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慧保天下
自2023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發布以來,金融業一系列深刻變革逐一上演。近期,引發金融業界高度關注的無疑是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的合并——這次堪稱證券業“超級航母”的合并,是新“國九條”實施以來頭部券商合并重組的首單,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史上規模最大的A+H雙邊市場吸收合并、上市券商A+H最大的整合案例。
在金融業深度變革時代,類似的金融機構合并重組注定不會少見,不少中小銀行機構因為被合并而遭遇解散,不少問題險企也迎來全新股東的入主,AMC(資管)行業也有類似苗頭,在1月中國華融并入中信集團后,就傳出其余三家AMC或將并入中投公司的消息。在這樣的背景下觀察當下中華聯合保險集團的系列人事變動,更別有一番意味。
01
中華聯合保險人事大變陣:壽險、財險集體大換血,更多調整還懸而未決
近期,中華聯合保險集團頻頻發生人事變動,從集團到壽險、財險,諸多變動正在醞釀和發生中。
壽險方面,中華聯合人壽在7月發布公告顯示,因年齡原因,中華聯合人壽董事長孫玉淳申請辭去董事、董事長及相關專業委員會職務,選舉邵曉怡為公司董事長。
雖然公告提及年齡原因,但據公開資料顯示,孫玉淳出生于1967年,現年為57歲,從年齡上看為提前退休。
接任董事長的邵曉怡,則來自東方資管,其過往經歷也基本在財務方面。公開資料顯示,邵曉怡,1976年生,曾任東方資管財務管理部制度處經理、高級經理、財務管理部助理總經理、綜合計劃與戰略協同部副總經理,中華聯合保險集團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
財險方面,也在積極推新高管上任,一日三位副總經理獲得監管批復,這對于管理班子而言,變動也已不小。8月22日,金融監管總局發布行政許可信息,吳自強、李友意、余杰獲批擔任中華聯合財險副總經理,三位都是具有地方一線經驗的高管:
吳自強,1974年生,曾服務于太保產險多個部門,后加入中華財險,并在廣東、浙江兩地多個部門擔任重要職務;
李友意,1968年生,曾服務于中國人保、人保財險、人保壽險等公司,后加入中華財險,并在湖南、河南兩地多個部門擔任重要職務;
余杰,1970年生,曾服務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疆兵團財險,后加入中華財險,并在伊犁、新疆兩家分公司內多個部門擔任重要職位。
當然,更大的疑問還來自于中華聯合保險集團董事長兼中華聯合財險董事長高興華——其任職資格于2023年9月正式獲得監管批準,迄今僅1年時間,但公開資料顯示,他生于1965年,今年已經59歲。
當然,上述高管人事變動對于一家險企而言,尚屬正常,但對于很多關注金融業改革大變局的人士而言,其更值得關注的是,一旦三大國有AMC,即東方資產、長城資管、信達資管正式并入中投,又將給中華聯合保險集團,乃至長生人壽在用人思路上、經營理念上,帶來何種變化。
作為中投公司旗下壽險公司的新華保險,其自并入中投公司以來,核心高管層一直是中投公司任命,而從近年來多位董事長的履歷來看,多為投資專業人士。
02
從熱衷到出清,劃轉后AMC旗下險企何去何從?中投現已控股4家保險公司
東方資管與中華聯合保險集團是AMC控股保險公司的典型案例。中華聯合保險集團股權結構信息顯示,東方資管是中華聯合保險集團的第一大股東,持股51.01%,遼寧成大、中國中車、富邦人壽分別持股19.60%、13.06%、12.17%,其他7家股東持股均不到2%。
而對于AMC行業來說,在銀行、證券等板塊之外,曾經還一度熱衷保險。具體來看:
中國信達最早對保險市場進行布局,其于2007年第一個拿下保險牌照,并聯合中國中旅、大同煤礦、奇瑞汽車等多位股東成立了幸福人壽,股權比例達51%,為其絕對控股股東。隨后,2009年,中國信達又聯合航天科技、焦作煤業、國機財務等13家企業發起設立了信達財險。
中國長城則是通過收購重組的方式,其于2009年收歸長生人壽的50%股權,成為控股股東。
東方資產則于2012年,通過債轉股方式向中華聯合保險注資78.1億元,控股51%,順利完成中華聯合保險的重組工作,成為其控股股東。
但隨著長期經營不善,且響應監管回歸主業的要求,AMC回歸不良資產處置,逐步剝離非主業資產,保險股權也逐漸轉讓:
2016年12月,中國信達將其持有的信達財險41%股權以42.2億元出讓給深投控,僅保留了10%的股權。此后的兩年時間,隨著增資擴股和改革,信達財險更名為國任財險,中國信達持股比例下降至7.49%,退居為其第四大股東。
2019年6月,中國信達通過上海聯交所出清持有的幸福人壽51%的全部股權,以75億元對標價轉讓給誠泰財險和東莞交投集團。
2021年4月,上海聯交所顯示,長生人壽70%股權將被轉讓,轉讓方為持股51%的長城資產和持股19%的中國長城子公司長城國富。若成功轉讓,則中國長城完全退出長生人壽。但截至目前,轉讓項目因償付能力等多種原因中止。
除開上述轉讓成功,以及規模和影響較小的長生人壽之外,最值得關注的就是東方資管旗下的中華聯合保險。但勢必進行的AMC合并入中投公司后,中華聯合保險又該何去何從?
