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慧保天下
近日,寶能系財險公司前海財險再傳重磅人事消息,有媒體報道稱“有關部門已選定曾任平安產險副總經理的霍建梅出任前海財險董事長,目前在報批階段”。
除有關新董事長的信息外,該報道最引人關注之處,還在于其稱“以前海財險目前狀況而論,未來可能有新的股東進入前海財險,以接替目前的‘寶能系’股東?!?/p>
即將迎來新董事長、股東或現巨變……一時之間,前海財險成為輿論焦點。
事實上,作為“寶能系”旗下險企,前海財險自成立以來就飽受多重困擾:成立8年時間內便發生三次董事長更替,總經理之位也一度出現將近三年的空缺,更重要的,其償付能力已然長期處于不足的狀態……也正是因為種種問題的存在,有關前海財險的關鍵人事、股東等變化的傳聞,在市場上才備受關注。
事實上,前海財險并非孤例,不少成立時間短的小新險企,無論壽險還是財險,目前都面臨著巨大的償付能力壓力,不破不立,或許才是唯一的解。
不過,對于前海財險而言,討論“破與立”,或許還為時尚早?!盎郾L煜隆本蜕鲜鍪袌鰝髀勗儐柷昂X旊U有關部門,無論是“霍建梅擬任董事長”,還是“未來可能有新股東”,對方均明確表示否認。
01
前海財險否認連連,稱“霍建梅擬任董事長”“有新股東”等傳聞不實
“平安產險副總經理霍建梅擬任前海財險董事長”的消息一出,即刻在市場上引發強烈關注——一方是平安產險,一方是寶能系旗下財險公司,二者在人事層面的交流,難免引發業界多重猜想。
縱觀此前諸多問題機構的風險處置,往往都是地方國資出資、頭部險企派人,按照這一思路推演,平安產險、前海財險均注冊在深圳,二者產生更深刻的鏈接,似乎也不是沒有可能。
不過,不少業界人士很快就開始對消息的真實性產生了質疑。首先是對于霍建梅“曾任平安產險副總經理”的身份產生了質疑,理由是,霍如果當過頭部機構平安產險的副總經理,在業界一定是享有一定知名度的,而業界對于霍建梅這一名字頗為陌生。詢問多個平安產險內部人士,也均表示,并不認識霍。“慧保天下”查閱數年來的平安產險的公開財務報告以及償付能力報告等,也未發現名叫“霍建梅”的高級管理人員。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除前文提到的平安產險深圳分公司副總經理,霍建梅還任職過另外兩家平安系子公司,分別為深圳新豪時投資發展和深圳市景傲實業發展。
據知情人士介紹,“霍建梅曾任平安產險副總經理”的說法是誤傳,實際霍只是擔任過平安產險深圳分公司的副總經理。此外,霍在前海財險任職,也不是“有關部門”的授意或要求,而是公司市場化選聘的結果。
圍繞霍建梅是否會真的出任前海財險新一任董事長的問題,此前曾有媒體直接詢問過霍建梅本人,其表示“只是過去幫忙”。
就這一問題,“慧保天下”也向前海財險有關人士進行了求證,對方回應稱“上述情況不實,我公司將根據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依法合規開展信息披露”。
另外,針對“霍建梅加入前海財險,是否預示著前海財險將會在股東和董監高層面將面臨比較大的變動,形成新的領導班子”的說法,前海財險也明確表示,“上述信息不實。對于不實報道,我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02
管理層變動頻繁,董事長、總裁曾長期缺位
即便沒有“霍建梅擬任董事長”一事,前海財險近年來的管理層人事變動,也著實罕見。
前海財險官網信息顯示,其目前的董事長依然是寶能系高管“黃煒”,但實際上,黃煒早已經無法履職。早在2022年8月,其就被深圳市有關部門帶走調查。當日和次日,寶能集團和中炬高新分別發布公告稱黃煒被調查系“個人原因”,與公司無關。時至今日,距黃煒被帶走調查已過去近2年時間,依然沒有任何查處結果被公布。
而在黃煒被帶走之前的2021年7月,前海財險首任總經理張云飛就宣告離任,其后,該公司總經理的職責也由黃煒代行。
2022年2月,前海財險一度選出新的總經理人選——原華農保險副總經理郜延華開始以前海財險擬任總經理身份出席前海財險活動,但最終其任職資格未獲監管批準。
這也就意味著,自黃煒被有關部門帶走,前海財險董事長、總經理兩大職務,已長期處于實際空缺的狀態,由副總經理長期主持工作。
一直到今年的3月15日,前海財險第二任總經理的任職資格才正式獲批——資料顯示,前海財險新任總經理李功霓,最早任職于人保財險,后長期服務于太平財險并在多個部門擔任重要職務,之后又先后出任鼎和財險與國任財險副總經理與副總裁。
總經理的人選解決了,再招募一位董事長也成順利成章之事,而這也是有關“霍建梅擬任前海財險董事長”這一信息備受關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過對于像前海財險這樣的公司而言,要想招募一名合適的高管也顯然并不容易,面對當下的經營狀況,尚存在一定不確定性的環境,關鍵崗位空缺或許很難徹底避免。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平安與前海財險的人事交流實際上早已有之。例如2019年9月,時任寶能集團副董事長、聯席總裁的冀光恒,曾短暫出任前海財險董事長職務,半年后,冀光恒辭去該職,轉而出任平安旗下陸金所聯席董事長。
03
連續8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為C,償付能力不足拖累險企業績
除管理層的人事動蕩之外,自成立以來,前海財險還長期面臨著業績承壓的困擾。
作為“寶能系”旗下險企之一,成立于2016年的前海財險,與其他同批次險企一樣, 著實有些顯得有些“生不逢時”。
從經營業績來看,該公司成立8年多,除2016年成立之初盈利100萬元,2022年盈利2300萬元之外,剩余6年都處于巨額虧損狀態。截至目前該公司累計虧損已達6.44億元。此外,前海財險的凈資產規模也呈總體下滑態勢,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前海財險凈資產規模僅有3.61億元。
更要命的是償付能力不足問題,根據償付能力報告,2024年一季度,前海財險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尚處于充足狀態,二者數值均為124.15%,且較上一季度末的111.48%有所改善,但其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卻著實令人擔憂——該公司風險綜合評級已連續8個季度被評為C級,意味著,近兩年,其償付能力已經處于持續不達標狀態。
對于很多新險企而言,成立之初,基本都是最為“燒錢”的階段,開拓分支機構、搭建基礎設施、招募內外勤員工……處處都需要錢,處處都在推高固定成本,在開業六七年之后,往往都面臨增資的需要。
而對于前海財險而言,本身的特殊現狀,以及償付能力窘境,相較于其他客戶,無疑是難上加難。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