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日保


“看病貴”是我國醫療領域的一大痛點,過去十年,我國醫療費用逐年攀升,至2023年已超5.6萬億元。
雖然這十年來,重疾險加速下沉甚至已接近階段性瓶頸期,以百萬醫療險為代表的健康險不斷擴面,中高端產品填補了一個又一個空白需求…個人自付支出的占比,也已從早年的約50%下降至如今的40%左右,但這一數字和發達國家比起來,依舊偏高。
再看到,商業健康險有了跨越式發展,醫療費用中的商業健康險賠付占比也逐年提升至7%左右,但若是看到基本醫?;鹈媾R承壓的現狀,當知商業健康險依舊是漫漫長路,亟需發揮更大作用。
盡管這些年來百萬醫療險產品可以說是半年一個樣,在迭代高峰期甚至是倆月一個樣,不但責任更豐富了,保費也往下走了。不過,考慮到我國人均收入水平和保險產品的下沉幅度,依舊很難實現指數級的突破。
2015年,深圳首推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一款全新的、更普惠的健康險雛形已現。2020年,這類普惠型產品有了名字:惠民保,開啟了跨越式狂奔。
近5年來,30個省份、自治區及直轄市近300款惠民保項目,以“不限年齡、不限職業和不限既往癥”的普惠特點,將億萬低收入、非標體、新市民等群體納入保障范圍,有力推進了我國醫保、醫療、醫藥“三醫”協同聯動的進程。
但我們也看到、聽到,這些年來諸如“死亡螺旋”、“停辦”、“高免賠額”等議論始終圍繞著惠民保,甚至一些地區還出現了對惠民保到底是“商保”還是“社?!钡臓幾h…
如此看來,站在2025年前夜,惠民保2015年首發的十年之期即將到來之際,有必要也有理由好好盤點一番:這些年來惠民保到底發展的如何?產品又有著怎樣的迭代?未來的進化方向又在哪?
近日,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許閑發布《2024年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惠民保)知識圖譜》(以下簡稱《圖譜》),綱舉目張地審視了惠民保市場整體概況,剖析惠民保產品運營表現,洞察惠民保市場未來發展趨勢。據了解,系列《圖譜》已連續四年呈現。
更要看到的是,2023年11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逢此一年之際,回顧惠民保在過往一年踐行會議精神的具體舉措、過往五年創新變革的發展歷程具有重要意義。
1
-Insurance Today-
市場增量回調
2024年惠民保進入優勝劣汰加速期
2015年:新增1款…2016年:新增0款…2017年:新增0款…2018年:新增1款…2019年:新增3款…2020年:新增97款…
從2015年至今,市場上共已推出298款惠民保產品,但從上面《圖譜》中的一組數字可以看到,雖然說2015年惠民保類型的健康險產品已問世,但直到2020年,才算正兒八經做了起來。
2021年和2022年,市場進一步擴容,當年新增惠民保產品數量分別達83款和72款,上線的總產品數量分別達185款和257款。
狂奔三年后,惠民保市場邊際增量明顯放緩。2023年新增產品29款,2024年前10月新增產品12款…
盡管2023年后新增產品數量下降了,但惠民保產品的形態變得更多樣了。根據《圖譜》數據顯示:
2020年97款新增產品中,約90%是傳統產品;2021年83款新增產品中,約97%是傳統產品;2022年72款新增產品中,約94%是傳統產品。2023年,傳統產品占比迅速跌至約72%水平,2024年前10月更是下降至約58%。
