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我的車已經‘裸奔’兩年了。”來自江西南昌,開了八年多網約車的司機師傅陳虎,無奈調侃道,“只有交強險(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沒有商業險。”
這兩年里,他每一天開車都是“把心提在嗓子眼”,生怕出事故。
2021年,陳虎將自己的私家車轉為運營車輛,開始從事網約車業務。在第一年,陳虎只出過1次險。
第二年開始,保險公司就告知他無法辦理商業險。
“保險業務員明確說辦不了商業險,可以辦營運險,但價格很高,保200萬的價格是一年9500元,保100萬的也要一年8100元。”陳虎說,“相當于一個月白干。”
陳虎咨詢了四五家規模較大的保險公司,均被告知“無法為運營車輛上商業保險”。
四處碰壁后,陳虎決定讓車輛“裸跑”接單。
“這兩年遇到過兩次小事故,都是賠了幾百塊錢私了的。”陳虎說,“但每次摸到方向盤,就會想起自己沒有上商業險,開車接單也變得格外小心。”
而陳虎告訴記者,身邊像自己這樣“裸奔”的網約車司機,至少還有四五個。在全國,新能源網約車商業險投保難、投保貴的問題正日益凸顯。
艱難的續保
和陳虎一樣,江蘇南京的網約車司機李玫,也在為保險的事犯愁。
“商業險拒保,三責險也不能出。”李玫說,“去年出過5次險,都是小意外。”
但由于出險次數“過多”,保險公司告知她無法續保商業險。李玫所在的運營公司規定,車輛運營必須有交強險和商業險。
因此,李玫只得將車停在了自家樓下,面臨著無法上路的尷尬局面。
“車子是前年花12萬買的。現在每個月車貸還有3800多元。”李玫說自己現在無法出車,沒了收入,全家人都在犯愁。

李玫向記者介紹,開網約車每天平均300至400公里,一天的“流水”大概在400元。保險費在去年就成為最大額的支出,相當于一個多月的“流水”。
盡管如此,李玫還是覺得要符合公司規定,“多一重保障就多一分安心”,“咬咬牙”交了保費。今年被告知無法續保,李玫直言“如同晴天霹靂”,而公司也告訴她沒有解決辦法。
浙江嘉興,網約車司機劉安林,去年一年沒有出過一次險。但當他續保時,卻發現每年的保費從原來的8500元上漲到了12200元。
“沒有理由,上漲這么多。”劉安林說,“相當于每個月光是保險就要花1000多塊錢。每個月接單的入賬也不過五六千元,還有充電、租車、停車成本,一下子經濟壓力更大了。”
劉安林的朋友趙志國同樣從事網約車業務,他告訴記者,自己去年出過2次險,每次都不到1000元,結果今年被告知三責險(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必須上300萬元以上的規格。
趙志國說,自己的車價格不到20萬元,2023年買車時,保險落地價為3000元,今年續保時,卻連續被兩家保險公司拒保,唯一一家愿意承保的公司開出了13000元的價格。這讓他感到震驚、無法接受。
不只是網約車。在內蒙古通遼,新能源廂式貨車司機李勇同樣面對保險困境:他前前后后找了幾十家公司,沒有一家愿意承保商業險。

“后來實在沒辦法,找了個渠道,不含交強險的保費大概在8000元,還要額外加3000多的費用(不開發票,沒有收據)才給出。”李勇說,“就這樣,那邊還說名額有限,不是誰都能出保。”
綠牌車,保險行業的噩夢?
李志華在某保險公司從事車險業務6年多。她親眼見證了新能源汽車保險如何一步步走入當下的困局。
“各家保險公司近十年的車險業務都在虧損。”李志華透露,“以前是依靠行情好的業務拉回成本。但近兩年新能源車險業務虧損嚴重,其他業務也在縮水,成本問題越來越嚴重。而網約車這樣的運營車輛,是新能源車險業務虧損的重災區。”
李志華說,從她所在公司掌握的數據預估,全國80%的新能源網約車車主都在面臨著保費漲價問題。

“綠牌新能源車,在保險行業就是‘高風險’的代名詞。”李志華說,“通常一款車型上市之后,需要2~3年才能準確定位這款車的保費。但現在新能源車技術迭代太快,保費的高低就非常難把控。低了,公司虧損,高了,影響汽車銷售和用戶體驗。”
據不完全統計,新能源車(包含私家車與公共出行車輛)出險率達到35%左右,比傳統燃油車高出了20個百分點。網約車賠付率甚至高于傳統燃油車25個百分點。
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車均保費為4395元,比燃油車高63%。同時,保險公司卻普遍虧損,2024年保險業承保新能源汽車3105萬輛,全行業承保虧損57億元。
在北京某品牌汽車公司工作的銷售人員朱紅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集成度更高,80%左右的零部件更換難度和成本更高,最大的零部件——電池,平均價格也在10萬元。
這就導致新能源汽車維修成本遠高于汽油車。“汽油車即便是遭遇重大事故造成懸掛件和排氣系統受損,理賠金額也就在一萬元左右。”李志華說。
與傳統燃油車相比,除了維修貴,車企也壟斷著維修的定價權。
“保險公司沒有和車企商量的籌碼。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供應與車企高度綁定,車主權益和官方維保強綁定,所以目前新能源汽車幾乎只能在車企維修——外邊根本修不了,修了,可能車主權益就沒了。”李志華說。

