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張益銘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保險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總資產從8.3萬億元增長到35萬億元;凈資產從1.3萬億元增長到3.2萬億元;資金運用余額從7.7萬億元增長到32.6萬億元,年均增速11.5%。”10月3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在《中國銀行保險報》主辦的第五屆壽險業轉型發展論壇上表示,我國保險市場潛力巨大,當前面臨重大發展機遇。
肖遠企表示,保險業要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持續提升服務民生保障和實體經濟質效。積極發展商業養老保險,服務中國式養老事業。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社會的養老保障需求巨大。保險行業要發揮資金規模優勢、久期優勢、專業優勢,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多樣的養老保障和跨期財務規劃服務,在第三支柱養老保險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肖遠企指出,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服務健康中國戰略。通過事前事中增值服務,不斷優化消費者健康管理服務。積極發展財產保險、農業保險、巨災保險,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做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新型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加大投資力度,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要加快推進綠色投資,加大對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投資支持。要持續支持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加大對科技創新領域、科技企業的保險服務。
“保險行業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的作用日益顯現,日益重要,各保險公司要更加奮發努力,提升內部管理水平,增強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社會發展和防范金融風險的能力。”肖遠企就保險機構的發展路徑和經營理念給出了四大建議:
第一,要探索建立可持續的公司發展戰略和商業模式。在邁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對原有的增長模式與路徑進行重新檢視,找準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和高質量發展的定位,守正創新,不盲從、不跟風,建立可持續的發展戰略和商業模式,要與自身的資源稟賦相適配,并能保持對外部市場變化的應變彈性,把自身的比較優勢、獨特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形成行業和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差異化、特色化發展。
第二,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樹立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經營理念。基于信任與委托關系,保險公司必須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盡最大努力服務好客戶等利益相關者,實現價值最大化。首先要知悉客戶,了解其金融保險需求,了解其風險偏好,打造量身定制的金融產品,滿足更具針對性的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要建立與客戶之間直接的緊密合作關系,同時發揮保險中介的重要橋梁作用。要構建與客戶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共同體。通過為客戶等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取得自身價值的提升,從而實現經營的“多贏”目標。
第三,要提高精算的精準性。保險資產負債的久期都比較長,蘊含著比較優勢。久期長,有利于開展跨周期投資,有利于期限匹配穩定,降低流動性風險。但同時也增加了利率風險、市場風險管理難度。精算在保險經營管理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要建立可檢視、可計量的精算回溯機制,以精算假設與實際情況偏離度為標尺,優化精算模型,合理精算假設,提高精算精準性,真正發揮精算在風險保障與風險計量等方面的關鍵作用。
第四,要加強資產、負債、資本的質量與匹配管理。資產、負債、資本三者之間是緊密聯系互為一體的。在經營管理上,應該是統籌平衡的,而不是相互割裂的。在提高負債質量方面,要從負債的穩定性、多樣性、成本適當性、與資產匹配性,以及在壓力情形下負債可得性等維度,來優化負債組合,提高負債質量。在資產質量方面,要加強投前投中投后全周期的資產質量管理,建立和做實資產的動態風險分類,并據此計提風險準備金。要提高資本質量。在拓寬資本補充渠道的同時,要優化償付能力管理,保持充足的償付能力水平,也要優化資本結構,提高一級資本占比,要加強對股權質押比例管理,增強抵御風險和吸附損失的能力。要實現以資產投資牽引負債質量,實現期限匹配、成本收益匹配,以資本約束資產擴張實現杠桿匹配,以經濟資本為紐帶優化資產配置,實現價值創造匹配的管理框架。保險公司負債擴張應與資產投資能力相適應;資產擴張應受資本約束,資產配置優化應以經濟資本為紐帶,從而實現保險業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王馨茹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