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車險大省正打造當地治亂模式:重點監管每月盯5家

一車險大省正打造當地治亂模式:重點監管每月盯5家
2020年05月12日 18:50 新浪財經綜合

買銀行理財吃虧上當?遇到銀行霸王條款?告訴我們幫您解決并贏取1000元現金大獎。

  原標題:車險大省打造當地治亂模式:重點監管每月盯5家!險企反復“中彩”下場如何?

  來源:A智慧保

  在保險市場,車險整治力度無疑排首位。繼2019年打擊“報行不一”之后,2020年開年監管新措施已部署,各地不斷行動。近期,“A智慧保”獲悉,一車險大省正在打造當地的治亂模式,省局每月重點監管5家,分局至少盯3家。對于一年被重復列為重點監管對象的下場,采取的監管措施將不斷加碼。

  虛列支出、套取費用,私下返利,惡性競爭,財務數據不真實……屢禁不止的亂象,曾經在車險市場司空見慣。

  從監管政策看,無論是此前多次的商車費改、部分地區自主定價,還是后期的“報行合一”、“行業自律”等,地域性的因素成為車險整治的重要考量因素。

  據悉,一季度銀保監會發布了《進一步規范車險市場秩序和促進車險高質量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一大省結合系統“行業規范建設深發年”的方案,將要在2020年對車險市場秩序整治方面做這些事,要打造當地的治亂模式。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車險保費排行榜中,廣東位居首位,達731億元,江蘇車險保費685億元,浙江車險保費539億元,山東車險保費510億元,河北車險保費456億元。

  定目標:

  打造車險亂象治理當地模式

  作為中國保險行業中舉足輕重的險種,車險逐漸轉為“必需品”。數據顯示,2000年,車險保費收入僅373億元,但至2019年,車險保費規模已達8189億元。近20年間,保費規模增長超20倍,不斷翻新的保費數據,足以說明車險在社會發展中的剛性需求。

  說起車險,很多人都會想到“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魔咒。自2019年以來,銀保監會等相關部門已出臺一系列監管措施及政策,也懲治了不少車險違規公司,或停業,或加大罰款力度。其中,也不乏大型險企的部分地區車險業務被叫停。

  今年的車險嚴監管絲毫沒有放松。車險大省通過建立常態化的車險市場監測評價機制,結合日常監管實踐,準確確定重點監管對象,依法、精準、嚴厲打擊車險領域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為鞏固車險行業規范建設和亂象整治成果,車險大省定下2020年工作目標:

  構建“不敢違規、不想違規、不愿違規”的合規文化長效機制,切實優化車險成本結構,還車險保障之本源,防范化解潛在風險,提高數據真實性,維護健康有序的市場秩序,保障車險綜合改革工作順利實施,努力打造車險亂象治理當地模式。

  持續“高壓”態勢,不僅是監管打擊違規亂象的重要指向,更是這場“車險戰役”中不可忽視的管理標準。

  立規矩:

  四大原則指導車險“自我”約束、規范、檢驗

  所謂“沒規矩,不成方圓”。于車險而言,監管更是多次督查檢驗,規范市場有序健康發展。

  客觀、公平、公正

  制定相對統一規范的車險市場監測評分辦法和自律標準,明確車險市場重點監管對象確定方法,客觀、公平、公正地逐月量化監測并選取重點監管對象,持續采取各類措施,定期公開評分及采取措施情況。

  重盯嚴打

  將缺乏行業大局觀、頂風違規、嚴重破壞市場秩序、評價結果差、理賠服務不到位和市場反映突出的保險公司作為監管重點關注對象。對查實的嚴重違法違規問題,依法從嚴從重處理相關機構及責任人。

  外部約束與自我規范

  增強行業對車險“三率三器”的認識,強化保險機構自我約束、自我糾偏機制,壓實保險機構主體責任,推動公司主動調整經營策略,提高合規意識與內控管理水平,將合規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多方聯動施策

