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慧保天下
從去年蘿卜快跑憑借規模化運營火爆出圈,到2025開年,比亞迪將“天神之眼”智駕系統下放至7萬元車型,長安汽車以“北斗天樞2.0”戰略押注全系智能化,而李彥宏在世界政府峰會上透露“蘿卜快跑出險率僅為人類的1/14”,一系列接踵而至的行業大事件,宣告智能駕駛技術已跑步進入下半場,全民智駕元年已然來襲。
伴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提升和智駕汽車的普及,保險行業勢必面臨著新的挑戰,車險的變革已然不可避免,根據Morningstar預測,20年內個人汽車保險將基本被淘汰。
作為財險行業的“頂梁柱”,9000億車險是否就此被判“死緩”?
01
全民智駕元年來襲:L3時刻即將來臨,車險最大變量已至
2025年2月的中國汽車市場,空氣中彌漫著智駕變革的硝煙。
2月9日,長安汽車發布“北斗天樞2.0”戰略,董事長朱華榮宣布,長安數智產品所有品牌乘用車將全面向數智產品轉型。次日,比亞迪宣布旗下首批21款車型將搭載高階智駕系統“天神之眼”,覆蓋7萬至20萬級市場,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2025年將成為全民智駕的元年,在未來2至3年里,高階智駕將成為汽車的必備配置。這場從高端市場到經濟車型的全線智能化躍進,被外界戲稱為“打響全民智駕的第一槍”。
在全民智駕的雷聲雨點外,高階智駕的“L3時刻”也即將到來。2月10日上午,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對外透露,公司將于2025年年中推出V6全新大版本,即準L3級別的高階自動駕駛技術,2025年底將推出真L3級別軟件。
根據我國工信部公布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智能駕駛分為L0、L1、L2、L3、L4、L5六個等級。其中L1-L2屬于輔助駕駛范疇,L3-L5則通常被視為真正的自動駕駛。目前,盡管各大車企紛紛宣傳智能駕駛功能,但大多數都處于L2級別,而L3級正是從輔助駕駛向完全自動駕駛過渡的關鍵階段。
中國智能駕駛的“質變元年”已經拉開帷幕,在這場車企智能化軍備賽的背后,各地政府也在積極構建新的規則體系。自2022年,深圳經濟特區頒布國內首部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后,武漢、合肥、北京三地立法機構先后通過的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不約而同地將2025年上半年設為法規生效的關鍵節點,且正式為L3級及以上級別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制度規范,包括個人乘用車出行場景。
在這場變革浪潮中,保險業最先感受到水溫的變化。隨著自動駕駛等級的提升,駕駛主體逐漸從“人”轉向“自動駕駛系統”,正在催生新的風險分配機制和商業模式,也催生了新的保險保障需求。
一切似乎都在預料之中,又似乎在預料之外。全民智駕浪潮洶涌來襲,保險業也隨之繃緊神經。
02
車險市場基本邏輯生變:智駕顯著降低出險率,車險規模首當其沖
智能駕駛技術的迅猛突破,無疑給保險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財險業者們尤其憂心,畢竟,作為財險公司當之無愧的第一大險種,車險才剛剛突破9000億元,難道就此被判“死緩”?
