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涂穎浩
2月12日,江蘇檢察網消息,揚州市廣陵區檢察官以案說法,一個洗錢犯罪鏈條浮出水面:竊取企業對公賬戶,高價購買“高返傭”保險,當日獲取高額返傭……如此一通操作,一個犯罪團伙將電信詐騙所得贓款迅速洗白,主動當起境外詐騙分子的洗錢“工具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這一案例中,犯罪團伙以公司名義買“高返傭”保險。因保險公司返傭周期較長,做保險銷售代理的張某便先行墊資,返傭比例確定為76%。表面看,張某先行墊資存在風險,但實際上并不是虧本買賣,因為購買的保險一旦生效,保險公司就會給出更高的傭金返點,張某自然能夠賺到其中的傭金差價。
業內人士在受訪時指出,“高返傭”保險成為電信詐騙洗錢工具,反映了保險公司存在客戶身份識別不足、交易監控不嚴、內部合規培訓不足等管理問題。據悉,廣陵區檢察院還邀請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揚州監管分局及揚州23家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觀摩庭審,引導他們以案為鑒,加強內部監管,對欺詐騙保行為“零容忍”。
2023年6月的一天,揚州某公司的會計王某收到老板發來的信息,讓他立即將公司賬戶上的400余萬元全部匯入某藥企名下的賬戶。王某并沒有起疑心,因為就在當天早上,老板確實提到公司將要支付一筆定金,只是沒想到通知來得這么快。根據老板的指示,王某很快將400余萬元匯了出去。誰料老板知道后一臉震驚:“我什么時候發消息讓你匯款了?出大事了!趕快報警!”
萬幸的是,王某在匯款時輸錯了賬戶的一個數字,導致匯款未能成功。
公安機關經過深挖細查發現,該犯罪團伙原本打算用轉入某藥企賬戶上的錢購買大額保險,但錢遲遲未到賬,導致這次洗錢計劃泡湯。
保險和洗錢,是如何被掛鉤在一起的呢?詐騙分子徐某明確提出了投保要求:“我們對保險的類型和保障內容沒有限制,唯一就是要確保‘高額返傭’‘即時返傭’,最好當天就能返傭金。”了解徐某的訴求后,廣東某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吳某聯系了做保險銷售代理的張某,由張某確定了兩個冷門但“高返傭”的險種。
以購買10萬元的保險為例,詐騙分子只要將10萬元詐騙款一打入保險公司賬戶購買保險,張某這邊就立即將7.6萬元傭金返到詐騙分子林某提供的銀行賬戶里,再由林某以U幣(即USTD泰達幣,是一種虛擬貨幣)的形式返給境外詐騙分子。
據悉,在保險產品銷售中,業務員往往會得到一筆保險傭金收入。不過,有保險銷售人員在受訪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個案例中,除純產品傭金費用外,還可能包含了銷售激勵方案的費用。如此“高返傭”的保險被犯罪團伙利用,將非法所得存入保險賬戶,再通過返傭提取出來,從而完成洗錢過程。
經查,2023年5月至6月,犯罪團伙將陜西、浙江、上海等地的6家企業賬戶內的200余萬元詐騙款“洗白”,幫助境外詐騙分子完成贓款“變現”。
值得關注的是,保險從業人員吳某、黃某、張某,也是構成這條洗錢犯罪鏈條上極為重要的一環。
根據揚州市廣陵區檢察官所述,林某指派徐某將境外詐騙集團騙取的企業對公賬戶資料轉發給吳某等人,吳某指派同一保險公司業務員黃某對資料進行初步審查,再轉發給張某,由張某最終確認對公賬戶是否具有投保資質。
一旦企業賬戶符合要求,詐騙分子便設法讓被害人將錢款打入該賬戶;接著由徐某制作假章等企業資料,在吳某、張某的安排下完成保險購買流程;張某再先行墊資返傭給林某,林某以U幣的形式將變現資金返給境外詐騙分子。
上海市永盈律師事務所律師潘雪晴認為,根據《保險法》規定,保險活動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而這三人明知投保資金可能來源于詐騙贓款,仍積極參與洗錢活動,嚴重違背誠信原則。
根據《反洗錢法》,保險從業人員有義務識別和報告可疑交易,防止洗錢行為,而前述3位保險從業人員不僅沒有報告可疑交易,還協助洗錢,明顯違反了《反洗錢法》規定。
“他們作為保險公司的從業人員,除了受保險經紀人行業規范約束,作為保險公司的員工,他們應該還要遵守保險公司的規章制度,而他們此次的行為可能違反了公司內部的合規和風險管理規定。”潘雪晴還表示。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孟博表示,相關保險從業人員的行為已經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根據《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的規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本案中,三人通過協助購買“高返傭”保險洗白詐騙贓款,法院最終以該罪名分別判處他們三年六個月至九個月不等有期徒刑,各并處罰金,承擔相應刑事責任。
“這反映了保險公司存在客戶身份識別不足、交易監控不嚴、內部合規培訓不足等問題。”潘雪晴認為,首先投保并非有主體有賬戶就可以,保險公司未能有效識別和驗證客戶身份,導致不法分子利用虛假身份投保。其次,即便上述3個保險從業人員未上報,公司在審核時也未能及時發現和報告異常或可疑交易。此外,員工可能缺乏足夠的反洗錢和合規培訓,無法有效識別和防范風險。
“保險機構應當加強企業合規建設,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強化對員工的監管,促使其加強自律,方能行穩致遠。”孟博也表示。
2025年1月1日起,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施行,金融機構應當依照本法規定建立健全反洗錢內部控制制度,設立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內設機構牽頭負責反洗錢工作,根據經營規模和洗錢風險狀況配備相應的人員,按照要求開展反洗錢培訓和宣傳。
有保險機構表示,除了要提升反洗錢工作意識,還應該切實履行職責,扎實推進客戶身份識別、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以及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等義務。還要建立完善有效的反洗錢工作機制。特別要重視提升基層反洗錢履職人員的風險識別能力,并綜合運用技術手段強化識別措施。
潘雪晴認為,保險機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強風險防范。一是加強客戶身份識別,可以采用更嚴格的身份驗證措施,如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防止客戶通過私刻公章的方式逃避驗證。二是完善交易監控系統,建立實時交易監控系統,自動識別和報告異常交易。三是加強內部合規培訓,定期對員工進行反洗錢和合規培訓,提高風險意識。四是建立人為舉報機制,鼓勵員工和客戶舉報可疑行為,及時發現和處理風險。五是開展定期審計和檢查,定期對投保流程進行內部和外部審計,發現并修復潛在漏洞。
“相信通過這些措施,保險機構可以有效降低類似風險,確保業務的合規性和安全性,避免類似的事件再發生。”潘雪晴稱。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