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了一份6毛錢的保險,實際一年需要繳納300多元。”在廣東工作的李明(化名)最近碰到了點煩心事。在一個月前,他收到電話稱目前一款保險產品有專屬活動,僅需0.6元/月就可以有百萬元保額。李明以為是此前購買的一款保險的贈品,便稀里糊涂操作后開了一款新保險,最終價格遠超預計,取消還困難重重。
這并非個例,近期,有多名投資者向第一財經記者反映,被監管叫停的“首月0元”保險,又以“首月0.6元”、免費贈險等形式卷土重來,被廣泛推廣,不少投資者被誤導,買入了遠超預計金額的保險產品。
保險行業人士認為,與傳統的廣告投放相比,首期低價或免費贈險是轉化率最高的營銷方式之一,相當于“鉤子”或者“引線”,可以快速圈選目標人群,隨后精準高頻觸達。投資者可能易受首月價格誤導,最終繳納高于預計的保費,也可能被引入“蓄客池”,再被頻繁引導升級保險產品。
“首月0.6元”營銷噱頭再起
第一財經以“0元保險”為關鍵詞在多家社交平臺上搜索,發現當前直接宣傳“首月0元”的廣告不多。但有投資者向記者反映,近期在市面上這類產品確實存在,只是較少在社交平臺高調宣傳,大多通過短信、電話、定向推送等形式隱蔽傳播。
9月9日,根據多名投資者提供的信息引導,第一財經記者點擊進入一家名為“星火保”的在線平臺產品推廣頁面,該頁面代銷的某款百萬醫療險產品中,首頁醒目處標注著“年度保額600萬元”“6毛/月”等宣傳標語。左下方費用測算板塊顯示,該產品僅需0.02元/天,折合保費0.6元/月。
記者實測購買這類保險產品發現,在其網絡銷售過程中存在多個不規范之處。

在記者實測過程中,該頁面并沒有展示這款產品的費用清單和具體保障內容。而根據原銀保監會2020年發布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規定,互聯網保險產品的銷售或詳情展示頁面上應包括保險條款和保費(或鏈接),應突出提示和說明免除保險公司責任的條款,并以適當的方式突出提示理賠條件和流程,以及保險合同中的猶豫期、等待期、費用扣除、退保損失、保單現金價值等重點內容。
但在“星火保”平臺上購買上述百萬醫療險產品時,其客戶告知書、互聯網保險客戶適當性評估問卷、服務協議等16個關鍵文件僅以鏈接形式存在,客戶可一鍵勾選“已閱讀”,并不需要逐一點開閱讀。

在上述文件中,除了常規的保險購買文件,還有保險經紀機構的《自主重新投保及授權代扣服務協議》隱藏其中。這份協議顯示,投資者授權安行經紀就購買保險產品的保費支付事宜執行代扣服務,從本人綁定的銀行賬戶、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中托收相應資金。其中包括每月需支付的保費、自主重新投保時支付的保費等。這意味著,如果客戶沒有仔細打開文件閱讀,很有可能在實際不知情的情況下,與該保險經紀達成自動扣款的協議。
另外,部分保險產品的實際保費可能并非0.6元/月。記者在實測過程中雖然沒有實際購買上述產品,但一名在今年6月購買過“星火保”某款產品的投資者王婷(化名)告訴記者,她購買的產品宣稱0.6元/月,實際每月扣費14元,0.6元僅是首月優惠。
此外,王婷還告訴記者,在費盡周折取消自動扣費后,她在接下來一個月里密集收到營銷信息的轟炸。“大多是短信和人工智能電話,都是邀請再次購買這款產品。”她說。
一位互聯網保險人士告訴記者,“首月減免”是許多互聯網平臺慣用的營銷套路,但是用在保險這類金融產品上爭議很大,有較大的合規性風險。另外,首月雖然只有幾毛錢,但保險一般都有一定的等待期,這意味著首月交的保費本身“含金量”也不大。
輿論發酵之后,10日,記者再次登錄相關網站查詢時發現,上述“0.6元保險”的廣告頁面已經消失,相關保險產品顯示實際投保價格。
王婷的經歷并非個例。第一財經記者以“0元保險”為關鍵詞在某大型投訴平臺 【下載黑貓投訴客戶端】上搜索。近一個月有近百條投訴,投訴內容涉及誘導消費、強制扣費、電話信息騷擾等,涉及多家保險經紀機構。

