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記者:王瑩
我國首家且唯一的相互制壽險公司迎來增資。
2月1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下稱“信美相互”)變更運營資金的批復,核準內蒙古世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世林投資”)向信美相互新增運營資金3.25億元,占信美相互運營資金的比例為21.6522%。
增資完成后,信美相互運營資金由11.76億元增至15.01億元,世林投資也憑此一躍成為該公司第二大出資人。

在全球保險市場中,相互制形式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在我國,相互保險仍處于發展初期。從國際經驗來看,統一監管框架下,融資難是相互保險組織面臨的共同課題。那么,這筆新到來的資金,能否為信美相互打開新的成長空間?
第二大出資人易主
此次增資前,信美相互共有10家運營資金提供人。隨著世林投資攜資入場,其他運營資金提供人的出資比例也將被稀釋,結構比例面臨較大調整。

具體來看,出資比例排在首位的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螞蟻集團”),運營資金占比將由29.3367%降至22.9847%;原先位列第二的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天弘基金”),出資占比將由20.4082%縮減至15.9893%,位次后移一位。
記者了解到,螞蟻集團持有天弘基金51%的股權,二者持有信美相互的運營資金比例合計從49.7449%稀釋至38.9740%。
與此同時,世林投資憑借3.25億元的出資額,一舉超越天弘基金,“空降”成為信美相互第二大出資人。
公開資料顯示,世林投資成立于2010年1月,總部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以煤炭資源開發、煤炭化工、煤炭運銷等大型產業為基礎,覆蓋資本投資、股權投資、鐵路專用線、房地產開發、建筑、供水、沙漠生態觀光旅游和餐飲等多領域、多產業。
對于世林投資的入局,信美相互有關負責人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引進多元化的出資人有利于公司穩定、健康、長遠的發展。世林集團是一家投資型企業,認同信美的相互制理念,對壽險行業及公司發展充滿信心。
“世林集團及其關聯公司投資了國家AAA級旅游景區、酒店等,秉承相互制會員服務會員的理念,未來可以與信美在THH(即Travel Care旅居養老、Home Care居家養老、Hospital Care住院養老)康養服務方面進行合作,為會員提供旅居養老基地及服務,共同促進會員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上述負責人說。
信美相互共同創始人、總經理胡晗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融資是相互制起步階段最大的難題。信美相互要走出自己的道路,需要尋找生態融合價值和具有“長期主義”精神的戰略伙伴。
尚未實現盈余分配
與其他股份制保險公司相比,相互保險組織最本質的區別在于其沒有外部股東,由購買保單的會員共同所有。也就是說,會員既是保險合同的當事人,又是保險機構的共同所有者。
分析人士指出,從國際上看,相互保險組織具有以下三個獨特優勢:一是投保人和保險人利益一致,能夠較好地實現以客戶利益為中心,并由客戶參與管理,從而有效避免保險人不當經營和被保險人欺詐所導致的道德風險。
二是展業費用較低,核災定損準確度較高,可以有效降低經營成本,為會員提供更經濟的保險服務。
三是由于沒有股東盈利壓力,其資產和盈余都用于被保險人的福利和保障,可以發展有利于被保險人長期利益的險種。
截至目前,我國共有5家相互制保險公司,分別是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信美相互、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匯友財產相互保險社和中國漁業互助保險社。
作為其中唯一一家相互制壽險公司,信美相互成立于2017年5月,當年即實現保險業務收入4.74億元,隨后逐年提升,2018至2023年,該公司分別實現保險業務收入5.39億元、20.11億元、33.79億元、65.25億元、67.10億元、90.84億元。
凈利潤方面,信美相互開業前三年均處于虧損狀態,2017年至2019年分別虧損1.69億元、1.11億元、0.36億元。2020年,該公司順利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0.69億元,并于2021年增至2.14億元。
不過,信美相互利潤表現尚不穩定,2022年至2023年,凈利潤分別下降至0.42億元、0.57億元。
最新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4年信美相互實現保險業務收入69.83億元,同比下降23.13%;實現凈利潤0.66億元,同比增長15.79%;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27.03%、180.23%。
“我國相互制保險公司(社)的償付能力管理規則與股份制公司一致,尚無專門的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笔锥冀洕Q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庹國柱表示,但同時相互保險無法像股份制保險公司利用資本市場直接進行股權融資,因此融資渠道較為受限,使得其償付能力更為承壓,有必要研究符合相互制特色的償付能力監管。
會員參與管理、共享盈余,也使得盈余分配問題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截至目前,信美相互尚未分配盈余給會員。
對此,信美相互有關負責人表示,實現累計盈利是通往盈余分配道路的更進一步。但根據目前章程規定,公司尚不完全具備盈余分配的條件。“但我們努力在穩健經營下,壓縮時間,盡早實現盈余分配。”
從更成熟的國際相互保險組織調研情況看,美國紐約人壽和西北人壽基本是在成立10—16年后開始向會員分配盈余;從國內經營成熟穩健的股份制險企普遍的發展規律來看,企業實現累計盈利且股東分紅的時間大致在成立后12—20年。
“作為持牌壽險金融機構,公司首先要承擔壽險機構的主體責任,保證會員保單的根本利益。在此基礎上,我們會持續通過數字化能力、輕型敏捷的組織,降本增效,在穩健健康經營的前提下,實現更快速的發展?!鄙鲜鲐撠熑苏f。

責任編輯:王馨茹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