傳統產品的降低的另一面,是諸如“互聯網門診類”“可選期限醫療險”“重疾類”“特藥類”“少兒版”“學生版”“全國版”等新產品的涌現。目前199款在運營產品中,新型產品已有25款,占比已達12%左右。
這兩年新產品數量的減少、形態的豐富,似乎意味著惠民保已從爆發式增長階段,進入優勝劣汰期。
2
-Insurance Today-
新舊承接之變
停售99款,尚有199個城市存惠民保缺口
優勝劣汰,這一點從惠民保產品的停售也能看出端倪。
根據《圖譜》數據,截止2024年10月,相較于2023年,停售產品由73款增長為99款,增加26款。正常運營產品減少為199款,正常運營產品在總產品中占比約為66.78%,而去年為74.3%。
從地區來看,21個地區存在停售產品,其中湖南最多,停售16款;江蘇次之,停售15款;還有5個地區停售率超過50%,分別為安徽、貴州、湖南、江蘇和天津。
停售的原因,主要是產品合并運營、新產品承接替換原有產品等。
尤其是運營3期及以上的產品,主要是有了更好的新產品。新舊更替、整合之下,目前正常運營產品也從211款減少到199款。
根據《圖譜》數據顯示,30.3%的產品停售是因為有了新產品承接。
具體來看,運營1期停售的產品中,有18.75%因新產品承接停售;運營2期停售的產品中,有36.0%因新產品承接停售;運營3期的產品中,有90.0%因新產品承接停售。
不過,超六成停售產品存續時間為1期,也同樣佐證了當產品運行進入后期,產品穩定性將提高。
但我們要看到的是,全國333個地級行政區中,現有惠民保項目的地區僅有134個,仍有199個城市存在城市定制惠民保產品缺口。
3
-Insurance Today-
新產品迭代關鍵詞
免賠、特藥、適應癥和續保
那優勝劣汰,新迭代的產品又到底勝在哪?
《圖譜》根據對2024年在運營的174款傳統型產品洞察發現,惠民保迭代聚焦“十大方向”,包括費率、版本、參保人群、保額、免賠額、賠付比例、責任類別、藥品及適應癥、增值服務變化,以及提供續保優惠。
《圖譜》研究結果顯示,從各惠民保產品迭代所包含的內容來看,最具熱度的是免賠額、特藥和續保優惠三個迭代元素,整體導向為吸引更多的參保人繼續留存在項目中,提高產品可持續性。
其中, 43.04%的產品有免賠額變化,35.44%的產品有特藥變化,32.28%的產品提供續保優惠。
同時,醫保內住院責任、醫保外住院責任和特定高額藥品責任為代表的“三大責任”覆蓋也有所提高,尤其是醫保外住院責任,從2021年《圖譜》中的27.14%提升至2024年《圖譜》中的83.43%。
還要看到的是,近些年社會對罕見病患者等弱勢邊緣群體重視程度明顯提升,行業對罕見病的保障也有所傾斜,作為普惠金融載體的惠民保也更多的提供了特藥責任及罕見病專項責任。
不過,由于罕見病治療費用高、過往數據積累不足等特點,惠民保對罕見病的保障方式為“有限責任”疊加“分層保障”,仍處于罕見病保障探索初期。
有限責任方面,保險公司通過調節“涵蓋藥品”和“保障水平”保證賠付率維持在可控區間。
比如惠民保納入的罕見病產品比較多時,往往降低賠付比例和保額;罕見病產品納入比較少時,則會提供更為慷慨的賠付比例和保險金額。
分層保障方面,通過“院內責任”、“藥品責任”、“調節機制”利用各項責任的外部性,控制整體醫療費用支出。
比如,特藥責任的賠付可能會減少醫保外住院責任的賠付,利用責任相互之間的外部性,從而控制整體醫療費用支出。
4
-Insurance Today-
未來的迭代密碼是啥?
