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寵物走進國人的家庭,成為重要的生活伴侶。《2023-2024 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顯示,2023 年中國寵物犬、寵物貓的數量分別達到 5175 萬只和 6980 萬只。中國畜牧業協會寵物產業分會副會長閻金勝認為,中國已經邁入全民養寵時代。
" 鏟屎官 " 們的養寵理念也愈加精細化,從衣、食、住、用、行、醫療保健等各方面提升寵物的生活品質,寵物保險由此備受關注。在小紅書上搜索 " 寵物保險買哪個合適(狗狗)",出現的筆記多達 133 萬 + 篇。
活躍的網絡話題背后,既是龐大的市場需求,也有不少消費 " 踩坑 " 的經歷。近年來,國內寵物保險快速發展,為 " 鏟屎官 " 和他們的愛寵提供了醫療、意外、第三方責任等多元化風險保障。然而,在被視為 " 養寵必備 " 的同時, 寵物保險也不斷受到 " 智商稅 " 的質疑。
寵物保險成 " 鏟屎官 " 必備
"95 后 " 聞櫟(化名)養了一只名叫貝兒的布偶貓。今年 1 月,貝兒突發輕微眼疾,但忙于工作的聞櫟沒有時間立即帶它去就醫,想起之前網絡平臺常常推送的寵物保險廣告,便馬上在支付寶上購買了一份由眾安保險承保的寵物醫療險。
這份醫療險為期一年,保費為 33.25 元 / 月,贈送一針貓 3 聯疫苗和無限次電話問診咨詢,手術 0 元起,門診 200 元起賠付。在線問診、開藥、網絡買藥打折是讓聞櫟覺得有必要買寵物保險的重要因素。" 比如驅蟲藥,(比原價)便宜近 100 塊錢,以后寵物健康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很有必要買寵物保險。" 聞櫟說道。
聞櫟和她的同齡人群構成了寵物保險市場的主力軍。《2023 寵物數字化保險發展趨勢洞察白皮書》(下稱 "《白皮書》")數據顯示,90 后、95 后為寵物險投保的 " 主力圈層 ",占比超過 60%。其中,女性占比更高,達 70%。
其實,給寵物上保險并不是新鮮事,瑞典早在 1924 年就對一條寵物狗簽發了世界上第一張寵物保單。但在國內,寵物保險仍是新事物,目前發展僅 20 年左右,且早期的寵物保險多為第三方責任險,即針對寵物給第三者造成的人身傷亡、醫療費用、財產損失、法律費用等給予賠付。近年來,逐漸出現了以寵物健康為核心的醫保、大病醫療、意外醫療險等險種。
(常見的寵物保險險種 圖源:支付寶)
目前,中國人壽、太平洋保險、平安保險、大地保險、平安保險、眾安保險等保險企業均涉及寵物保險業務,相關常見產品有第三方責任險、寵物醫療險、寵物綜合保障險等。其中,責任險沒有年齡限制,醫療險和綜合保障險均有年齡上、下限。如支付寶平臺推出的寵物醫療險,綜合保障險上限為 10 周歲,下限為 60 天或 3 個月。
《白皮書》顯示,2022 年熱門寵物保險險種為第三方責任險和醫療保險,這也是相對便宜的兩個險種。支付寶上相關信息顯示,第三方責任險月繳保費低至 1.58 元,大病醫療險月繳保費 88 元起,而眾安保險提供的綜合保障險每月保費最低 108 元,全年保費分 1296 元、1896 元、2856 元三檔。
而隨著人寵關系向 " 伴侶 "、" 家人 " 等互動性關系轉變,寵物保險市場快速發展,涉足其中的保險公司也嘗到甜頭。以眾安在線(06060.HK)為例,其于 2020 年推出寵物保險后,該業務連續三年快速增長。年報數據顯示,2021 年度寵物保險年化保費突破 1 億,同比增速超 250%;2022 年寵物險年化保費約 2 億元,同比翻一倍; 2023 年寵物險總交易額達 5 億元,同比增長近 150%。 今年上半年,眾安在線的寵物險同比增長超 2.8 倍。
寵物保險也獲得相關部門的關注。今年 7 月,農業農村部在對全國人大代表 " 關于推動寵物經濟健康發展的建議 " 的回復中稱,金融監管總局鼓勵和支持財險公司針對寵物相關健康風險和責任風險特點,開發設計差異化的保險產品。
賠付難、糾紛多,寵物保險亟待完善
除了情感因素,寵物 " 看病難 "、" 看病貴 " 也是寵物保險業務快速增長的原因," 人感冒花 58 元,貓感冒花 580 元 "。如果做檢查、手術,花銷更是要千元起。然而,很多養寵人發現,買了保險并不一定能獲得保障。
對于寵物保險產品而言,精準識別寵物的身份至關重要,但難度也很大,目前常見的技術有鼻紋識別和植入芯片。不過,有的寵物保險產品在售賣時要求并不嚴格," 購買還是比較簡單的,只提供照片、名字,沒有要很多信息。" 聞櫟對《消費者報道》記者說。
《消費者報道》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向平安保險官方客服咨詢了上述問題,對方表示理賠時主要靠照片以及購買保險時填寫的寵物品種、年齡、購買保險的時間等信息確認身份。" 雖然同品種寵物長的很像,但總會有細微區別,(理賠時)會要求您上傳寵物正面照,而且寵物保險與人的保險不同,對接的醫院都是指定的定點醫院,定點醫院會通過寵物的既往信息確認身份。"
準入門檻低也為理賠爭議埋下伏筆。林霖(化名)對《消費者報道》記者稱:" 我的貓叫‘卡寶’,給它買了一份寵物保險,但去看病時候醫生誤把名字寫成‘卡板’,保險公司就不給我理賠了,我也無法證明我沒有另外一只叫‘卡板’的貓。"。
關于保險賠付范圍病種的爭議,也是讓養寵人覺得寵物保險為 " 智商稅 " 的一個因素。今年三月末,李瀚(化名)為貓咪購買了國泰保險的寵物醫療保險,10 月 12 日因咬合不正給貓咪做了拔牙手術。經寵物醫生認定,此為后天因素造成,但她申請理賠卻被數次搪塞,理由為 " 咬合不正為先天性 / 遺傳性疾病 ",根據相關條款,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截至發稿,李瀚還未獲理賠,繼續與保險公司溝通中。
保險產品多在線上售賣也使寵物保險暗藏消費 " 隱藏條款 "。目前,寵物醫療保險主要通過支付寶、京東等網絡平臺銷售,消費者全靠自己查詢、了解相關信息,很難找到對應的銷售人員咨詢合同細節,只能與平臺 AI 管家(如支付寶的 " 螞小財 ")進行簡單的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