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路財險虧損加劇總經理缺位,地方國有股東撐腰卻難見起色
近日,地方法人保險公司中路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路財險”)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出爐。數據顯示,中路財險虧損進一步放大,前三季度累計虧損2.39億元。此外,中路財險高管層屢屢生變,總經理一職已空缺近3年,曾提出到2020實現盈利的目標或也存疑。
細究經營狀況不佳背后,即是中路財險業務結構欠穩的現實問題,其車險與非車險業務“五五戰略”未能如愿實現,嘗試非車業務創新,卻也因產品條款費率問題被監管點名。此外,背靠青島地方國有股東“大樹”,保費市占比卻不盡如人意,面對種種問題,中路財險又該如何謀變?
壓力未減中路財險3季度虧損擴大,總經理缺位近3年
具體來看,償付能力報告顯示,1季度中路財險虧損0.2億元,2季度持續虧損并延續,前3季度,中路財險合計虧損2.39億元,虧損程度進一步加深。伴隨下降的還有中路財險的凈資產數值,已從1季度末的6.86億元縮減至3季度末的5.2億元。
事實上,中路財險自2015年4月成立以來持續虧損,2015年虧損0.36億元,2016年虧損0.17億元,隨后的兩年虧損進一步擴大,2017年、2018年分別虧損0.97億元、1.46億元,2019年前3季度虧損2.39億元。
保費收入方面,中路財險保險由2015年的1351.9萬元迅速增長至2018年的7.95億元,但就全國范圍來看,中路財險市占率較低,2015年市占率0.0016%,2018年也僅為0.0676%。
作為第一家總部設在青島市的全國性法人保險機構,中路財險7大國有股東持有98%的股份,目前已實現山東主要城市全覆蓋,2018年起正式邁向省外,設立河北分公司及下轄4家支公司,2019年將陸續在浙江、天津、河南等地設立分支機構。
事實上,管理結構的穩定性,或也一度令中路財險“頭疼”,最為明顯的,即是中路財險總經理職位空缺3年之久。
成立初始,中路財險擬任總經理宮英博未能如愿上任,出任副總經理,曾任永安財險總裁助理、副總裁的張建軍空降成正式總經理,但不足2年即揮別中路財險。對此,有媒體報道稱,張建軍與中路財險首任董事長王建輝在經營理念、團隊組建和人才引進等方面產生矛盾。目前,宮英博仍為主持工作的副總經理。
2019年1月,原董事長王建輝離任,楊敏接棒,中路財險迎來新的“掌舵人”。觀察二人履歷,均來自于第一大股東青島國信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與中路財險結緣之前,并無相關保險行業從業經驗,而較為薄弱的保險行業經驗或也為中路財險的經營發展帶來不確定性。
“高管更換后,自身的經營思路會對保險公司的整體經營思路產生較大的影響”,一位保險公司管理人士向藍鯨保險點出,尤其對于新成立的保險公司,若兩者理念差異較大,或意味的經營思路“大換血”,長期來看或對業績造成一定影響。
“地方性國資險企董事長,多是政府出身,并不具有保險從業經歷,多存在‘抓權’的固有思維,會在一定程度上向經營層面伸手,與來自于市場的職業經理人,在理念方面存在的差異也需要磨合”,保險業內人士王立剛向藍鯨保險分析。
換上“新帥”之后,中路財險或也開始調整步伐,整裝出發,值得一提的是,中路財險此前曾制定公司戰略發展規劃,決心在2020年實現盈利,如今,2019年即將收尾,從近年的經營狀況來看,是否能如期實現盈利目標尚存疑問。
中路財險瞄準差異化產品戰略,拓展非車業務卻遭罰
細究其業績表現不佳背后,或是因中路財險業務結構欠穩,主營業務優勢不明顯。
追溯來看,早前中路財險便打著平衡好車險與非車險業務的“算盤”,提出車險與非車險業務“五五戰略”。然而在實際推進過程中,實際業務數據呈現了另一番景象。
藍鯨保險梳理發現,成立的首年,中路財險的第一大險種為建筑工程險,實現保費收入552.84萬元,車險次之,彼時,非車業務占總保費收入比例高達七成。自2016年開始,車險與非車險業務占比局勢翻轉,車險躍居成為中路財險第一大險種。2016年至2017年,非車險業務保費占比持續下滑,分別為33.15%、23.04%,2018年非車業務占比有所提升,但占比不足四成。車險業務推動中路財險保費收入的快速增長的同時,承保利潤卻連年虧損,稍顯“雞肋”。
“對于中小財險公司來說,車險是最簡單的業務”,上述保險公司管理人士對藍鯨保險分析指出,基于展業的便利性、保費獲取的快捷性,財險公司多通過車險業務打開市場,但從國際經驗來看,非車險占比60%的業務結構或是最佳。但縱觀來看,不但中小財險公司難以觸及這一目標,大型財險公司也有壓力,在其看來,中路財險保費結構與早前目標有所偏離,存在市場環境、經營壓力的影響。
事實上,中路財險在非車業務上也在不斷嘗試創新。據藍鯨保險了解,中路財險一度推出“勞務派遣責任保險”、“加油站加錯油責任保險”、“托教機構責任保險”等多種保險產品,還成功中標2018-2020年“青島市居民意外傷害醫療保險”項目、嶗山區居民家庭民生綜合保險項目等社會保障項目。
中路保險介紹稱,“將深挖傳統基礎產品內在價值,積極研發地方特色產品。通過差異化產品,規避同質化競爭,專注開發一批服務運輸行業、海洋經濟、科技型企業、中小企業及民生事業的重點保險產品”。
面對車險競爭白熱化的市場環境,顯然,中路財險也希望通過產品創新走出一條差異化道路。然而,非車保險產品的創新過程并非一帆風順,2019年3月銀保監會對中路財險開出一封行政處監管措施決定書,指出中路財險資產保全責任保險費率條款存在問題,包括違背保險原理、費率厘定不科學合理等。
基于上述不足,銀保監會要求中路財險在接到行政處罰書的當日起,停止使用該產品,3個月內禁止備案新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
在業內人士看來,車險已逐漸步入存量時代,從費用費率驅動轉向服務技術驅動,意外險、責任險、家財險、信用保證保險或是中小財險公司轉型的主攻方向,但由于相較大公司并不具備規模優勢,中小公司更需要在“小而美”的領域做深做透徹,同時確保產品在合規范圍內循序漸進創新。
“也需要充分發揮地方性股東優勢”,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基于股東關系,地方性險企往往具有先天的資源優勢,在業務類型上,結合地方特點,著重發展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業務,通過提高業務質量等方式謀求市場空間。但整體來看,這場戰役也并不好打,對于中路財險而言,如何實現保費規模與利潤增長的雙重突破,仍待發展。(藍鯨保險 李丹萍 lidanping@lanjinger.com 雷賽蘭 leisailan@lanjinger.com)
責任編輯:趙子牛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