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利率下行周期,保險公司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考驗。2024年,險企業績成色如何?對此,證券時報記者梳理了60家人身險公司的最新償付能力報告,力求展現保險公司財務表現的全貌。
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上述60家人身險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合計1.13萬億元,整體增長超12%,呈現較好的增長勢頭。不過,險企之間的業績分化比較大,有三分之一的險企出現了保費下滑。
2024年,險企財報的另一大特點是凈利潤大幅提升。目前,有59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披露了凈利潤數據,合計實現凈利潤247億元,而2023年則為虧損100億元。新會計準則正式實施,疊加2024年9月底資本市場回暖,是險企去年凈利潤大幅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考慮到行業處于新舊會計準則切換期,以及各險企的逆周期調節舉措不同,當前業績的可比性較差。除保費以外的其他指標,諸如凈利潤、投資收益率等已不可簡單地進行排名比較。
1 三分之一險企保費下滑
根據去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數據,2024年60家人身險公司保險業務收入合計1.13萬億元,整體增長超12%。不過,各家險企的保費收入增減不一,其中40家險企錄得增長,20家有所下滑,下滑公司占比為三分之一。
整體上看,體量較大的險企大多數實現了保費增長。在保費規模為百億級的26家人身險公司中,有19家實現了保費增長。其中,泰康人壽、中郵保險兩家公司的保費規模為千億級,分別達到了2283億元、1349億元,較2023年分別增長超12%、22%。
在保費增速方面,小公司、新公司、外資公司的表現更為亮眼。比如,新華養老、國民養老、復星保德信人壽的保費增速均超過100%,這3家公司的保費基數均較??;保費增速超過50%的有匯豐人壽、國寶人壽等;另外,中意人壽、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東方嘉富人壽(原中韓人壽)、中宏人壽、中英人壽、中荷人壽、華泰人壽、海保人壽、復星聯合健康、國富人壽、農銀人壽、中銀三星人壽等,保費增速也都超過了20%。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2024年出現保費收入下滑的險企也多達20家。其中,恒安標準養老、小康人壽、華匯人壽、弘康人壽、國聯人壽等公司的同比下滑幅度較大;信泰人壽、中信保誠人壽、泰康養老、英大人壽等體量較大的險企,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保費下滑。
一般而言,保險公司會對保費收入增長制定一定的預算計劃,但現實變化帶來的影響仍不容小覷。證券時報記者采訪了解到,2024年,有諸多因素對險企的保費增長造成了壓力,既有不得已的困難,也有主動為之的調降。
從不利因素看,險企保費下滑的內在情形主要包括兩類:一是產品繼續切換。2024年8月底切換傳統險,預定利率上限從3%降至2.5%,9月底切換分紅險和萬能險,切換期提高了保險公司在新產品開發和銷售能力方面的要求。如果沒有備案的新產品及時跟上,會導致壽險公司無產品可賣。二是銀保和經代渠道“報行合一”要求。這一要求在規范保險公司業務鏈條各環節、降低負債端費用的同時,客觀上也對保險公司,特別是一些中小保險公司的業務拓展提高了難度。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曾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在“報行合一”要求下,部分保險公司對渠道進行了較大調整,導致保費增速出現明顯波動。
此外,險企保費下滑還有上一年基數較高的原因。2023年,傳統險產品預定利率從3.5%切換到3%,“炒停售”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市場需求,也使得相關險企當年的保費規模偏高。
從積極角度而言,有部分險企的保費下滑存在主動調整結構和控制規模的原因。某中小壽險公司的董事長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在當前面臨較大利差損風險的情況下,公司以穩健發展、可持續盈利為主要目標,不再追求保費規模增長。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在利率下行期和行業轉型期,也有壽險公司認為保費收入并非越多越好。隨著資產負債統籌管理理念逐漸深入到保險公司的經營,在投資端存在挑戰的情況下,如果負債端的保費收入增多但成本偏高,可能不利于保險公司穩健經營。因此,基于這種考慮,一些保險公司整體的業務策略偏向謹慎保守。
相對而言,去年外資壽險公司在保費收入增速方面的“異軍突起”,也有其緣由。周瑾認為,部分外資險企因為歷史包袱較小,因此經營策略未發生大調整。
有壽險總精算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近兩年的續期保費也給險企保費收入的增長奠定了一定基礎。保費收入為當年新單保費與往年保單續期保費之和,近年長期保單的繼續率較高,續期保費在推動保費增長上的貢獻越來越大。2023年之前銷售的大量預定利率為3.5%的保單,在2024年和未來數年仍有續期保費入賬。
2 兩大因素致凈利潤“變戲法”
