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財立方 記者 徐兵
“新能源車保費高,投保也不容易,續保更是頭疼。”當下,新能源汽車憑借環保、節能等優勢,日益成為未來出行的重要趨勢,保有量不斷攀升。然而不少新能源車主卻面臨著車險帶來的上述困擾。
新能源汽車保險費用偏高,并非保險公司隨意定價,而是有其內在原因。相關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的車均風險成本達到燃油車的 2.2倍,車險綜合成本率更是高達107%,超出行業平均水平。這主要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的設計更為集成化,即使是輕微的刮擦碰撞,也可能引發全車大規模維修,導致修理費用大幅增加。此外,新能源汽車普遍使用原廠配件,零部件供應相對不足,使得維修成本遠高于傳統燃油汽車。還有部分新能源汽車被用作營運車輛,卻按照非營運車輛進行投保,進一步加大了保險公司的賠付風險。在高賠付壓力下,保險公司不得不提高保費。
盡管保費上漲,但保險公司并未因此“盈利”。2024年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車險承保虧損達57億元。這意味著,雖然車主支付了更高的保費,保險公司卻依然處于虧損狀態。
為化解新能源車險困局,近日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發布《關于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力求減輕車主保費負擔,緩解保險公司賠付壓力。
《指導意見》從多方面給出改進方向。一是優化保險車型風險分級管理,依據不同車型風險差異制定保險方案,高風險車型對應高保費,低風險車型享受優惠,告別“一刀切”的定價方式。二是增加零部件供應,拓寬維修渠道,以此降低維修成本,增強保險公司賠付能力。同時,車主規范用車也很關鍵,科學駕駛能減少因操作不當引發的事故,降低保險公司的賠償風險。
保險行業也在積極創新。比如推行“車電分離”投保模式,將電池與車身分開承保,車主可根據自身需求靈活調整投保內容,降低保費支出。針對網約車這類特殊用途的新能源車,保險公司可根據其實際運營情況提供定制化保險方案,滿足差異化需求。
新能源車險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無法短期內完成,但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一步。若改革順利推進,車主能享受更合理的保費與保障,保險公司也能減輕風險,實現雙贏。相信隨著政策的推進和市場的逐漸成熟,新能源車險的困境終將迎刃而解。不久的將來,新能源車主不僅能享受更低的保費,還能體驗到更加便捷、靈活的投保服務。這場變革,值得期待。
責編:史健 | 審校:張翼鵬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