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以來資本市場的罕見回暖,幾乎毫無懸念地為各大保險公司投資端注入了生機,使此前在債券、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以及其他類資產投資標的上,產生了極為可觀的收益。
據《每日財報》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國內75家人身險公司的綜合投資收益率平均數為5.69%,22家險企綜合投資收益率超過了7.0%。
從政策層面來看,為了刺激資本市場的活躍度并提振投資者的信心,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監管層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其中險資便是重要“一員”。這也意味著有著國家政策的強大背書,資金穩定、規模與質效兼具且足夠安全的險資,其投資態度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因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在逐步放松金融監管政策與推動市場開放的措施下,險資會越來越多地參與到資本市場的運營中去。尤其是在企業并購、股權投資等方面,作為“耐心資本”的險資將成為活躍的參與者之一。
今年以來,險資舉牌持續升溫,不僅近期有瑞眾人壽、中郵保險、新華保險等先后公告舉牌,本月內險企已4次出手舉牌5家上市公司,刷新年內當月險企舉牌數量新記錄,而且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截至目前,險企年內舉牌已增至15次,刷新近4年來新高。
近日又一家險企加入舉牌上市公司陣營,11月18日,利安人壽發布公告稱,公司于11月15日以每股均價6.4142港元增持深圳國際(00152.HK)股份50萬股,涉資約320.71萬港元。增持后,利安人壽最新持股數目約為1.21億股,持股比例由4.98%上升至5.00%。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以往記錄來看,此次應為利安人壽近9年來的首次舉牌,意義不凡。那么,這么多年來首次舉牌的利安人壽,到底在下一盤什么樣的大棋?其投資業務組合有何戰略邏輯?在如今資本環境下收益情況又會是怎樣的呢?
近9年來首次舉牌 利安人壽花超320萬港元增持深圳國際
從此次舉牌的標的行業來看,利安人壽緊隨險資比較熱衷投資于公用事業、銀行、運輸、醫藥等普遍具有高股息特征上市公司的行業大流。尤其是交通運輸板塊,格外受到險資青睞,比如,年內長城人壽舉牌贛粵高速、中郵保險舉牌皖通高速。
利安人壽也不例外,此次舉牌的港股上市公司深圳國際,同樣在交通運輸行業里聲名顯赫。公開資料顯示,深圳國際成立于1989年,控股股東為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該公司為深圳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全資附屬企業。深圳國際是深圳市屬直管企業中唯一一家整體境外上市公司,也是唯一一家以收費公路、物流、港口及大環保為主業的國有產業集團,公司以“城市配套開發運營國企力量”為定位,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和京津冀經濟帶為主要戰略區域,逐步構建了收費公路、物流、港口、大環保等四輪驅動產業格局。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深圳國際的總營收為66.1億港元,同比下降4.46%,其中來自于收費公路及大環保業務收入40.63億港元,來自于物流業務收入25.47億港元;同期錄得歸母凈利潤為6.53億港元,同比大漲609.1%。
從此次交易數額來看,參與舉牌交易后,利安人壽持有深圳國際股票約1.21億股,占其總股本比例為5.00%。以2024年11月15日深圳國際股票收盤價6.34港元/股和同日日終港元兌人民幣匯率為基準,利安人壽持有深圳國際股票市值為人民幣7.13億元,占利安人壽上季度末總資產的比例為0.59%。
利安人壽還在公告中表示,此次交易為其通過港股通二級市場買入港股上市公司股份,本次買入深圳國際股票的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截至11月22日收盤,深圳國際報收6.39港元/股,總市值達153.98億港元。
可見,從出手頻率、涉及公司主體性質和交易數額方面,利安人壽近9年來首次對權益市場的投資動作,不僅與自身而言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而且也在市場上引發了人們對于險資入市的高度關注。
投資資產配置結構多元化 投資收益率顯著改善
窺一豹而知全貌。除了舉牌權益市場外,利安人壽在投資端業務投資組合上也更具看點。
一直以來,利安人壽投資資產仍以債券、債券型基金、不動產債權計劃等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同時為增厚收益,也配置了一定比例的權益投資。
先來看固定收益類資產,該分部是由銀行協議存款、債券、債券型基金、固收類資管產品、信托及債權計劃等組成。截至2023年末,利安人壽固定收益類資產投資規模為753.3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2.51%;在投資資產中的占比為86.05%,較上年末提升12.87個百分點。
而這其中,傳統債券投資占據了“大頭”,2023年末金額為333.09億元,占投資資產總額的38.04%,較上年末提升了7.7個百分點,主要得益于利安人壽根據市場行情變化相應調整資產配置額度所致,投資品種以資質較高的信用債及政府債券為主,融資主體區域主要集中在江蘇省內及周邊省份,行業以基礎設施投資、交運、綜合等為主。
其次是以標準化債券投資的債券型基金為主,去年投資金額和占比分別為152.42億元和17.41%。