2月11日,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2025年世界政府峰會上拋出“蘿卜快跑的出險率僅為人類駕駛員的1/14”的數據時,保險行業這邊所經歷的震動是顯而易見的。這個數字背后,不僅是交通事故率的量級下降,更預示著萬億車險市場的根本性收縮——若以2024年全國車險保費規模9000億元為基準,僅事故率下降帶來的保費縮減就可能突破千億級。
行業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是傳統車險正面臨著根本性的瓦解。Morningstar預測顯示,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態勢極為迅猛,有可能在20年內使得個人汽車保險基本被淘汰。在不同的發展假設下,到2044年、2053年和2060年,道路上分別會有60%的汽車達到4級或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
而且,保險行業面對的不僅是產品形態的革新,更是整個價值鏈條的重構。
蔚來汽車CFO曲玉在2024汽車金融峰會上曾拋出論斷——關于未來自動駕駛的商業化,實質是“保險”:“自動駕駛技術普及后在減少事故的同時車險保費規模會下降,解放精力則創造了更多的時間價值。自動駕駛的時代到來后,由于投保主體發生改變,在自動駕駛狀態下發生事故車企要承擔事故責任,這部分價值會通過前述的保費下降、解放精力來體現,并以一個訂閱費的形式出現。”
行業另外一個不得不直面的事實是,在智駕不斷升級過程中,人、車責任如何界定的問題。
市場對此的關注,因一則謠言登上熱搜體現的淋漓盡致。2月12日,網絡上爆出“國內首例智能駕駛致死案宣判,車企小鵬被判擔責70%”的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當天,小鵬汽車法務部對此回應稱,相關事故、訴訟和法院判決均為捏造。對此,2月13日下午,廣州天河區法院工作人員也表示,經核查,網傳案件并不存在。
盡管“首例智駕致死案”的風波最終被證實為虛假信息,但“車企擔責70%”的判決之所以引發熱議,正是因為它觸及了智能駕駛責任劃分這一敏感神經。
當自動駕駛技術向L3,乃至L4、L5級別躍遷,事故歸因可能涉及感知系統誤判、算法決策失誤、網絡延遲等多重技術維度。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責任劃分模式從“人”向“技術”轉移,保險產品的投保主體和責任承擔方也可能隨之發生調整,然而,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保險產品尚未完全適應這一變化,面臨著新的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的步伐仍然滯后于技術的發展。目前,許多地方的自動駕駛汽車條例依然傾向于將責任歸咎于駕駛員。換言之,L3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對車險行業的直接影響仍然較小。但隨著技術的持續演進,如何合理劃分責任,調整保險產品,勢必會成為保險行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從保險產品設計的角度來看,智能駕駛汽車保險的定價也面臨著重重挑戰。過去,傳統車險多基于車輛價值、駕駛員駕駛習慣、年齡等因素進行風險評估和定價。而智能駕駛汽車則需要考慮硬件可靠性、軟件安全性、數據保密性等全新因素,傳統的保險定價模型顯然難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
03
直面大變局“智駕險”卷起來,平安、人保等頭部險企已率先行動
盡管智能駕駛帶來的交通事故率下降或將使車險市場規模收縮,責任劃分模糊、保險產品定價困難等問題也接踵而至,但面對大變局,一味悲觀無濟于事,主動出擊,才能贏得主動權。
實際上,已經有不少險企先行一步,做出了積極的探索。早在2018年,平安產險就成立了智能駕駛項目組。在積極開展承保實踐的過程中,圍繞產品、定價和理賠等核心環節不斷優化內部能力。在定價方面,平安產險與頭部智能駕駛主體達成戰略合作,共同開展安全性研究,同時大膽創新,拓展傳統精算定價方法,其自主研發的智能駕駛安全評級還榮獲了國家專利認證。在理賠環節,平安產險持續優化理賠處理流程,專門增設智能駕駛汽車事故信息收集環節,通過積累大量相關數據,為事故責任的清晰劃分以及智能駕駛風險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2024年1月,極越汽車與平安產險廣東分公司聯合推出首個“智駕保”,覆蓋高速、城市、泊車全場景高階智駕啟用的全過程服務,不過目前極越正深陷“暴雷”風波。2024年11月,平安產險與賽力斯也合作推出了智駕保障服務計劃——智駕無憂服務權益,覆蓋智能泊車、智能駕駛等8個場景,提供智能駕駛責任風險保障方案。
人保財險同樣在積極布局,總裁于澤在2024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透露,對于智能網聯汽車藍海,公司儲備了很多創新產品和條款,重點關注人機定責及相關責任范圍界定問題,滿足消費者對于智能網聯汽車保險保障的多樣化需求。此外,人保財險目前正與各主流車企展開緊密合作,持續對包括 APA(自動泊車)、AEB(突發危險車輛緊急制動)等智駕功能對特定事故出險率的影響進行有效性驗證。
近日,還有媒體報道稱小鵬汽車將聯合頭部保險機構推出定制化智駕保險產品,為用戶提供針對性的智能駕駛責任風險保障方案。該產品將覆蓋城市/高速導航輔助駕駛(NOA)、自動泊車等核心功能,聚焦于解決用戶在智駕使用中的責任界定與安全保障痛點。與此同時,該智駕保險產品權益或與用戶智駕里程、使用時間等數據掛鉤。
保險行業正站在十字路口,無論是責任劃分的調整,還是保險產品的創新,都在考驗著行業的智慧和應變能力。但挑戰與機遇總是并存,誰能率先在這場變革中找到破局之道,誰就能在未來的市場中占據主動權。

責任編輯:曹睿潼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