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牛市啟動!如何跟進大反彈?破凈股、地產股、消費股……買什么?【一鍵告訴你(八五折優惠,速搶!)】
來源:今日保
昨日上交所閉門“模擬盤”的測試,顯然頗為必要。
今天的股票,上證超萬億的成交額,8.06%的大陽線,似乎正應了那句話:天量之后有天價。
8個點的漲幅,讓人想起2005年6月的那波啟動,也是8個點的大陽線。
那一次的超級牛市, 6124點的高山仰止,讓保險業吃到了超12個點的投資收益,也給國壽、平安、回歸A股、太保上市,騰出足夠的“水位”。
其實,保險,尤其是人身險公司,和資本市場,可謂是共軛雙生。
雖然1993年的初代牛市還見不到保險的身影,但1996年開始的5年長牛,讓保險公司的投連等新型產品刷滿了存在感,當然都是負的。
2005年啟動的大牛市,更成為銀保渠道成長的催化劑,拉開行業第二波增長的大幕。2014年的杠桿牛,在放開兩端的大利好下,成為保險公司做大的最后窗口,盡管一切也都是有代價的…
回顧前三輪大牛市,這一波,保險公司們又能賺多少?就算還看不到那么遙遠,但根據五大上市險企的倉位估算,區區十天,這一數字便或已超4000億元…
無疑,這樣的“大紅包”足以磨平上半年行業的巨虧,并實現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超額收益,體量更小的中小型公司利潤增幅或遠勝巨頭,這可能也給行業轉型挪騰留出了巨大的空間…
繼上一個交易日后《今日保》撰文《牛市來了,保險公司該喜?還是該憂?》討論牛市之下,險企在產品端的憂慮后,本期咱們重點看一下對投資端和后勢的影響。
1
-Insurance Today-
上個世紀末的5年大牛市
險資初嘗資本市場的蜜糖
投連萬能如虎添翼,最后卻被暴擊-20%
黎明前的黑暗,說起來有點老套。但誰也沒想到,證券業最黑暗的1995年“327國債”事件后一年,便開啟了迄今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波牛市。
這說明,老套,不俗套。
這在保險業,也不俗套。自打1995年6月30日《保險法》出籠后,我國保險業就像野馬一樣飛奔而去。彼時頗為吸引人的利率水平和混沌的前端市場,讓人身險的市場規模很快就超過了財產險,奪舍了“保險”二字的魂。
正如我們都知道的那樣,高利率帶來的利差損風險,順著央行幾度下調的利率,冒出了頭。保險公司們,開始琢磨了起來,畢竟事關生死。分紅、萬能等浮動型的產品以及投連這種不占用資本金的新東西,成為了老幾家的救命稻草。
而那時候牛氣沖天的A股市場,更是給保險公司吃下了定心丸。但由于當時政策所限,險資尚不能直接進入A股市場。但整個市場的火熱,也最終帶動了險資的收益,尤其是對于中小公司而言。面對2.5%的預定利率,2000年,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收益率達3.59%。
看起來很低,其實一點兒也不低。
低,主要是因為那時候的壽險公司還沒幾家,或是才剛剛成立,收益低點也很正常,而且那時投資端的口子也沒那么大。
高,看看成立有些年份的那幾家便知。
2000年,新華投資收益率達8.33%,平安達7.07%,永安保險達6.64%,泰康達6.02%。要是只看用于證券投資基金的那部分收益率,2000年其平均收益率更是達12%。
即使是到了那輪牛尾巴的2001年,泰康投資收益率依舊維持在6.83%水平,新華達6.75%,原金盛人壽(現工銀安盛)達6.13%…行業投資收益率更是較2000年的3.59%提升0.71pct至4.30%。
如此大牛市,加上一攬子其他措施,似乎那波利差損,不過小Case而已。
But Nothing lasts long。就在利差損化解初步取得成效的時候,熊來了。
2001年6月,上證還在2218.03點;2002年1月,就跌到了1491.67點,半年打了6折。即便是2002年的“6.24”大反攻振奮人心,從5月的1515.73點漲至1732.76點,但不過是回光返照,2002年底,大盤僅收1357.65點。
一年的起起伏伏,保險公司波段沒做成,還折進去不少。
2001年太保集團資金運用平均收益率尚在5.15%,2002年便胯斬到2.17%。泰康、新華這一對兒更是分別從2001年的6.83%和6.75%,斬至2002年的2.79%和2.48%。
原金盛人壽、安聯大眾則更為夸張,分別從2001年的6.13%和5.51%腳踝斬至2002年的1.77%和0.83%。永安2002年更是直接為-0.88%。
另一份公開數據顯示,2002年保險公司投資基金已實現收益率僅為0.05%(2001年達16.29%),要是把浮虧也算上,收益率僅為-21.31%,和散戶處于同一水平…
只想問,最愛我的人,傷我有多深?
