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又一家險企股權被擺上“貨架”。
8月28日,《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匯友財產相互保險社(下稱“匯友相互”)16.67%股權將于2024年9月23日10點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進行拍賣,起拍價為7413.7萬元,在評估價基礎上打了七折。
該筆股權原來的持有人正是因踩雷P2P履約險而深陷虧損泥潭的長安責任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安保險”)。前不久,該公司因存在保證保險合同糾紛,且到期未能履行判決書中的義務而被強制執行,執行標的達4.19億元,當中就包括所持匯友相互股權。
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長安保險近年來可謂是步履維艱,7年累計虧損達35.64億元。如今折價出售匯友相互股權,用以償還舊債,也是在為曾經的選擇買單。
踩雷“后遺癥”
回溯來看,長安保險所持匯友相互股權之所以被拍賣,與前者踩雷保證保險業務有關。
2023年1月,杭州金投行網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金投行小貸”)一紙訴狀將長安保險告上法院,要求判令其支付保險賠款3.7億元。同年5月,這一案件在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
依據判決書,因長安保險未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金投行小貸申請對其強制執行。于是,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長安保險采取了資產凍結措施,包括2000萬元存款、四處不動產以及價值3.7億元的資產管理計劃款項。同時,長安保險所持有的上海保險交易所、匯友相互及蕪湖芯厚云智股權投資合伙企業的股權亦被凍結。
今年6月3日,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立案執行,執行標的為4.185億元及債務利息,執行費為48.4萬元。由此,法院裁定,查封、凍結、扣押、扣留、劃撥、提取長安保險4.19億元及債務利息或相應價值的其他財產。現金不能履行的部分,則通過拍賣、變賣長安保險名下相應價值的財產以清償債務。
基于此,才有了匯友相互股權被拍賣一事。目前,該筆股權仍處于司法凍結狀態,凍結期為3年,自2023年5月24日起至2026年5月23日止。
從拍賣信息來看,匯友相互16.67%股權出資額為1億元,以2024年6月30日為評估基準日看,評估價為1.06億元。也就是說,7413.7萬元的起拍價相當于在評估價基礎上打了七折。
2016年6月,匯友相互獲批籌建,長安保險曾是主要發起會員。彼時,匯友相互的初始運營資金僅1億元,而長安保險是唯一的出資人。攜手8年最終被迫折價出售,不免令人唏噓。
此外,天眼查信息顯示,長安保險還有上海保險交易所0.45%股權,以及位于北京、天津、武漢的部分房產正在陸續進行詢價評估。
7年累虧超35億
根據公開資料,長安保險成立于2007年9月,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牽頭、十部委共同支持組建,注冊資本32.5億元,經營業務范圍涵蓋責任險、車險、財產損失險、信用與保證保險、短期健康險和意外險及上述業務的再保險等業務。
作為首批在互聯網進行布局的險企,長安保險曾被時代浪潮推至頂峰,卻因踩雷P2P履約險而跌入低谷。近年來,長安保險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年報數據發現,2017年至2022年,長安保險凈利潤分別為-1.95億元、-18.33億元、-0.58億元、-1.31億元、-1.13億元、-4.68億元,六年時間累計虧損27.98億元。
而據長安保險第一大股東國厚資產公告披露,2023年,長安保險歸母凈利潤為-7.66億元,發生重大虧損;凈資產為-8.63億元,已經資不抵債。
王瑩制表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1月底,長安保險發布公告稱,根據公司實際情況,2023年四季度償付能力信息將于2024年2月中旬披露。截至目前,該償付能力報告仍未披露。
事實上,自2022年二季度起,長安保險的風險綜合評級就一直為D類。對此,長安保險表示,主要原因是公司留存收益為負,核心資本不足,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不達標,可資本化風險大;公司治理得分較低,公司治理較為薄弱。
此外,長安保險還提及,隨著償付能力充足率持續不足,公司業務已受到較大影響。同時,公司的保險賠款責任及各項運營費用仍需持續支付,且目前投資資產中可變現的流動性資產比例較低。
“公司正積極推進增資擴股工作,同時檢視在風險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不斷提升公司的償付能力風險管理能力,為公司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長安保險表示。
分析人士向記者指出,面對償付能力危機,險企除了可以通過增資、發債等方式進行“補血”,還應進一步健全公司的風險管理制度,提升風險監控能力,及時啟動應急措施。與此同時,提升專業隊伍穩定性,加強與監管機構的溝通,盡快完成公司治理整改,根據公司業務規范啟動新業務。
盈利能力存波動
另一邊,七折出售的匯友相互股權,吸引力如何?
作為我國首批試點的3家相互保險社之一,匯友相互成立于2017年6月,專注于建筑業保險細分市場,在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合同履約、工程款支付、質量保證、農民工工資支付等環節開展保險業務,由濰坊峽山中駿創新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和長安保險分別持股83.33%、16.67%。
成立一年后,2018年7月,匯友相互將公司名稱由原先的“匯友建工財產相互保險社”變更為“匯友財產相互保險社”,除去“建工”二字。業務范圍也于當年進行擴展,新增企財險、家財險、短期健康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等。
不過,住建及工程領域一直都是匯友相互深耕的主要方向。也正是由于業務領域狹窄且偏冷門,匯友相互保費規模并不大,尚未突破5億元。根據年報,2017年至2023年,匯友相互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為0.05億元、0.35億元、0.95億元、1.57億元、2.01億元、1.4億元、1.29億元。
凈利潤方面,經歷了前三年的虧損后,匯友相互自2020年開始進入盈利期。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3年,匯友相互凈利潤分別為-0.31億元、-0.22億元、-0.06億元、0.14億元、0.22億元、0.02億元、0.11億元。
最新業績披露顯示,今年上半年,匯友相互實現保費收入0.77億元,同比上升20.14%;同期凈利潤0.08億元,同比下滑47.60%;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820.05%、824.43%;綜合成本率為135.02%。
業績有所波動的同時,匯友相互的總經理一職已空缺2年。2022年8月,劉昆因個人原因辭去匯友相互董事、會員代表、總經理、合規負責人、執行委員會委員、首席風險官等一切職務。同時,匯友相互指定副總經理王瑛擔任臨時負責人、臨時合規負責人,代行總經理職權。直到今天,仍未有新任總經理赴任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劉昆離開匯友相互之后,于當年12月獲批出任長安保險董事,并自2023年7月起擔任長安保險臨時負責人。
在業內人士看來,匯友相互股權結構相對簡單,業務聚焦住建及工程這一細分領域,且連續多年保持盈利,在股權七折拍賣的情況下,或對具有業務協同價值的企業具有吸引力。
下一步,匯友相互股權將花落誰家,總經理又將于何時到位,記者將持續關注。
記者:王瑩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