2024年4月19日,金融監管總局財險司下發了《關于推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專門提到了新能源網約車投保的內容。圖源:中國政府網
車企壟斷維修定價權,將這部分成本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
“保險公司并不是只看公里數和出險次數。而是有‘核保評分’。車型、車輛年限、車主年齡、出險次數、違章次數甚至是行駛地區,都是考量的因素。”李志華說,“有時即使是自主系數(保險公司在制定商業車險費率時,根據自身風險判斷和經營策略,在基準費率基礎上進行上下浮動的比例系數)打到最高的1.5,都無法出保單。”

安心保障的希望
雪上加霜的是,很多城市還將“網約車”和“新能源”掛鉤,甚至出臺政策將兩者強綁定。
譬如,有城市規定:申請成為網約車的車輛必須是新能源純電動汽車,如果選擇傳統燃油車,則必須為價值15萬元以上的車型;還有城市計劃網約車全部采用新能源車。
這讓那些希望換回燃油車作為網約車的司機,面臨著政策限制、成本拉高、補貼無望等困境。
“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新能源網約車,行駛里程更高,風險更大是事實。但這并不能構成保險公司拒保的理由。”北京一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羅明告訴記者,“針對新能源車保險,尤其是運營車市場,首先不能拒保,不能逼著網約車司機去‘裸跑’。”
而面對拒保情況,羅明表示可以向保險公司官方平臺甚至是銀保監會進行投訴,如果情況屬實,保險公司則會面臨處罰。
“保險公司的困難并非只有拒保這一解決途徑。”羅明說,“可以更加細化地進行管理,比如針對不同城市、不同車型制定不同的系數,針對管理水平不同的運營公司,運用差異化的動態系數。”
李志華也建議,保險公司不應當“一刀切”地拒絕新能源網約車的保險需求:“保險公司應當響應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通知要求,對目前一些不合理的承保限制做出改變,保障車主的合法權益。可以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更加精準地評估新能源網約車的風險,提供更多、更個性化的保險產品,避免‘一刀切’的定價策略。”
同時,李志華也認為,保險公司可以嘗試更多地和車企合作,推動數據共享,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新能源車險定價體系。
隨著新能源車市場的逐步發展壯大,新能源車險也在迎來改變——一些車企開始自己做保險。
“車企做保險,最大的優勢就是車企擁有大量的車輛數據,包括運行和故障的數據。這些信息能夠幫助更好地評估風險,制定合理的保費。”羅明說,“同時,車企自身掌握著配件和渠道,例如比亞迪,在自身建廠的地區推行保險業務,打通了全流程。”
“車險業務涵蓋銷售、承保、理賠等各個方面,需要有龐大的承保和理賠服務網點,以及24小時待命的出險勘查服務團隊等,而國內的車企在網點數量、響應速度、處理經驗等方面,還無法與傳統保險公司相較。”李志華說,“在價格上,車企的車險目前還不具有很強的優勢。”
以比亞迪公布的數據參考:去年前三季度,比亞迪車險保費收入4.85億元,平均保費為4700元,仍然高于傳統車險平均保費1000元-1500元不等。
“但我認為,車企做車險是當下新能源車險困局的一個解決途徑,只是還需要時間。”羅明說。“當然,實施更積極的政策措施、建立更完善的保險制度以及更健全的監督投訴機制,仍然是當下車險行業需要持續發力的方向。”

2025年1月24日,金融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四部門聯合推出21條舉措,推動解決新能源汽車保費高、投保難等問題,同日,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等推出的“車險好投保”平臺正式上線。在其他的常規渠道投保買不到保險時,可以在該平臺內購買,保險公司不得拒保。
另外,新規還提出推動新能源車數據跨行業共享、加強監管,提升理賠服務質效等措施,還有一些措施則將在今年內陸續落地。

“我認為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羅明說,“相信在國家層面的推動下,包括網約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續保困局會迎來轉變。”
2023年,全國網約車增加近85萬臺,同比增長18%,其中新能源網約車加速增長至74萬臺,占全年網約車新增數量的87%。如何讓這些網約車順利平安地將乘客送達目的地,讓司機不再擔驚受怕,需要的不僅是多一重保障,也需要更新的解決途徑。
(應受訪者要求,李志華為化名)

責任編輯:秦藝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