀察人士表示,本次馬明哲卸任CEO崗位,也是對2018年實施的聯席CEO制度有效性的再次肯定和推進。基于過去三大聯席CEO的實踐業績,平安有理由認為,公司三大業務群結構以及“執行官+矩陣”決策機制是科學合理的,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據平安內部人士透露,現年64歲的馬明哲,依舊身體健旺,精力充沛,一如既往地忘我工作。

  姚波任平安聯席CEO

  7月1日,中國平安召開第十一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并決議:為配合公司戰略轉型升級需要,加強“執行官+矩陣”集體決策機制,聘任姚波出任公司聯席首席執行官(Co-CEO)。

  2019年11月,原平安集團聯席CEO、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李源祥傳出跳槽到友邦的消息,震驚金融圈。今年1月31日,李源祥正式離開平安,平安三大聯席CEO缺了一角。

  現年49歲的姚波,對保險板塊可謂相當熟悉。姚波2001年加入公司,2007年起擔任公司總精算師,2008年起擔任CFO,現為公司常務副總經理、CFO、總精算師。在加入平安前,姚波曾任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咨詢精算師、高級經理。

  董事會認為,姚波擁有開闊的國際視野、精湛的財務精算專業水平和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由姚波擔任公司聯席CEO,作為公司整體經營性運營管理、風險管控及協調職能的負責人,是對“執行官+矩陣”集體決策機制的有力補充,有助于進一步增強從戰略規劃到落地的管控體系。

  至此,平安三位聯席CEO全部到位,與其他條線職能執行官一起,協同“金融”及“科技”業務條線,推動公司戰略升級。

  平安戰車上的指揮官們

  如果說平安是一架高速奔跑的戰車,而馬明哲帶領的團隊就是這輛戰車的指揮官。

  平安集團的管理架構,可以概括為“以執行官負責制為核心的集體決策機制”。在這個決策機制下,平安集團執委會200多位核心人員,是驅動平安戰車的指揮官。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平安集團的執委會總共分五層:

  第一層:執委主任會,包括馬明哲,孫建一,謝永林、陳心穎、姚波、葉素蘭;第二層:執委主任會列席,大概10位;第三層:集團執委會委員,第二層的領導,以及各大子公司核心班子、集團核心部門一把手;第四層:集團執委會列席,除了集團部分重要部門一把手之外,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部門相關人員;第五層:專業公司執委會,包括壽險、銀行等子公司班子領導,多的一家公司十幾個,少的個位數。

  按照平安公司治理制度,董事會在休會期間,授權公司執行委員會(執委會)集體負責公司日常經營管理。

  在過去二十多年,平安執委會一直采用“執行官+矩陣”集體決策機制和模式。所謂“矩陣”,是個人業務、公司業務、科技業務三大事業群條線執行官,與財務企劃、人力資源、投資決策、稽核風控、關聯交易、品牌傳播等職能執行官,形成共同決策、分工負責、權責清晰的架構,確保任何重大經營管理決策都由業務執行官和職能執行官集體參與,實行業務執行官和職能執行官“集體決策、分工負責、矩陣管理”的模式。

  上述集體決策機制和模式,保證了平安這座巨艦在擁有數萬億規模之后,還能在效率、發展與穩定中取得平衡。放眼國內外,中國平安有著全球金融領域絕無僅有的管理架構,未來平安戰車將如何前進,值得繼續關注。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王進和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7-06 孚能科技 688567 --
  • 07-03 埃夫特 688165 6.35
  • 07-03 恒譽環保 688309 24.79
  • 07-02 新強聯 300850 19.66
  • 07-02 君實生物 688180 55.5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