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農業保險一直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特色農業產業快速發展的“助推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降低產糧大縣農業保險縣級保費補貼承擔比例、健全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等多項要求,以健全糧食生產支持政策體系。
專家表示,《意見》對農業保險提出的一系列要求,旨在解決農業保險當前發展中面臨的保費補貼、特色農產品保險欠缺等難題,從而提升我國整體農業保障水平。
首次明確降低縣級保費補貼比例
《意見》提出,降低產糧大縣農業保險縣級保費補貼承擔比例。
我國農業保險保費補貼采取“中央+地方”分級承擔模式,但產糧大縣長期面臨“產糧越多、財政壓力越大”的困境。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原主任、首席科學家張峭表示,以黑龍江為例,2022年黑龍江省三大糧食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險推廣到全省72個產糧大縣,總保費約25億元,中央補貼45%,農戶自繳20%,地方財政需承擔35%。省級財政壓力很大,只能選擇將其中10%的補貼轉嫁到縣一級,縣級財政壓力更大。
業內人士表示,《意見》首次明確降低縣級補貼比例,旨在通過中央和省級財政“補缺口”,緩解地方財政壓力,同時提升保險覆蓋率。
《意見》還提出,推動擴大稻谷、小麥、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投保面積。
記者了解到,我國一些產糧大省的稻谷、小麥、玉米等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覆蓋率已超90%,例如截至2023年底,山東三大主糧作物保險覆蓋率已達93%,94個產糧大縣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全覆蓋。但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此前并未在全國鋪開,根據財政部此前相關政策安排,將在今年推廣至全國。
業內人士表示,相比傳統農業保險,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的保障金額明顯提升,擴大三大主糧作物這一保險的投保面積,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國主糧作物整體保障水平。而大豆作為我國主要的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目前相關保險保障還不足,擴大其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投保面積,有助于激發農戶種植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大豆產量。
發展特色農產品保險
《意見》提出,健全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
目前,我國已形成“政策性基礎險+商業補充險+創新型險種”的框架,但區域和品種覆蓋還不均衡。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庹國柱表示:首先,農民需要保障性強的產品,如完全成本保險;其次,農民需要既能保障自然風險又能抵御市場風險的保險產品,如收入保險;最后,農民需要更廣泛的保險產品,為其農、林、牧、漁以及涉農財產和人身提供全方位的風險保障。目前除少數單風險保險產品之外,包含多風險保障的產品都無法商業化經營,但政策性農業保險只能在財政預算約束下發展。
庹國柱認為,可以設計“基本險+附加險+商業險”這種多層次、多元化的農業保險產品體系。具體來看,可以有兩條實現路徑:一是分別設計單獨的“基本險”“附加險”和“商業險”產品,農戶特別是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可以根據需要選擇購買多種不同的產品;二是把同一種標的“基本險”“附加險”和“商業險”不同的產品,設計在一張保單里,有不同的保障水平和補貼水平,供農戶選擇。
《意見》還提出,支持發展特色農產品保險。
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規模超15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安排獎補資金68億元,支持西藏藏雞、寧夏枸杞、陜西蘋果、廣東荔枝、貴州茶葉、湖北小龍蝦等逾500種特色農產品保險發展。
張峭表示,特色農產品保險應聚焦“一縣一業”特色產業發展需求,重點關注區域特色明顯、產業規模較大、經濟效益可觀、市場競爭力突出的特色品種,擴大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障范圍。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