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了幾家保險公司的線下渠道車險報價,最低的也要5000多元。在‘車險好投保’平臺投保比線下渠道便宜,最低的只要4000多元。”福建的小鵬汽車車主李女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這位車主所說的車險好投保平臺旨在為高賠付風險新能源汽車提供線上化的便利投保窗口,1月25日上線。記者調研了解到,上線半個多月來,不少新能源車主通過該平臺投保,有車主表示,車險保費“省了幾千元”。
車險好投保平臺的上線運行是解決高賠付風險新能源汽車“投保難”問題的重要舉措。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破解新能源汽車投保難題,僅靠保險行業還遠遠不夠,需要從整個汽車產業鏈角度考慮,加強保險公司與汽車行業相關公司溝通與合作,促進新能源車險與新能源汽車行業協同發展。
● 本報記者 陳露
車險保費“便宜了不少”
目前車險好投保在其微信公眾號和支付寶生活號上線了投保鏈接,個人用戶在完成賬號注冊并進行實名認證后,即可進入投保環節。該平臺信息顯示,其服務對象為新能源高風險車輛用戶,可一起投保新能源汽車交強險和商業險,或者單獨投保交強險、商業險。
李女士告訴記者,今年是她第三年續保車險,以前沒出過險,在線下渠道買車險,各家保險公司報價差距較大,有保險公司報價上萬元。李女士通過社交平臺知道了車險好投保,就進行了注冊使用,最終選擇了一家報價最便宜的公司,交強險和商業險保費合計4200元,車損險保額比線下渠道保額還要高一些。
與李女士情況類似,不少新能源車主表示,車險保費“便宜了不少”。
一位陜西的新能源車主表示,他的車出過一次險,在線下續保時,有保險公司拒保,也有保險公司報價超過6000元,在車險好投保平臺投保,保費花了4000元,便宜了2000多元。
據了解,車險好投保平臺上線不到兩天,注冊用戶數已經上萬,保險公司完成承保超千單。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任何新能源車主在常規渠道投保遇到困難時,可選擇通過車險好投保平臺鏈接保險公司投保,且保險公司不得拒保。財險行業將為高賠付風險的新能源汽車提供線上化的便利投保窗口,有效實現愿保盡保。
車車科技CEO張磊認為,車險好投保平臺的推出主要是為了解決新能源高風險車輛的投保難題。利用該平臺,新能源高風險車輛個人客戶可以在移動端自助投保,降低了投保難度。同時,該平臺不對接中介機構、保險公司的銷售渠道,且保險公司不得拒保,保險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節省部分渠道費用。
據悉,首批10家大中型財險公司接入車險好投保平臺,包括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國壽財險、中華財險、陽光財險、大地保險、太平財險、申能財險、永安保險,第二批20家左右財險公司將在2月接入。
承保新能源汽車虧損
當前新能源車險發展面臨兩難困局:一方面,不少新能源車主吐槽新能源汽車投保貴、投保難,甚至出現被拒保情況;另一方面,作為承保方的保險公司叫苦不迭,行業普遍面臨虧損壓力。
中國精算師協會和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保險行業承保新能源汽車3105萬輛,保費收入1409億元,提供風險保障金額106萬億元,承保虧損57億元,呈現連續虧損狀態。保險業共承保車系2795個,其中賠付率超過100%(尚未考慮財險公司日常經營管理費用)的高賠付車系有137個。
業內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投保貴、投保難等問題的出現與新能源汽車維修成本高、出險率高、車險定價不夠充分、部分車險價格與車輛使用性質錯配等因素有關。
“當前新能源汽車普遍面臨維修難、賠付高難題。”張磊介紹,部分新能源汽車主機廠要求事故車回店維修,否則無法享受質保,造成大量性價比高的綜合維修廠無法承修新能源汽車。另外,新能源汽車零整比高,尤其是易損件零整比遠高于正常水平,而且供貨渠道單一。同時,新能源汽車對維修技術要求高,三電系統維修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
新能源汽車出險率相對較高。據中國精算師協會和中國銀保信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新能源汽車憑借低使用能源成本優勢,成為營運行業的首選車輛,2024年新能源汽車中營運車占比較燃油車高10個百分點,使用強度偏大;新能源車主相對年輕,35歲以下車主占比較燃油車高14個百分點,車主駕齡相對較短;新能源汽車提速快、噪音小,行駛過程中不易被外界察覺,相對容易出險。