緊隨其后的則分別是信托、不動產債權計劃和資管產品。其中,主要面向百瑞信托、華鑫信托、山東信托、國投泰康信托等發行方提供的信托計劃投資金額達79.65億元,占比9.1%;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和不動產項目的不動產債權計劃投資金額為75.39億元,占比8.61%;公司資管產品投資金額為69.25億元,占投資資產總額的7.91%,底層資產以貨幣型基金、銀行協議存款等為主。
再來看權益投資方面,利安人壽2023年末權益類投資資產主要由權益型基金和非上市股權投資構成,此外,該公司于2023年下半年獲得上市公司股票投資資質,年末相關資產配置規模較小但增速較快,結合此次舉牌上市公司深圳國際,想必也與此有很大關聯。
不過,受權益市場行情波動影響,2022年末,利安人壽權益投資資產規模下降至85.82億元,在投資資產中的占比較年初下降3.24個百分點至10.21%。好在2023年以來,隨著權益市場的逐步回暖及公司資產配置的調整,2023年末該公司權益類投資資產規模增長至148億元,在投資資產中的占比回升至16.9%。
值得一提的是,利安人壽的投資資產還包括投資性房地產和流動性資產。截至2023年末,該公司投資性房地產資產規模為67.18億元,占比7.67%,具體包括南京綠地之窗、重慶保稅綠地、南通印象城辦公物業、上海濱江國際廣場2號樓、蘇州鳳凰國際大廈、濟南萬科中心A號樓和合肥華潤大廈A座寫字樓。
投資流動性資產方面,為確保公司業務現金流穩定,利安人壽還進行了流動性資產配置,包括貨幣資金、活期存款和逆回購協議等,2023年末投資總額為36.81億元,占比總投資資產的4.2%。
進入到2024年,利安人壽投資資產規模也有所增長,數據顯示,2024年3月末之時,利安人壽投資資產總額為935.38億元,而到了6月末,該數值直接增長至1018.48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了16.07%。
投資收益率方面,該指標與資本市場表現密切相關。今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債券市場行情回暖,疊加利安人壽投資主動性提升及投資策略優化,其投資收益水平取得了不錯的增長。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利安人壽投資收益率為3.49%,同比提升0.29個百分點;綜合投資收益率為7.07%,同比大幅增長了4.92個百分點,高于行業均值1.38個百分點。
總的來看,近些年利安人壽投資資產規模持續擴大,保持著以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權益類資產、流動性資產和投資性房地產為輔的投資配置結構,但在權益市場波動較大及低利率環境下,利安人壽需要時刻警惕這些風險對所持有資產投資收益的潛在影響,并同時持續關注投資資產質量以及風險處置情況。
前三季度業績“增收不增利” 盈利能力仍處較低水平
2024年5月27日,大公國際出具的評級報告中曾這樣寫到:“隨著各項業務的拓展,利安人壽營業支出持續增長,疊加經濟環境及資本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下投資收益波動較大,公司凈利潤波動較大,且盈利水平較低,盈利能力及穩定性需持續關注。
事實也的確如此,2022年,利安人壽經歷了一場財務上的滑鐵盧,凈利潤暴跌至-27.43億元,這場虧損主要是由于資本市場的波動,導致投資收益同比大幅減少所致。到了2023年,公司的盈利能力依舊沒有起色,全年的利潤僅為0.39億元,盈利水平較低。
而根據利安人壽公布的最新2024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和三季報,我們不難發現,該公司業績還是不太理想,雖然投資收益率很漂亮,但是卻也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泥潭。
三季報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利安人壽實現營業收入255.14億元,同比增長15.3%,其中,當期取得的保險業務收入為220.31億元,同比增長12.97%;投資收益同比大增26.48%至34.1億元。
然而,與營收端取得不錯增長而大相徑庭的是,該公司凈利潤卻在滑坡,前三季度僅為0.18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0.34億元,大幅下降了45.41%。
《每日財報》研究后發現,主要與這點因素有極大關聯:營業支出隨業務開展而持續增長,直接抑制了盈利能力成長空間。其中,隨著保險業務的持續拓展,以及分紅險產品滿期給付的影響,利安人壽所產生的賠付支出凈額大幅增長;同時,受退保金大幅減少及業務結構調整影響,利安人壽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凈額持續上升。
以財務數據佐證,三季報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利安人壽總營業支出達到了254.94億元,同比增長15.4%。拆分各分部項目,同期賠付支出89.87億元,同比暴漲214.9%;與此同時,其提取的壽險和長期健康險責任準備金共計高達107.65億元,相較于去年同期的23.07億元翻了超4.5倍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該公司其他支出項目卻有很大程度的壓縮,比如此前占據營業支出端大頭的退保金,已經從2023年同期的110.45億元降至了21.49億元,降幅高達80.54%;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則同比大幅下降了63.49%至16億元;由保險業務產生的保單紅利支出降至7.5億元,同比減少了15.58%。
長期來看,受益于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將延續預期修復、長端利率企穩和權益市場回暖等因素,同時監管宣布將加長險資考核周期,讓險資能真正成為在資本市場的“長錢”、“基石”。
在這樣的有利的宏觀經濟背景下,我們也期待利安人壽,能夠借此次舉牌契機獲得更持續、更穩定的收益,從而反哺于凈利潤,同時該公司也需要騰出一只手來,對營業支出成本端進行降本調節,為提振盈利的可持續性能力創造適宜空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