2
-Insurance Today-
最難忘6124的頂峰
行業投資收益達12%
成為不破的歷史記錄
2001年牛市落幕后,行業投資收益率便開始萎靡不振。2002年至2005年這4年間,行業資金運用收益率僅為3.07%,其中2003、2004年行業更是低至2.68%和2.87%。
這期間的保險公司,日子也是難過得很。
利差損還沒解決牛卻跑了,投連這些新型產品不但沒成為救世主,反而還狠狠地又踹了保險公司一腳,和資本市場聯系緊密的人身險,更是倒了大霉。
在股市牛熊轉換之際,與資本市場直接掛鉤的投連險最先受到沖擊,投資收益難兌現、保單價值縮水等問題引發了退保潮,將投連“退保風”推向了整個市場,對行業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再加上產品端只有2.5%的定價利率,投連這些收益好的又背上了惡名,保險產品吸引力大幅下降。
這些因素疊加起來,便是保險營銷員的增速放緩乃至下降。
其中2003年個險營銷員增速為11.6%,2004年為4.2%,到了2005年則為-2.0%,2006年為6.0%。在此之前的2002年個險營銷員增速為22.9%。
最終導致了人身險保費的第一次季度維度上的負增長。
2003年一季度,人身險保費為929.18億元,同比增長38.49%,增速較2002年同期下降107個百分點;2004年一季度,人身險保費降至922.05億元,同比下降-0.77%,2004年全年保費收入同比增速僅為4.45%。也成了個險的第一波黑暗期。
不過,這又是黎明前的黑暗。依舊老套,依舊不俗套。
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有“入世”的風口,也有“保險做大做強”的底氣,還有“國十條1.0”的篤定。保險公司也變得多了起來,機構擴張更是進入黃金期,成為今天多少大公司的成長關鍵窗口。
行業里的新型產品雖然吃了癟,但銀保渠道的出現,給這些理財型投資型產品找到了最好的歸宿。而銀保,也將在始于998點的超級牛市中,大放異彩。
2005年5月,股改啟動,吹響了資金的集結號。6月6日,大盤觸底998.23后拉出2.05%的光頭小陽線。6月7日,上證打出“射擊之星”的K線形圖。
6月8日,大盤徹底啟動,放量沖出8.21%的大陽線。隨后對998點位的回踩確認,更是奠定了這個超級大底。
正所謂橫有多長,豎有多高。爾后的事兒,想必不消多講,6124點,成為永遠的高點。
隨著投資環境的改善,保險公司也賺足了鈔票。2006年人身險公司投資收益率達5.8%,較2005年提高2.2pct。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06年保險公司利潤總額達96.13億元,較熊得要死的2005年增加95.45億元。其中人身險公司更是大增155.41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52.29億元。
其中,中國人壽在美國會計準則下凈利潤大漲77.7%,達96億元人民幣,其H股較2006年初上漲2.5倍;中國平安凈利潤大增78.78%,達59億元,2006年股價上漲194%。太保壽險實現盈利,太平人壽更是自2001年開展國內保險業務以來,首次在香港會計準則下實現盈利。
2007年的高光,更是高達12.17%,和6124點一樣,成為迄今為止幾乎難以逾越的一刻。行業利潤更是高達633.43億元,同比暴增558.93%。
同年,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回歸A股,年底太保也登陸A股市場。在牛市的水漲船高下,三家上市險企境內股票市值超3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的10%。
其中,中國平安年底市值達7793億元,年內最高股價更是達149.28元;中國人壽市值達16376.6億元,中國太保市值達3807.7億元。
各公司凈利潤更是翻番。
其中平安2007年實現凈利潤155.81億元,較2006年的74.96億元增長100%;中國人壽凈利潤達281.16億元,較2006年的143.84億元增長近100%…
3
-Insurance Today-
2009年曇花一現
2014年“中國神車”命中注定
當市盈率變成市夢率,保險公司如夢初醒
高處不勝寒。
2007年10月16日,上證摸到了6124點,牛市也到了終點。
印花稅上調、基金停發、全球次貸危機,全方位利空下,多殺多的踩踏成為了大熊的主題曲。從6000點到3000點,大盤腰斬,只用了半年。爾后更是一路陰跌至1600點附近,跌幅高達70%。
