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邦人壽”)宣布了一項重大的人事變動:董事長Lee Yuan Siong(李源祥)先生因工作安排原因,卸任公司董事及董事長職務。李源祥確認與公司董事會無任何意見分歧,并將繼續擔任友邦保險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而陳榮聲先生則代為履行董事長職責。
來源:友邦人壽官網公告
李源祥,這位保險界的重量級人物,以友邦人壽“分改子”后首任董事長的身份,在公司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他的領導下,友邦人壽的經營范圍迅猛擴張,分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涌現,這一戰略布局顯露出友邦人壽對中國市場的深刻洞察和精準布局。
然而,近兩年來,友邦人壽的業績卻呈現出一種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這無疑是對李源祥繼任者的嚴峻考驗。未來的掌舵人不僅要繼承李源祥的衣缽,更要面對一個更為復雜的問題:如何在保持公司擴張勢頭的同時,提升盈利能力,避免陷入規模擴張的陷阱。
職業生涯順風順水,2023年薪酬高達1342萬美元
李源祥,1965年10月出生,劍橋大學畢業生,他的職業足跡遍布全球,涉足保險行業的多個領域。在加盟友邦保險集團之前,李源祥的履歷頗為豐富,他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擔任過資深專員,隨后在英國保誠集團的多個職位上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從項目經理到財務總監,再到資深副總裁,他為保誠在中國市場的擴張貢獻了不可忽視的力量,并曾擔任信誠人壽(現更名為中信保誠人壽)的總經理。
2004年,他跟隨被稱為“亞洲保險教父”的梁家駒加盟中國平安,出任平安人壽董事長特別助理,此后逐步晉升,直至成為平安集團副首席執行官兼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在中國平安,他從壽險董事長特別助理做起,逐步晉升至總經理、董事長,最終成為中國平安集團總經理。
李源祥在中國平安的16年中,對保險業務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他提出了“五年超人壽”的“超人計劃”,在行業內率先調整業務結構,壓縮銀保業務,強化個險,使得平安的個險規模保費首次超越中國人壽。在他的領導下,平安的保險業務在多個方面領先國內上市同業。
2019年11月,李源祥宣布離開中國平安,轉戰友邦保險集團,成為其首席執行官兼總裁,友邦中國分改子后,同時擔任友邦人壽董事長。這一變動被外界解讀為友邦保險集團在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未雨綢繆的戰略布局。李源祥的加入,無疑為友邦保險帶來了新的視角和策略,同時也顯示了友邦對于中國市場的重視和對未來發展的期待。
李源祥的職業軌跡,可以說是每一步都精準地踩在了行業的節拍上,順暢得令人側目。他沒有經歷過太多波折,而是始終在行業巨頭間游走,保持著一條清晰且穩健的上升曲線。根據友邦保險的年報,2023年李源祥的薪酬總額高達1342.11萬美元,這一數字不僅令人咋舌,也是對他在行業中地位的一種直接體現。然而,這樣的高薪也不免引發外界對于其價值與貢獻的質疑,尤其是在保險行業這樣一個充滿挑戰和變數的領域。
隨著李源祥從友邦人壽董事長的職位上卸任,轉而專注于友邦保險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的角色,他可能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友邦保險的國際業務布局中。這一轉變可能預示著友邦保險在全球保險市場上的新一輪戰略調整。
董事長任期內分公司遍地開花
審視李源祥任期內的成就,公司規模和經營范圍的顯著擴張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亮點。
2020年6月19日,友邦人壽的“分改子”獲得批準,這一變革不僅是友邦保險集團百年歷史中的重要節點,也標志著中國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的一個新階段。這一變化意味著友邦在華業務獲得了獨立法人資格,解決了長期困擾其分支機構擴張的問題,提升了對中國市場的反應速度和決策效率。
友邦人壽的成立,標志著其在中國市場的版圖擴張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自“分改子”以來,友邦人壽的分支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四川、湖北、河南、山東、重慶五家省級分公司相繼成立,根據友邦保險2024年第三季新業務摘要顯示,安徽省分公司也在籌建中,其擴張速度之快,令人矚目。
