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市場未來增長潛力依然巨大的原因包括:第一,中國本身仍具有很大的經濟增長潛力,而中國保險行業起點較低,目前的保險滲透率只有3.9%,而全球水平超過了7%,未來幾年中國保險行業增速可能會超過GDP增速。第二,中國保險市場還存在較大的缺口,尤其是在自然災害保險方面。
● 本報記者薛瑾
作為首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再保險公司之一,瑞士再保險(Swiss Re,簡稱“瑞再”)在中國開展業務已經走過90個年頭,也是數十年來中國保險業務發展的見證者和中國金融業開放的親歷者。瑞再中國總裁、中國再保險業務首席執行官尚卓博(Beat Strebel)日前對記者表示,未來,瑞再將結合中國市場的新特點,繼續服務好這一戰略性市場,“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保險市場,預計未來十年中國市場的規模還會再翻一番”。
在財險領域,瑞再看好中國能源轉型、網絡安全、工程基建、共建“一帶一路”相關業務機會和巨災保險、新能源車險市場;在人身險領域,瑞再認為,將保障型產品與養老儲蓄功能相結合、將長期護理保險與年金和壽險產品相結合、將儲蓄產品與疾病風險附加險相結合等設計,可在未來讓險企更具競爭力。保險業新“國十條”勾勒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框架。瑞再將助力提升保險公司定價的準確性,推動行業定價良性發展,研究推出創新產品,協助保險公司在海外進行資產擴展并優化資產負債匹配管理。
中國保險市場出現新特點
“瑞再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90年前我們在中國簽署了第一份保險合同,瑞再中國辦事處設立已有近30年時間,北京分公司成立也有20余年。我們服務了眾多中國客戶。未來,瑞再將結合中國市場的新特點,繼續服務好這個戰略性市場。”尚卓博說。
尚卓博認為,中國保險市場未來增長潛力依然巨大的原因包括:第一,中國本身仍具有很大的經濟增長潛力,而中國保險行業起點較低,目前的保險滲透率只有3.9%,而全球水平超過了7%,未來幾年中國保險行業增速可能會超過GDP增速。第二,中國保險市場還存在較大的缺口,尤其是在自然災害保險方面。
尚卓博表示,無論是從金額還是從種類來看,風險的增長速度均超過了保險及再保險行業發展的速度。同時,風險的性質也在發生變化。“隨著新技術不斷涌現,無論是電動汽車還是可再生能源領域,如風電、太陽能,以及能源儲存等方面,我們看到了諸多新風險類型,并且損失也在加大。新環境中遇到的新挑戰,強化了我們身處保險及再保險行業的職業目標感。因此,瑞再在知識、技術、洞察以及建模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資源,希望通過這些努力,能夠更好地評估新風險類型,進而更好地服務我們的客戶。”尚卓博說。
“說到中國市場的特點,其中之一就是中國在很多技術領域目前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在這里,我們可以了解到一些新技術,不斷增加知識儲備,我們在與中國科技企業及保險公司積極互動的基礎上不斷學習。”尚卓博表示,在能源轉型方面,中國對綠色能源的追求,與瑞再的全球戰略是完全契合的,瑞再會在此方面加大研發投入。瑞再還積極關注鄉村振興領域,推出豐富的農業險產品,同時利用一些現代技術來評估、緩釋風險。
財險領域蘊藏新機遇
“在中國,自然災害事件造成的損失不斷增加,這與全球的趨勢一致。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頻發有直接關聯。中國自然災害的保障缺口有所擴大。放眼全球,有45%與此相關的經濟風險是有承保的,而在中國,相關風險的承保比例只有10%。中國政府在努力提升應對自然災害的保險保障水平。在這方面,瑞再擁有足夠的資金和豐富的經驗以及自然災害數據,從而可以為客戶提供模型,幫助客戶更好地分析、分擔風險,尋找解決方案。”瑞再財產險再保險首席核保官羅吉安(Gianfranco Lot)說。
羅吉安表示,中國的車險市場將持續增長,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仍在提升,這與其他國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瑞再預計,2030年將有近一半的車險保費來自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的保險業務尚處于虧損狀態,未來是有可能盈利的。行業對新能源汽車風險的認識不斷加深,對其損失情況將有進一步了解,加上費率調整,行業未來是可以呈現好轉態勢的。”羅吉安說。
羅吉安還表示,放眼全球,網絡安全保險市場增長非常快,增量主要來自中小企業,它們的網絡安全保險嚴重不足。過去幾年,隨著風險意識的增強,很多中小企業開始購買這類保險。同時,政府部門對于網絡安全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
在羅吉安看來,工程領域保險在中國也有很大市場。“中國大力推動綠色轉型,或對工程建筑行業帶來更多正面影響,未來這個行業的保險需求也將呈上升趨勢。”羅吉安表示,很大一部分潛力來自“一帶一路”倡議,隨著“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建設項目的開工,這部分潛力有望被激發出來。
積極參與養老健康保險市場
瑞再透露,將積極參與中國人身險市場,助力中國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
根據相關安排,自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全國實施。對此,瑞再中國區壽險與健康險再保險業務負責人、中國區執行副總裁張永強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全面推行有望支持中國養老金體系可持續發展。同時,保險公司也需發揮優勢,大力推動商業養老金保險發展,共同把第三支柱做大做強,讓其在提高替代率方面產生實質性貢獻。”
張永強表示,從全球來看,老齡化趨勢日益嚴峻,大多數國家和市場都是個人對自己的養老保障承擔更多責任。國內人口結構水平快速變化,當前第一支柱覆蓋率雖高,但絕大多數人保障水平低且面臨著持續籌資的壓力。第二支柱覆蓋率低且中短期內不會有大的變化。第三支柱需要發揮重要作用。目前在替代率貢獻中,第三支柱貢獻率不足1%,在未來逐漸增長到兩位數直至達到理想的35%-40%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金融機構應發揮更大的作用。
“除了積極參與個人養老金市場外,保險公司可充分利用和發揮為社會大眾提供多元化風險保障和風險管理服務的優勢,推動提升其他類型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在第三支柱里的比例。”張永強說,可將保障型產品與養老儲蓄功能相結合,長期護理保險與儲蓄/年金和壽險產品相結合,增加長期護理保障,提升產品吸引力;可將儲蓄產品與疾病風險附加險相結合。此外,考慮到以家庭為核心的傳統養老模式,保險公司可根據家庭需要設計綜合保障組合方案。
張永強表示,保險業新“國十條”勾勒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框架,瑞再希望助力行業提升定價的準確性,推動行業定價良性發展;研究推出創新產品,如收入保障保險等,推廣健康險等保障型產品。針對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體,繼續推出更多長期健康險產品。此外,瑞再將突出外資公司特色,協助保險公司進行資產擴展,做好資產負債匹配管理。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