  通過省局和分局監管聯動、監管和自律橫向聯動、省市行業協會自律聯動,深化規范力度。統籌運用各類現場及非現場監管措施,施行切實有效的自律方案,充分發揮機構自糾、協會自律、嚴格監管的遞進式協同作用,多維度發力,立體化管控,努力促進車險市場競爭秩序平穩有序、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當地保險行業協會也曾就一季度超出車險閾值的部分公司提出預警,如整車簽單超閾值的公司,被點名的就有平安、天安、泰山、長安等;家自車簽單超閾值的有永誠、中路、長江等。并調整當地車險業務提前簽單時間,由不超過60天續保改為不超過30天續保。

  多項舉措齊頭并進,不僅體現了監管對規范車險市場秩序的決心,同時也顯示了行業對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期盼。

  劃重點:

  11項不規范露頭就打

  “槍打出頭鳥。”在監管部門此前發布的《進一步規范車險市場秩序和促進車險高質量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中,就已列明“業務規模大的財險公司要發揮帶頭作用,自覺維護市場秩序”。同樣,于地方監管而言,重點打擊問題險企,也會起到警示作用。

  相關方案透露,對嚴重違法違規問題,堅持露頭就打,重點查處不嚴格執行報批(報備)的條款費率、給予保險合同約定以外利益、財務業務數據不真實、中介渠道違法違規等問題。

  同時,監管明文指出,要嚴禁出現以下不規范行為:

  · 車險條款費率方面

  ①未經批準,使用擅自修改或變相修改的條款、費率。

  ②通過給予或者承諾給予投保人、被保險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變相突破報批(報備)費率。

  ③通過虛列其他費用套取手續費變相突破報批(報備)手續費率。

  ④新車業務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準(備案)費率等。

  · 業務財務數據真實性方面

  ①以直接業務虛掛中介業務等方式套取手續費。

  ②以虛列業務及管理費、理賠費用等方式套取費用。

  ③通過違規計提責任準備金調整經營結果。

  ④通過人為延遲費用入賬調整經營結果等。

  · 其他方面

  ①在不開展車險業務的本級機構列支車險銷售費用。

  ②委托未取得合法資格的機構從事保險銷售活動,向不具備合法資格的機構支付或變相支付車險手續費。

  ③利用業務便利為其他機構或個人牟取不正當利益等。

  盯對象:

  每月圈定重點對象,反復“中彩”將重罰

  對查實的違法違規問題,依法嚴處相關機構及責任人。監管強調要強化公司的主體責任,堅持上追一級,嚴肅機構內部問責。對查實存在未按規定使用經批準(備案)的車險條款費率問題的機構,根據監管要求,依法采取責令停止使用報批(報備)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等措施。

  車險問題的表象在基層機構,但根源在上一級。車險市場的規范,不僅需要保險公司強大的自律,更需要強有力、可持續的監管措施。

  為此,當地監管部門提出 “總分局”協作,共同治理車險亂象。例如,省局每月確定5家機構為重點監管對象;分局依據轄內地市級分支機構數量,可酌情減少每月重點監管對象數量,但不得少于3家。

  需要注意的是,“行業規范建設深化年”活動走過場、行業自律敷衍塞責、信訪舉報反映問題集中的機構,可列入重點監管對象。

  當然,對于不同的重點對象,則采用“分等級”監管法則:

  · 對年度內第一次確定為重點監管對象的,以適當形式予以警示提醒,對發現的異常情況等可視情況采取監管提示、監管質詢、監管函、非現場監管意見書等措施,要求機構自查整改糾偏。

  · 對第二次確定為重點監管對象的,要求機構強化整改糾偏,必要時可進行調查處理。

  · 對第三次確定為重點監管對象的,選擇問題突出的省級或地市級機構開展現場檢查(調查),并對查實的違法違規問題依法予以嚴肅處理。

  對于年度內多次被列為重點監管對象的機構,可將該機構列入下一年度專項檢查建議立項計劃。

  特別是要緊盯大公司和“頂風作案”的違法違規機構等關鍵少數,督促其進行內部嚴肅問責,大幅提高違法違規經營成本。

責任編輯:張緣成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5-18 三人行 605168 60.62
  • 05-14 長源東谷 603950 15.81
  • 05-14 龍磁科技 300835 20
  • 05-14 盛視科技 002990 --
  • 05-12 奧特維 688516 23.2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