友邦人壽的業務版圖正在中國的經濟脈絡上迅速蔓延,其觸角已伸向上海、廣東(包括深圳)、北京、江蘇、天津、河北、四川、湖北、河南、山東、重慶等沿海和中西部的經濟要塞。這一戰略布局顯露出友邦人壽對中國市場的深刻洞察和精準布局,公司正將目光聚焦于人口密集、經濟活力充沛的地區,以此作為新分支機構的戰略要地。
這種擴張策略帶來的資產規模增長是顯而易見的。2023年,友邦人壽的總資產已經達到了3194.3億元的規模,而根據2024年的償付能力報告,截至三季度末,總資產已經飆升至3821.18億元,年末有望突破4000億元大關。
來源:友邦人壽償付能力報告
然而,這種急遽的擴張步伐也給友邦人壽帶來了兩面性的挑戰:一方面,友邦人壽在保持其高端市場定位的同時,不得不面對價格和保障力度上與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尤其是在各家公司相繼推出高素質代理人計劃的背景下,友邦保險所積累的優勢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另一方面,獨立法人資格雖然為分支機構擴張提供了便利,但前幾年的固定資產投入及人力成本肯定是增幅巨大的,無疑給公司盈利帶來了一定壓力。
在這場攻城略地的高速擴張中,友邦人壽的監管風險也隨之攀升。2023年1月5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通報中,友邦人壽因償付能力數據不真實問題被點名。而在2023年四季度和2024年第三季度,北京監管局和河南監管局、廣東監管局分別向友邦人壽下發的《消保提示函》、《監管函》和《監管談話》,反映出監管層面對公司運營的關注和警示。
新業務價值率下滑,資產減值損失高企
作為友邦保險(1299.HK)在中國內地的全資子公司,2023年的財務表現呈現出一幅復雜的畫卷。一方面,公司營業收入達到679.18億元,同比增長19.63%,保險業務收入更是以19.05%的增速達到607.61億元,這些數字無疑是對友邦人壽市場擴張和業務增長的有力證明。
然而,利潤方面卻透露出一絲陰霾。友邦人壽的凈利潤在過去兩年中連續下滑,從2021年的83.39億元降至2023年的41.16億元。不過,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有所回升,達到45.88億元,較2023年的39.77億元增長了15.4%。
來源:友邦人壽年報
根據母公司友邦保險2024年第三季的新業務摘要,中國業務的新業務價值上升了9%,代理及銀行保險渠道均錄得增長。同時表示,公司在招聘和培養專業代理方面的努力正在取得成效。活躍代理人數的增加和代理生產力的提升,推動了代理新業務價值實現了10%的增長。
然而,這一積極的數字背后,卻隱藏著新業務價值率的隱憂。盡管公司未披露具體數據,但根據2023年友邦保險年報,中國內地新業務價值率在固定匯率下下降了高達20個百分點,這一下降趨勢不容忽視,它暗示著公司引以為傲的高業務價值率在市場競爭中正逐步被蠶食,這對公司的長期盈利能力構成了潛在威脅。
來源:友邦保險年報
更令人擔憂的是,友邦人壽在過去兩年的資產減值損失也持續保持較大規模,2022年和2023年分別為21.77億元和13.70億元。這一連續的大規模損失,不僅對公司的財務健康構成了巨大壓力,也暴露了在資產質量管理上可能存在的嚴重漏洞。
來源:友邦人壽年報
友邦保險,作為保險業界的外資巨頭,曾是國內眾多保險企業的楷模,其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但在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今天,友邦人壽堅持的精英路線是否足以維持其市場優勢,尤其是在眾多保險公司紛紛效仿的情況下,這一點值得深思。
在保險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中,不同的發展路徑最終可能匯聚于一點:無論是先追求規模還是先追求質量,最終都需要兩者兼顧。友邦人壽在其獨特的公司架構下選擇了后者,而國內其他保險公司多選擇了前者,如今,這兩條路線在市場交匯,規模和效益變得同樣重要。
在新的市場發展周期中,友邦人壽的未來掌舵人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們是否能夠擁有李源祥那樣的卓越履歷,以及是否能夠引領友邦人壽在業績上再攀高峰,這些問題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友邦人壽的未來,不僅取決于其能否保持精英路線的競爭力,更在于其是否能夠在規模和效益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以及是否能夠在模仿與創新之間找到自己的獨特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