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幾年的快速增長后,保險資管公司的資產支持計劃業務進入平穩發展期。
證券時報記者根據中保登數據統計發現,2024年,共有19家保險資管機構登記資產支持計劃103只,登記規模合計4186.82億元——登記產品數量持續增長,總體規模出現了小幅下滑。
近幾年,整體市場的資產證券化業務從爆發期步入縱深期,其中保險資管資產支持計劃業務所占體量并不算大,不過也憑其特點發揮了較大作用,即結合險資屬性,更好地滿足存量資產的盤活需求和保險資金的資產負債匹配需求。
1 19家機構登記超4100億元
資產支持計劃是保險資管公司開展的一類資產證券化業務,即保險資管機構作為受托人設立資產支持計劃,以基礎資產產生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持,面向保險機構等合格投資者發行的收益憑證。
2021年9月,資產支持計劃業務從注冊制變為登記制,此后迎來了快速發展。2021年登記的資產支持計劃規模首破千億元,達到1500多億元,2022年又突破3000億元,2023年則增至近4600億元。2024年,登記產品數量繼續增長,但登記規模首次出現回撤。
根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的數據,2024年,共有19家保險資管機構登記資產支持計劃103只,登記規模合計4186.82億元。與上一年相比,登記產品增加10只,增幅為10.75%;登記規模在經歷多年50%以上的高增速后,下滑約9%。
從資產支持計劃的基礎資產類別看,上述登記產品涉及保理債權、反向保理債權、不良資產重組、金融租賃、融資租賃、小貸、基金份額、基礎設施收費收益權、信托債權等。
分機構來看,有4家保險資管機構登記資產支持計劃數量超過10只。其中,民生通惠資產登記15只最多,國壽投資登記14只次之,光大永明資產、大家資產則分別登記13只、12只。登記規模方面,這4家機構也排名靠前,其中光大永明資產以730億元居首,大家資產的登記規模為660億元,民生通惠、國壽投資則均登記逾500億元。
在上述機構中,民生通惠是較早看到資產證券化業務機會并開展此類業務的保險資管公司。該公司曾在2015年作為受托人和管理人發行“民生通惠-遠東租賃1號資產支持計劃”,并較早發起了“民生通惠-阿里金融1號項目資產支持計劃”。
2 重視盤活存量業務機遇
近幾年,越來越多萬億級保險資管公司補上了資產支持計劃業務的空白,并不斷強化資產證券化業務能力。
保險資管機構更加積極展業的背后,是對存量資產證券化業務機遇的看好。一方面,資產證券化業務可為相關企業提供傳統融資方式之外的融資渠道,達到依靠優質資產融資、擺脫企業自身信用限制、改善資產負債表等目的;另一方面,資產證券化業務也為投資人帶來了直接投資優質資產的機會,實現投資多樣化,分散投資風險,切實服務實體經濟。
在2024年11月底由證券時報社主辦的機構峰會論壇上,多位保險資管高管再次表達了對存量資產盤活業務的重視。國壽資產副總裁趙暉表示,保險資管另類業務一方面在股權投資上積極布局科技、新質生產力等領域,另一方面則挖掘盤活存量資產的機會,通過“投行+投資”,加強主動管理資產的能力,更好地發揮另類投資的補位作用。
人保資產副總裁袁新良表示,要在非標投資方面開展創新,重點關注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資產證券化(ABS)等。
在資產證券化領域,除了資產支持計劃,保險資管還迎來了交易所ABS的新機遇。2023年10月,國壽資產、泰康資產、太保資產、人保資產、平安資管等5家保險資管公司首批獲批試點開展ABS業務。交易所ABS,也被視為標準化更高的資產證券化業務。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截至1月15日,上述5家保險資管公司已累計向滬深交易所申報11單ABS項目,申報規模合計達194.4億元。
3 產品風格契合險資特性
縱觀近年資產支持計劃的發展,監管部門不斷“放管服”也極大提高了產品的發行效率,推動資產支持計劃成為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不過,從全市場的角度來看,與信托公司、證券公司等機構的資產證券化業務相比,保險資管的資產支持計劃在體量上還存在一定差距。
在證券類公司領域,資產證券化業務自2014年底實行備案制以來持續高速發展。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近年來,企業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月度新增備案數量均在百只以上,備案規模都在千億元左右,可見企業ABS的業務量要遠高于保險資管類的資產支持計劃。從存續情況看,截至2024年11月底,ABS存續2336只,規模約2萬億元。
針對銀、證、保不同領域的ABS業務,有資深行業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從發行程序和效率上來說,保險資管類的資產支持計劃已與其他領域的ABS業務接近。不過,保險資管的資產支持計劃屬于私募產品,歸于非標類產品。
目前,保險資管發行設立資產支持計劃的主要投資者還是保險資金,一些機構發行資產支持計劃后還是由母公司的險資認購,即“自己發行自己消化”。正因如此,在諸多證券化業務中,保險資管的資產支持計劃也是更加契合險資特性的一類產品。
有保險資管人士認為,其此前投向的大型基建、基礎設施類項目等,有穩定現金流、需要盤活,因此保險資管也具有一定的資產證券化業務優勢。
在上述論壇中,趙暉還表示,保險資管要發揮耐心資本作用,特別是在盤活存量資產中要發揮保險資金的主導能力。例如,ABS原來都設有2年、3年等短期限,很少有長期限,如果保險資管能在前期介入,就可以助力將相關ABS設計管理成保險資金能夠投資的長期限產品,從而更好地挖掘優質資產,既盤活了存量資產,又能實現資產負債的匹配。
從整體上看,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正由爆發期步入縱深期,發行規模保持多年增長并于2021年達到峰值3.1萬億元,隨后有所滑落。據中央結算公司中債研發中心發布的相關報告,2023年全年共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1.85萬億元。2024年上半年,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規模繼續呈下降態勢,共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0.74萬億元,2024年6月末存量規模約為3.77萬億元。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