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訪網
作者:一杭工作室
近日,#清北畢業生扎堆辭職去賣保險#的話題受到關注。據鹽財經報道,有多位在行業頭部保險公司任職的保險人對其表示,現今所在團隊內有近半數成員畢業于重點高校,近期不乏清北背景、碩博學歷的“學霸”新人入行成為保險營銷員。
對此,很多網友表示不理解,“連賣保險都需要卷學歷了,現在的就業環境已經到這種地步了嗎?”為什么會出現清北學霸賣保險的現象呢?是就業市場的內卷太嚴重,還是保險業正在提高準入門檻?
如何看待高學歷人群涌入保險行業的現象?
20年前,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的新聞曾轟動一時。當時,輿論幾乎一邊倒地認為,這種高學歷人才下沉的行為是在浪費資源。如今歷史再次重演,不少名校畢業生涌入保險行業,但人們已經見怪不怪了。
而名校保險新人從事的保險工作和大眾刻板印象中“忽悠”人的賣保險有所不同,薪酬也不一樣。據鹽財經報道,名校新人更易鏈接高凈值客群。只要肯努力,熬過新人期后獲得30—50萬的年收入不算困難;更有入行4年的精英保險人表示曾達到百萬收入。
事實上,在當前的保險行業,吸納高學歷或高背景的職場精英成為保險人,從而推動保險行業營銷方式的轉型已不是新鮮事。在當前的保險行業,隨著利率的下降和房地產增值效應的減弱,保險作為風險管理和資產保值增值的重要工具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社會對中高端保險產品需求迅速增長。
整個行業在向“高質量”轉型,個險代理人也表現出由“量”到“質”的明顯變化。以往的“人海戰術”模式已逐步被淘汰,各險企開始調整策略,優化代理人隊伍結構。
近年來,保險代理人隊伍持續“瘦身”,六家上市險企2023年報數據顯示,2023年六家人身險公司的個險銷售人力合計約166萬人,較2022年末減少超38萬人。各大保險公司均在探索代理人結構性轉型,在數量上做“減法”,在質量上做“加法”,讓保險代理人更加專業化、精英化已逐步成為行業共識。
就業競爭愈發激烈
從清北畢業生涌入保險業一事可以看出,與以往相比,如今的就業環境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近段時間,市場上又傳出了兩個與就業市場息息相關的重磅新聞。一是山東省近日宣布啟動省屬事業單位向企業轉變的全面改革,10萬人將告別“鐵飯碗”。第二個是有關部門發布了《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核專家核查及評議結果公示》,據公示結果統計,國家將新增 831 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924 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這兩則消息無疑會給許多人帶來不安和焦慮,對于一些備考多年只為獲得一個“鐵飯碗”的畢業生來說,這似乎是一個不好的開端。此次改革不再搞“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的老套路,直接一步到位單位改企業,所有人都注銷編制,不再分流、調動到其他單位,一改往日畏手畏腳的作風。
這無疑釋放了一個信號,一場機構改革的大幕正徐徐拉開。事實上,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均在陸續進行改革,精簡機構、改善上下溝通和政出多門現象。既能減負,緩解財政壓力,又能提高效率,打造服務型政府。
另一方面,大幅度新增碩博點也給就業市場帶來了沖擊。在數量增加的影響下,學歷的“含金量”難以避免地受到質疑,學歷貶值的風險也隨之增加。當碩博點增設的速度遠超教育資源的增長速度時,“量”的激增便難以保證“質”的同步提升,進而影響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就近幾年的就業情況而言,本來碩博畢業生可以站在就業金字塔的頂端,但大量同質化的研究生畢業生涌入市場后,也會使得就業競爭愈發激烈。
不過,也有聲音認為這是在消化“新增勞動力”,把學生留在學校的時間越長,就業市場的畢業生就越少,怎么不算減少就業競爭呢?

責任編輯:王馨茹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