免費贈險?“魔方業務”的連環套路
除暫時熄火的“首月0.6元”產品外,記者注意到,一些機構還利用免費贈險誘導客戶升級保險額度。
據保險人士介紹,業內將這種通過免費贈險或以低保費、低保額、高免賠的保險來獲客,進而引導客戶“升級”保障或投保其他保險的行為,稱為“魔方業務”。
第一財經記者從“星火保”的一篇公眾號推文跳轉后進入一款保險產品的推廣頁面,宣稱可以憑手機號免費領取賠付金額100萬元的家庭意外險。

在點擊“免費領取”后,該平臺短暫出現了一秒左右領取成功的頁面后,強制彈出另一款防癌險產品。而此時投保人還以為正在進行此前免費領取的步驟,匆忙中進行操作,購買了所謂的 “升級”保險產品。
在記者放棄購買升級產品后,公司多次通過短信、電話等形式,稱當前的保障額度不足,建議消費者升級產品。
據多份客戶告知書,星火保平臺的運營主體為安行天下保險經紀(上海)有限公司(下稱“安行經紀”)。針對上述首月0.6元、免費贈險后邀請升級等營銷方式,第一財經記者向該公司郵箱發送采訪函,截至發稿尚無回復。

監管從嚴
在此之前,監管已多次出臺相關規定規范保險經紀機構的銷售行為。
早在2020年,原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已就“首月0元”“首月1元”等欺騙投保人問題,對多家保險公司、經紀機構予以通報和處罰。
2023年7月,據媒體報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向轄內各財險公司發布《關于個別短期健康險業務中存在問題及相關風險的通報》,稱個別財險公司將低保費或免費贈送的低保額、高免賠重疾險作為“引線”保險方案進行獲客,進而引導其“升級”投保常規醫療險或重疾險。要求已開展的公司要進一步自查整改、嚴肅內部問責。
2023年11月6日,針對短期健康險,監管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新增了對互聯網銷售平臺的相關要求。要求各保險公司應當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第三方銷售渠道管理。
同日,監管部門還發布了《關于短期健康保險產品有關風險的提示》(下稱《提示》),要求在銷售時應對產品的免賠額、免賠責任、賠付比例、退保約定、保費繳納方式等重要內容向消費者進行清晰告知和提示。不應使用“保費低至(最低)X元”“每月X元起”“保障高至(最高)X萬”,以及“低至(最低)”“起”“高至(最高)”等詞匯進行不當宣傳。
監管三令五申之后,此類業務一度收斂并在市場難覓蹤跡。
為何近期“魔方業務”“首月X元”等有卷土重來的跡象?華南一名保險機構從業者表示,與常規的廣告投放相比,首期低價或免費贈險是轉化率最高的營銷口徑,相當于“鉤子”或“引線”,將對保險產品有需求的人群在短時間里攬入“蓄客池”,再通過不斷觸達客戶引導其購買真正的主力產品。監管嚴控之下,規模較大的機構基本已調整策略,但一些中小保險中介機構容易鋌而走險。
“部分中小型保險經紀機構客戶積累不多,又都是代銷產品,也基本沒有用戶黏性,想要在競爭激烈的保險市場分一杯羹,可能就會劍走偏鋒,采取這類手段攬客甚至誤導客戶。”上述人士稱。
有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保險的優勢在于購險快捷方便,但不可過多省略必要步驟或打造營銷噱頭吸引流量,盲目追求銷售規模。長期來看,機構在產品或營銷方式創新的同時更應注重合規底線,不可一味拼流量來謀求短期利益。

責任編輯:王馨茹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