2024年,險企財報的另一大特點是凈利潤大幅提升,有些險企的情況堪稱“變戲法”。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已披露最新凈利潤數據的59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2024年合計實現凈利潤247億元,2023年則為虧損100億元。其中,有22家險企實現了凈利潤同比增長,扭虧為盈、虧損縮窄的險企分別有18家、6家。
在扭虧為盈的18家險企中,凈利潤上演大反轉的情況并不少見,中郵保險的表現尤為突出。2023年中郵保險巨虧百億,2024年不僅實現了扭虧為盈,還憑借91.88億元的凈利潤高居上述59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盈利榜次席。
究其原因,會計準則切換是行業利潤格局重塑的關鍵變量。根據規定,我國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保險企業自2023年1月1日起實施新準則,其他執行國內企業會計準則的保險企業自2026年1月1日起實施新準則。
在舊準則下,負債評估的折現率使用750天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曲線,收益率曲線變動影響計入當期損益。例如,由于750天曲線持續波動,導致中郵保險2023年階段性大幅增提準備金,從而影響該公司2023年會計利潤112.1億元。2024年一季度,中郵保險率先進行了新會計準則切換,當季即實現凈利潤27.5億元。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的人身險公司最新償付能力報告顯示,除了上市險企子公司,2024年已有7家險企實施了新會計準則。這些險企完成準則切換后,全部實現了利潤增長,其中4家的增幅區間為162%~1411%,還有2家實現了扭虧為盈。
目前,險企正處在新舊準則切換窗口期。由于會計準則的切換步調不一致,也導致保險公司的財報表現出現了重大差異。
除了新舊準則切換,投資收益是推動險企2024年利潤高增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受益于“資負”兩端發力以及去年三季度以來資本市場回暖的行情,上述59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2024年的投資收益率均值達到了4.3%,明顯高于2023年的行業平均水平。
此前,上市險企也紛紛發布業績預增公告。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4家A股上市險企,2024年度的合計凈利潤預計較上年同期增加逾1000億元。
顯而易見,新會計準則正式實施,疊加2024年9月底以來資本市場回暖,是險企去年業績大幅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一方面,受益于早期布局的價值股票賽道,險企的投資收益明顯增厚,這部分資產在去年獲取了結構性上漲機會;另一方面,在新金融工具準則(I9)下,更多金融資產分類為FVTPL(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市值變動會直接影響投資收益并計入利潤表,加上利率下行推動歸類為FVTPL的債權類資產上漲,總體上放大了股債市場波動對險企利潤表的影響。
3 凈資產波動明顯加劇
在行業新周期中,壽險公司的凈資產變化更趨劇烈,該指標也受到了比此前更大的關注。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目前披露最新凈資產數據的59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2024年末合計凈資產為4475億元,同比增長31%。其中,44家險企實現了正增長,14家險企出現了負增長,還有1家凈資產持續為負。
凈資產即所有者權益,代表保險公司股東所擁有的“家底兒”,受實收資本、資本公積、未分配利潤、其他綜合收益等因素影響。
2024年,凈資產正向變化較大的公司之一是橫琴人壽,該公司2024年末凈資產為11.65億元,實現了凈資產轉正。近年來,橫琴人壽陷入發展瓶頸,截至去年連續三年虧損。2023年底該公司凈資產為-5.17億元,2024年公司股東新增注冊資本7.53億元,有力提升了公司凈資產。
在行業凈資產總體增長的大趨勢下,部分險企仍出現了凈資產下滑的情況。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的險企最新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4年已切換到新準則的7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中,有5家出現了凈資產縮水。不過,這些切換到新準則后的壽險公司,凈利潤表現大多都較好。
實際上,已切換到新準則的上市險企也有類似情況。比如備受關注的新華保險,該公司2024年盈利大增,但凈資產在前三季度出現了雙位數下滑。在凈資產下滑的這些險企中,其他綜合收益也對其經營形成了顯著拖累。
有保險公司人士表示,分析壽險公司的業績表現需要將凈利潤和凈資產結合起來看。從2024年的情況來看,切換到新準則后的壽險公司,其凈利潤表現更為有利,但舊準則下拖累利潤的準備金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將其影響轉移到了凈資產,導致凈資產波動幅度加大。
業界人士稱,新準則更考驗險企的資產負債聯動。理論上,壽險公司的負債久期長于資產,利率下行時,負債增長的速度快于資產提升的速度,就會出現凈資產縮水的情況。這是新準則下需要注意的問題,對保險公司做好資產分類和平衡報表波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ㄎ恼聛碓矗鹤C券時報)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