值得注意的是,中投公司旗下已有4家保險公司,包括2009年劃入的中再集團;2009年中投旗下的中央匯金出資40.58億元受讓保險保障基金所持新華保險38.815%股權,目前最新持股31.34%;2012年由中央匯金注資200億元持股73.63%股權的中國信保,以及最新2023年6月由中央匯金出資265.6億元持股80%的中匯人壽。
而未來再加上東方資管旗下的中華聯合保險集團,可以看到,有一定的業務重合之處,在當前重組之風大行之下,未來是否將部分業務進行合并同類項的操作,值得關注。
此外,還有一個有趣的巧合,中華聯合人壽和中匯人壽兩家公司,很多高管都是新華保險出身,前者包括已經辭任董事長的孫玉淳,以及現任總經理肖燦軍,后者則是新出任總經理的楊征。
03
金融業重組潮來臨:四大AMC完成歷史使命,機構亟待改革是根本原因
金融業并購重組潮正在涌動。正如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這一“超級航母”的合并,未來,可以預見還會有諸多勢不可擋的合并案例。
從AMC行業本身來看,2024年1月,作為原來四大AMC之一的中國華融被劃入中信集團,并更名為中國中信金融資產后,又有消息傳出,為響應機構改革方案,中國信達、中國東方和中國長城三家AMC將劃至中投公司。同時,據業內人士透露,財政部所持有的這三大AMC的股權可能會直接劃轉給中投公司旗下的中央匯金,財政部將不再直接持股,而這也引發了大家對于劃轉后,各公司級別變化的猜測。
據媒體報道,這一改變籌劃已久,但具體方案和落地時間未定,相關消息去年已在業內傳播開來。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AMC行業正在迎來25年大變局。
1999年,國務院批準設立了中國華融、中國信達、中國東方、中國長城四大AMC,用以剝離和處置工、農、中、建四大國有行等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設立之初,大股東均為財政部,經營期限設定為10年。此后,隨著經營期限延長,四家AMC公司相繼啟動了商業化轉型,并陸續完成股份制改革,還在對證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托管、清算和重組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包括證券、期貨、信托、融資租賃、基金、銀行和保險等在內的金融控股集團,手握多張金融牌照。
但近年來,隨著環境變化,以及經營上的激進擴張、違規“輸血”,中國華融和中國長城多名高管相繼被查,尤其是2018年4月的“賴小民”事件的影響,AMC被要求回歸主業,中國信達率先出清了幸福人壽,中國華融則在一年之內清出了5張金融牌照;長城資產也積極轉讓地方AMC股權,東方資管甩賣小貸公司……
而在最新的機構改革方案之下,要求“進一步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換句話說,在頂層設計層面,整個金融業的定位已有所改變,新的歷史使命已來,這才是推動金融業、四大AMC走向的根本原因。
據《中國人大》消息,在今年4月召開的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上,針對審議意見提出的銀行業機構“一枝獨大”、政策性金融功能近年來有所弱化等問題,財政部、金融管理部門推動進一步優化國有金融資本布局,合理調整國有金融資本在金融各行業的比重,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加大政策性金融供給,推動國有金融企業差異化發展。同時,還要進一步強化國有金融資本管理職責定位,不斷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機制等多項目標。
而成立于2007年9月的中投公司,正是服務于國家宏觀經濟發展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需要。旗下中投國際、中投海外和中央匯金三大子公司,尤其是中央匯金已直接持有19家金融機構股權。值得關注的是,未來將三大AMC收入囊中后,彼此業務也有高度重合,中投公司是否會進行相應整合?
但對于保險業來說,需要關注的還是在如此變革的背景下,涉及到的保險公司將會發生怎么樣的變化,并且如何在變動中謀求穩健發展。

責任編輯:秦藝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