新能源車險和燃油車險的風險定價存在差異也是造成新能源汽車投保難的一大因素。律商聯訊風險信息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戴海燕表示,當前新能源車險自主定價系數范圍為[0.65,1.35],而燃油車險自主定價系數范圍為[0.5,1.5],新能源車險自主定價系數區間尚未像燃油車一樣打開。部分新能源貨車和網約車的綜合成本率可能顯著高于家庭自用車,但保險公司受自主定價系數上限的約束,無法開出與車主風險系數相應的保費,造成部分車主無法愿保盡保。
新能源車企下場賣保險被業內看作是破解新能源車險發展難題的鑰匙。不過,從比亞迪保險經營數據來看,新能源車企賣保險還面臨一定挑戰。比亞迪保險近日披露的2024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3.51億元,凈利潤仍處于虧損狀態,全年虧損1.69億元。同時,該公司2024年的綜合賠付率、綜合成本率分別為233.92%、308.81%,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加強產業鏈協同
為破解新能源車險發展困局,近年來監管部門出臺一系列改革舉措,推出車險好投保平臺便是措施之一。上述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引導建立高賠付風險分擔機制并上線運行車險好投保平臺,是用中國特色方式,統籌行業力量,引導財險公司主動擔當作為,從根本上解決高賠付風險新能源汽車“投保難”問題的重要舉措,體現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破解新能源汽車投保難題,僅靠保險行業還不夠,還需要從整個汽車產業鏈角度來考慮,險企、車企等各方應形成合力,通過降低維修成本、加強行業數據共享、創新優化產品供給等方式來破解新能源汽車投保難題。
2025年1月,金融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出臺《關于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使用成本、創新優化新能源車險供給、提升新能源車險經營管理水平、加強新能源車險監管、強化支撐保障等方面對新能源車險發展提出要求。
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表示,《指導意見》為新能源車險發展指明了方向,關鍵是要有效落實,行業要按照文件要求,推動建立保險車型風險分級制度、優化新車型車險定價標準等,使保險公司定價更精準;推出“基本+變動”“車電分離”等模式的車險產品,豐富產品供給,滿足不同客戶需求,提高經營效益;推進數據跨行業共享,提升保險公司風險評估準確性,降低核保、理賠等環節的人力和時間成本。
在創新產品供給上,戴海燕建議,通過引入“基本+變動”新能源車險組合產品和“車電分離”模式汽車商業車險產品,使保險公司能夠更好地滿足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多樣化需求,開發專屬新能源車險產品:電池單獨險、充電樁損失險、電網故障險等,覆蓋特有風險;針對網約車等高強度使用場景設計階梯式保費,按里程或時長計費。
在業內人士看來,破解新能源車險發展困局還需加強保險行業與汽車產業鏈協同發展。戴海燕建議,保險公司應加強與保險科技公司、汽車制造、維修、電池等汽車行業相關公司的合作,定期溝通協調,共同解決新能源車險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使得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共同為新能源車險發展提供更好的產業環境。
當前,智能駕駛備受關注,《指導意見》提到,要主動順應智能駕駛發展趨勢。業內人士認為,保險公司一方面要前瞻性研究智能駕駛風險,針對智能駕駛模式下風險因素的變化,提前研究智能模塊對風險的影響、責任劃分與產品創新,開發覆蓋技術風險的保險產品;另一方面要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深度分析車主駕駛行為、車輛使用數據,實現精準定價,開發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保險理賠平臺,提高理賠透明度和效率,降低欺詐風險。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