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向杲
近期,“保險業如何應對低利率環境”“低利率環境下保險業是否會陷入負增長”等話題,持續引發保險業界人士和投資者的廣泛討論。
保險業和部分投資者之所以十分關注“低利率”,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近日被保險業作為定價基準的部分債券收益率已跌破關鍵點位;二是低利率環境下,保險公司如果不妥善應對,可能會出現利差損。央行近日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4)》也明確提到,利差損在低利率環境下尤為突出,此前部分發達經濟體保險行業曾因利差損導致嚴重虧損甚至出現“破產潮”,相關經驗教訓值得借鑒。
筆者認為,從國內外經驗教訓來看,保險公司確實需要重視和積極應對低利率環境,但也不必過于悲觀和擔憂。當前,我國保險業應對低利率的政策工具箱仍較為豐富,且保險業整體經營穩健,頭部保險機構經營韌性強,低利率環境下保險業發展空間仍然潛力不小。
首先,負債端成本仍有下調空間,保險產品創新空間大。
利差是我國人身險業的主要利潤來源。但近年來隨著利率中樞下移,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明顯下降。面對這種情況,保險業要保證合理的利差,就要在負債端壓降成本。當前,按監管部門要求,新備案的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5%,新備案的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0%。未來,預定利率仍有跟隨市場利率下調的空間。
一些從業者也擔憂,預定利率下調雖有利于保險業穩健經營,但保險產品的“收益率”也會隨之降低,若消費者不買賬該怎么辦?實際上,這可以通過調整產品結構來應對。例如,面對低利率環境,美國人身險市場大力推廣變額年金、投資連結保險等利率敏感型產品。歐洲保險公司為應對歐債危機后的低利率環境,推動產品銷售從保證收益型轉向純風險損失率定價。日本則通過發展健康險等保障型產品,降低了對儲蓄型產品的依賴。從我國來看,頭部機構已經開始積極行動,主推收益率可浮動的分紅險產品以應對預定利率下行。此外,去年以來部分險企也進一步發力保障型產品。
其次,資產端投資組合仍可大幅優化。
面對新的利率環境,保險業可以從多維度增強投資收益率。一方面,保險機構可以持續優化投資組合,增加權益資產或另類資產的投資占比。事實上,面對利率下行,歐洲保險公司往往通過增加長期股權投資、地產投資、集合投資計劃等另類資產來獲取超額收益。另一方面,在監管允許的范圍內適度增配海外資產。從國外案例來看,一些發達經濟體的保險業通過加大海外投資比重平滑了投資收益率波動。
變則通,通則久,久則達。當前,保險業正處于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不可避免會遇到類似市場利率持續下行的各類挑戰。但總體來看,我國保險市場的潛力巨大、空間廣闊。筆者相信,在監管部門的引導下,保險機構有條件實現以改革增活力、以發展解難題,開創新的發展局面。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