跌成這模樣,保險公司們也是摔得不輕。保險業3.38%的投資收益率,和2007年的高光形成鮮明對比。據說人身險公司更是只有1.91%。
投資收益率的大幅下降,最后傳導在利潤上。轉眼間,便把保險公司打回了原型。雖然在四萬億經濟刺激下2009年迎來了一波小陽春,但保險公司的心頭好大藍籌,卻成了和男足一樣扶不上墻的存在。
到了2011年,人身險業減去浮虧后的實際投資收益率僅為1.84%。
投資不行了,也讓保險產品失去了吸引力。而方興未艾的銀行理財產品和較高的定期存款利率,又從保險這邊吸走了不少的鈔票。
恰在此時,銀保渠道也迎來了一波整頓,由于銀保渠道銷售亂象問題,原銀監會發布“90號文”重點整治銀保渠道,做出“商業銀行不得允許保險公司人員派駐銀行網點”等規定,銀保渠道受限,銀保業務隨之陷入困境。人身險公司,進入了發展低迷期。
同樣,還是黎明前的黑暗,又老套了,不過依舊不俗套。
2012年后,經濟轉型成為主題,創業板迎來首秀,李大霄口中的“黑五類”,更成了市場中上躥下跳的妖孽。
同時貨幣政策再次發力,定向降準成為向市場釋放流動性的主要手段。再加上“一帶一路”的重大利好和巨大的想象空間,資金們找到了方向。而保險這邊,負債端和投資端的放開,更是給資金續上了“無限子彈”。
南車和北車的合并,財經新聞中的“神車”,成為引爆情緒的火藥桶。一把梭,也成為各個群里面紅耳赤的股民的口頭禪。
中國南車從3塊一路拉升至20塊,少許歇息后更是向著40塊大踏步邁去。更不消說“白馬褂”總舵手操盤的妖股們多達幾十個的漲停板…
保險這邊,更是成為了大主角。不僅有“野蠻人”讓王石破了大防,還有安邦的瘋狂買買買展示了真正的鈔能力…至于保險資金對地產股的舉牌,到處都是,還算得上啥新聞。
期間,保險業投資收益率也從2012年的3.35%一路抬升至2013年的5.04%、2014年的6.50%和2015年的7.56%。
其中,中國平安2015年總投資收益率達7.80%,新華達7.50%,太保達7.30%,國壽達6.39%,中國人保達5.50%。
利潤也再度乘風而起。扣非歸母凈利潤方面,2015年中國太保同比+60.43%,中國平安同比+37.43%,新華同比+34.51%,中國人保同比+8.87%,國壽同比+8.29%。
而隨著“夢想多大舞臺多大”的市夢率開始取代市盈率成為衡量估值的標準之時,整個大盤已然搖搖欲墜。2015年6月15日午后,上證一瀉千里,拉開了股災的序幕。千股跌停成為見怪不怪的常態,甚至還出現早間千古漲停,午后便千股跌停的奇觀。
不過一陣折騰之后,二級市場上的颶風其實并未對保險公司照成多大傷害,畢竟備受保險公司深愛的藍籌股非常“爭氣”。一份數據顯示,保險公司買的,80%是滬深300成分股。這些行業龍頭們,調整之后便走出了幾年的“茅”時代。
這一波真正對保險公司造成殺傷的,在場外而非場內。其實對于保險公司這種嚴格控制倉位的機構投資者來說,股票跌了,痛歸痛,但不至于嗷嗷叫。
真正出問題的,還是借著幌子把保險公司當成“錢袋子”的股東們的趁火打劫,以至于出現了一大批問題公司,在人身險這塊尤甚。
這個問題,一直到現在都沒能徹底解決…
也不知道,這波資本市場的行情,能不能幫他們賺點票子早早解套…或者說,至少不要再搞出新的大窟窿了…
后記
這一波
五大險企已經浮盈4000億,還能賺多少?
這一波保險公司們能賺多少錢?能不能Cover掉這兩年的虧損?先看看五大上市保險公司,這波大概賺了多少。
根據五大上市險企披露的2024年半年報中的投資資產及各類資產的占比顯示,股票類資產的簡單平均占比約為8.03%,加上基金平均占比的4.4%,大概差不多12個點。
其中股票類占比最高的新華,有10%的投資資產用來炒股,大概1439億元;最低的是中國平安,只拿了6.4%的錢來炒股,約3330億元。
再看看從9月18日到9月30日,上證綜指漲了22.08%。盡管選擇滬深300更為科學一點,但考慮著保守算算,上證綜指反而更合適些。
從下表可以看出,如此估算下來,五大上市險企短短9個交易日,就賺了2760億元。其中國壽一家,可能就浮盈千億。如果再勉強把買基金的錢也湊數進去,那么五大上市險企更是浮盈超4000億元。
看來至少三季度的業績,算是吃下了定心丸。
不過嘛,炒股賺錢的同時,保險公司必須要想想,當前的保險產品和銷售隊伍,怎么個才能應對今年的開門紅?要是大盤真的一路北上,那之前買了3.5%、3.0%產品的客戶,會不會退保?
這也正如我們在《牛市來了,保險公司該喜?還是該憂?》一文中所強調的:這是一個幸福的煩惱。
固然一朝賺了數年的錢,為轉型爭取了足夠的子彈積累,但這也意味著重走回頭路的可能。對于意在革新真正轉型的企業而言,必須趁著這難得機遇走完改革剩下的路。
責任編輯:曹睿潼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