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燕梳師院

在二級市場,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安在線)出道即巔峰。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上市當年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港元。在此之后,雖偶有高光時刻,但股價再難重現昔日輝煌。尤其在2024 年,全年累計跌幅接近 34 %,跑輸恒生指數。
曾經風光無兩,如今面臨股價暴跌,在國內互聯網財險市場坐頭把交椅的眾安,為何被市場逐漸拋棄?
01
保費增長難掩盈利困境
眾安在線(06060.HK)自2017年港股上市以來,始終是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然而,自2024年下半年起,其股價屢創新低。股價的持續暴跌,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其基本面的擔憂。
眾安在線在過去幾年保費收入一直保持增長態勢。2017年至2024年,公司保費收入從59.54億元增長至334.1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然而,盡管保費規模不斷擴大,公司的盈利表現卻波動劇烈,核心盈利能力始終未能與保費增長同步提升。
從2017年至2019年,公司連續三年虧損,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97億元、-17.44億元、-4.54億元。僅有2020年、2021年實現短暫盈利,分別錄得凈利潤5.54億元和11.65億元,但2022年再度陷入虧損,歸母凈利潤為-11.12億元。
2023年歸母凈利潤“逆襲”,高達40.78億元,同比猛增466.58%。不過,這一年的歸母凈利潤并非源自主營業務,而是得益于38億元的一次性投資收益。剔除這一非經常性因素,實際保險業務凈利潤僅為3億元。
進入2024年,公司盈利狀況進一步惡化,中期報告顯示,凈利潤同比暴跌74%,僅為0.55億元。多年來“增收不增利”的現象凸顯了眾安在線核心盈利能力的薄弱,也引發了市場對其未來發展的質疑。
衡量保險公司抵御風險能力的監管指標是償付能力。
從2020年到2024年上半年,眾安在線的綜合償付能力呈現連年下降的趨勢,分別為560%、472%、299%、240%、223.73%,出現“五連降”,由此可見,雖保費規模在增長,但公司的風險抵御能力在逐步減弱。
賠付率的上升是導致利潤承壓的重要因素。2024年中報顯示,眾安在線保險賠付率從2023年同期的57.1%升至60.7%。其中,健康、數字生活、消費金融和汽車四大核心板塊賠付率分別上升0.1、3.3、13和7.6個百分點,達到38.1%、71.7%、73.8%和66.7%。與此同時,綜合費用率也有所上升,整體綜合費用率增長1.5個百分點至37.2%,綜合成本率更是達到97.9%,逼近盈虧平衡線。

此外,成本率上升的同時,投資端也承壓,2024年上半年,公司投資凈虧損1.7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3億元進一步擴大,疊加資本市場波動,進一步拖累業績。
財務表現欠佳使眾安在線的股價持續探底。如今的被動局面從某種程度上折射出公司近年來在人事動蕩、股權博弈、商業模式瓶頸等方面的深層危機。
02
管理層變動,
家族與資本的博弈
眾安在線的創始人為歐亞平,屬于典型的“教授下海”成功者。歐亞平畢業于北理工,早年于華東理工任教,1985年辭職后投身香港貿易。此后先后從事過原油進出口、房地產開發等多元業務。
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歐亞平在資本市場嶄露頭角:1998年和2001年,他推動實控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2013年,他跨界進入金融保險領域,眾安在線正式揭牌開業,歐亞平出任公司董事長。
眾安在線成立之初,便獲得阿里、騰訊、平安的“三馬”加持,這不僅為公司注入了互聯網與保險的基因,還帶來了豐富的資源、技術人才和管理團隊,助力其在科技與保險融合的賽道上快速崛起。2017年,眾安在線在港交所敲鐘上市,成為中國互聯網保險第一股。IPO完成后,螞蟻集團、騰訊和平安保險分別持有眾安13.82%、10.42%和10.42%的股權。
然而,巨頭股東的加持并非全然無虞。背后站著巨頭,也意味著各方股東利益訴求的差異。在經歷了短暫的“蜜月期”后,眾安在線迎來了“五年之癢”。從2022年上半年開始,大股東螞蟻集團和騰訊紛紛減持。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螞蟻科技集團持股比例降至10.37%,平安保險持股10.21%,而騰訊持股比例僅為7.82%。與此同時,深圳市加德信投資和深圳日訊網絡科技的持股比例上升,合計達14.6%,超過螞蟻科技集團成為第一大股東。這兩家公司背后的實控人正是歐亞平及其兄弟歐亞非。
除了家族持股比例上升,歐亞平的兒子歐晉羿也在2017年加入眾安董事會,擔任執行董事,并在眾安旗下多個子公司擔任董事。市場一度猜測,歐亞平或許在為權力交接布局。然而,2022年11月,歐亞平和歐晉羿雙雙辭去執行董事職務,僅保留非執行董事職位,不再參與公司日常管理。
繼任者尹海是眾安在線的“老面孔”。他曾在中國銀行總行任職十年,2003年進入華泰保險擔任總監。2012年,加入眾安,歷任總經理、董事長高級顧問職務,亦是其首任CEO。但兩年之后,尹海離職。2022年重返眾安,在新崗位上只干了半年有余,便被黃袍加身為眾安董事長。
與尹海搭班的是姜興。姜興具有互聯網及保險復合背景,曾在阿里巴巴多個業務條線任職,2014年加盟眾安,2019年出任CEO,2022年10月兼任總經理并進入董事會,目前擔任執行董事。
明眼人能夠看出,“尹姜配”如今面臨的不再是當初那個野蠻生長的市場,而是一個流量見頂、存量競爭加劇的新時代:傳統險企如平安、太保等加速數字化轉型,擠壓眾安的市場份額;新興互聯網平臺水滴、微保等則通過低價策略分流客戶。而眾安依賴股東螞蟻、騰訊的流量支持,卻未形成獨立獲客能力,合作模式也未帶來顯著優勢。除了市場競爭加劇的壓力,管理團隊或將面臨職業經理人與家族之間的權力博弈。曾經大把的機會,如今演變為眾多挑戰。在各方夾擊中,眾安在線漸行漸弱。
03
激進策略的代價
欲速則不達,或許太想翻盤,眾安在線在2024年的動作有點“變形”。
2024年,眾安試圖通過“魔方業務”擺脫困境,卻因營銷手段引發諸多爭議。何謂“魔方業務”?即首月低價吸引用戶,后續大幅提價,以此來擴大市場份額。然而,這種營銷方式導致的后果就是投訴激增,黑貓投訴 【下載黑貓投訴客戶端】顯示,截至2024年10月20日,累計投訴量為9794條。消費者投訴主要集中在投保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投保、以低價誘導投保后保費大幅上漲、拒絕賠付理由不合理以及理賠時效慢等問題。
與此同時,公司還因隱瞞關聯交易、虛假列支費用等問題,被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罰款180萬元;此前還因欺騙投保人、虛列費用等被多地銀保監局處罰,累計罰款超200萬元。頻繁違規引發監管關注,也增加了合規成本。
此外,眾安在線的涉訴事項也不斷增多,近一年內以眾安在線為當事人的開庭公告不斷增加,這些負面因素極大影響了公司的品牌形象。
公司的短視策略暴露了管理層在盈利壓力下的焦慮,也削弱了市場對其長期戰略的信心。當資本的光環褪去,眾安在線能否繼續穩坐互聯網保險的頭把交椅?一切都交給時間作答。

責任編輯:曹睿潼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