《圖譜》帶你看懂惠民保八大進化趨勢
看明白了近年惠民保在免賠、特藥、適應癥和續保上的迭代方向,那至于未來,惠民保進化的方向又在哪?《圖譜》通過對惠民保近年迭代中的更本質的邏輯考察發現,未來的惠民??赡苡邪舜筅厔?。
第一個,也是最清晰明了的,就是“政府指導”的趨勢。
《圖譜》研究結果顯示,“醫療保障局指導,各地金融監管局監督”逐漸成為政府參與惠民保的基本形態。
第二個,是“人群擴展”的趨勢,即實現人群的最后一公里覆蓋。
眾所周知,最開始能買惠民保的,幾乎都是當地基本醫保參保人。而后來“新市民”等靈活用工人員也能買惠民保了,越來越多的惠民保因地制宜,將退役軍人、新生兒、戶籍人員、各類人才的直系親屬等納入保障。
第三個,是“分層分類”的趨勢,即覆蓋各類群體,滿足差異化保障需求。
惠民保迭代中費率調整主要表現為針對不同群體進行差異化定價,在整體費率水平低廉的基礎上,對于低風險群體給予費率優惠。此外,惠民保產品更多的開發升級版、特定人群保障版以滿足差異化保障需求,同樣也有部分產品減少版本以適應市場需求。
第四個,是“保障提升”的趨勢,緩解醫保內外費用負擔,推動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完善。
《圖譜》數據顯示,免賠額變化的產品中有97%的產品為降低免賠額。賠付比例變化的產品中,63%的產品涉及到不同責任賠付比例的提升。保險金額變化的產品中有85%的產品為提高總保額。
第五個,是“責任多元”的趨勢,增加風險覆蓋廣度,衍生各類普惠產品。
《圖譜》研究顯示,惠民保產品本身在三大責任及罕見病責任之外,逐步探索將更多的風險納入保障范圍。此外,還催生了一系列針對特定責任、特定人群、新型診療方式的惠民產品。
第六個,是“目錄調整”的趨勢,尋求一致標準與地區創新的平衡。
《圖譜》指出,由于單個惠民保項目的市場銷量有限,議價能力較弱,建立“基礎惠民保特藥目錄”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形成良好市場預期,更好地發揮商保支付作用。不過,這需要兼顧當地惠民保創新發展的空間。
第七個,是“個賬購買”的趨勢,這有助于拉高醫保個賬杠桿,撬動醫保外費用保障。
《圖譜》強調,“個賬購買”能實現醫保個賬的“膨脹”,并且隨著數據共享和系統對接的完善,“主動賠”“直賠”模式將帶來更便捷和良好的理賠體驗。
第八個,是“理賠優化”的趨勢,提升理賠體驗,切實發揮保障價值。
《圖譜》研究顯示,惠民保特藥賠付更多的依托第三方平臺支持,隨著數據共享和系統對接的完善,通過平臺打通藥企、藥店和醫院渠道,惠民保理賠將更為便捷。
后記
成為社保商保黏合劑
可能才是惠民保最大的未來
從公開數據來看,雖然近十年來基金收入始終大于基金支出,但2017年至2023年間,醫保基金結余增長率整體下降趨勢明顯受老齡化加速、醫療費用增長等因素影響,國家醫?;鹈媾R極大的賠付壓力。
正如我們在卷首所指出的那樣,醫保基金的壓力越來越大,而同時,商業健康險也面臨著發展的天花板,別的不說,最為明顯的就是商業健康險保費連續多年徘徊在萬億平臺門口而無法突破。
這似乎意味著,供需之間存在某種結構性上的不對稱,而這個不對稱空間,可能就是惠民保最大的價值和市場所在,也就說是,惠民保所扮演的,有點像基本社保和商業保險中的“黏合劑”角色,做好了,或將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數據也支持這樣的觀點。
《圖譜》研究團隊通過對保險市場歷史數據的分析,結合各地惠民保的首次推出時點,發現惠民保推出后,當地的承保險企在本地的商業健康保險年保費收入趨勢相較其他公司平均提升約15%,且這一提升作用在惠民保推出首年最為明顯。
《圖譜》研究團隊還利用重疾險保單層級的大樣本微觀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對于惠民保引入特藥責任的城市,特藥責任對當地新投保重疾險的投保人選取的保險保額起到了正向的促進作用。
這表明,惠民保的價值,除了直接給到保障的“魚”,還“授之以漁”,讓人民群眾對健康保險有了更直接的認識,激發了人民群眾對商業健康險甚至是其他商業保險的需求。
如此一來,惠民保的“魚”和“漁”,既給到了更多的保障,還減輕了醫保壓力,更是促進了商業健康險、商業保險的發展,促進了社保、商保融合的進程。
成為社保商保黏合劑,承上啟下,或許這當是惠民保真正的使命,最大的價值,和最終的進化目標。

責任編輯:曹睿潼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