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關保險也需跟上步伐,保障到位。11月17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近日,深圳市再次對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措施征求意見,在強化科技保險保障作用方面,更是擬定祭出專項資金支持、給予補貼等措施。記者梳理發現,大力推動科技保險創新發展正成為一大趨勢,包括陜西省、北京市、安徽省、福建省等地在近一年以來頻出舉措,強化保險對科技創新的支持。
業內人士指出,科技風險具有復雜度高、不確定性強、識別難度大等特點,而科技保險能成為化解風險不可或缺的手段。不過,如何通過科技保險的支持,讓科技創新創業能夠持續,無后顧之憂,是政府和保險機構的長期命題。
多地力促科技保險再“扎根”
科技保險作為保險業的一支新興隊伍,正在不斷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多地紛紛明確保險公司要完善支持科技創新體系、開發專屬產品,強化風險保障。
從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近日發布的《深圳市關于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來看,其中提到研究將科技項目研發費用損失保險納入深圳市科技研發專項資金的支持范圍。還提出實施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補貼,對于通過小額貸款保證保險新發放的貸款,對保險公司按照實際承保貸款金額給予1%業務獎勵。
除了擬定“真金白銀”的鼓勵措施,整體來看,安徽省、北京市、福建省等地相繼推動保險公司加快布局科技保險專營機構或專營分支機構,旨在實現服務前移、專營優做。比如今年9月,北京五部門發文,支持有條件的保險公司設立科技保險專營機構,為企業提供特色服務。
俗話說糧草未動兵馬先行,對于保險公司而言,大力發展科技保險離不開一紙規劃。當前,包括福建省、陜西省在內的多地明確,保險機構、保險分支機構要制定支持科技創新的規劃。今年4月,福建銀保監局印發《福建銀行業保險業支持科技創新行動方案(2022-2024年)》提到,鼓勵轄區有條件的法人保險機構圍繞福建創新型省份建設,將科技創新金融服務納入公司發展戰略。
保險機構支持科技創新最終還要靠產品、服務齊發力。在產品創新保障方面,安徽省鼓勵研發報備符合安徽科技創新需求的地方特色保險產品,重點覆蓋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產業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等領域創新風險。在提升保險服務能力方面,北京銀保監局印發專項通知,鼓勵保險公司持續開展專利類、商標類執行保險及被侵權損失保險等業務,探索研發境外知識產權保險產品,降低企業維權成本,助力科創企業“走出去”。
與此同時,頂層設計也在為科技保險的發展釋放新信號。2021年11月,銀保監會印發《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指導意見》,要求保險機構強化科技保險保障作用及強化科技保險服務。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業協會”)副會長王玉祥看來,這進一步為保險業服務科技發展指明了行動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在完善企業創新服務體系上踏出方面堅實一步。
科技保險結出發展“碩果”
隨著科技保險的扶持引導力度持續加大,近年來,保險業不斷提升科技保險的保障能力,為高新技術企業轉移創新過程中的風險。
今年9月3日,中國人保副總裁肖建友在2022中國保險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表示,在推動科技保險發展方面,中國人保不斷擴大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等險種覆蓋范圍,在14個省發展知識產權保險。針對我國芯片行業這一“卡脖子”重點,牽頭組建“中國集成電路共保體”。
今年6月,全國首單稀貴金屬新材料專利保險開保。平安產險云南分公司承保了國內首單針對稀貴金屬新材料專利的保險,平安產險云南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保險+服務”模式,對激發企業自主創新活力、面對侵權行為時更有動力和底氣。
據了解,截至今年3月末,太平財險已助力5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取融資,為企業提供風險保障11353.77萬元。太平財險相關負責人還表示,正在積極研究開發知識產權被侵權損失保險等新型險種。
“在科技的開發創新與應用中,不可避免地伴隨著風險的發生,涉及生產、研發、人員、貿易鏈、信用鏈等多個方面,按照時序將科技風險劃分為科技研發風險、成果轉化風險和市場風險。”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謝遠濤看來,科技保險有效地分散了研發項目的科技風險,提高了科技研發各方主體對于科技研發的積極性,同時降低了科技研發項目因科技風險而失敗的可能,提高了科技研發的效率,從根本上推動了社會科學發展。
針對面臨的不同風險類型,科技保險產品供給日趨多樣化。目前,市面上的科技保險主險產品主要分為國家對科技產業補貼的保險產品,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綜合保險等。有針對科技企業、研發機構及相關人員的傳統保險產品如高新科技企業財產綜合保險、科研人員意外保險等,也有針對高科技技術、產品使用的責任保險,針對知識產權的保險產品,還有針對科研費用損失的保險產品等。
隨著保險業在科技保險市場探索不斷深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統計,2017-2020年的四年間,科技保險為相關企業和機構提供風險保障超1.79萬億元,累計支付賠款超22.63億元。科技保險賠款呈逐年增多趨勢,年均增長達38.42%。
短板猶存,
還需險企等多方共同“修補”
科技保險發展雖逐漸起勢,但仍暴露出一些短板,有待保險機構等多方共同應對。
“科技保險具有集成性、弱可保性、正外部性以及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性。這決定了當前階段推進中會遇到各種阻力。”謝遠濤表示,科技保險的投保覆蓋率嚴重不足,保險公司無法滿足科技企業通過購買科技保險以求穩定經營的核心訴求,潛在需求不能轉化為現實有效的需求。此外,科技保險外部性太強,我國現階段的“投保-理賠”模式使得社會效用并未被保險公司所占有,風險-收益狀態傾斜導致科技保險市場供給不足。
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副秘書長宋占軍同樣表示,當前科技保險相關產品與服務體系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增加供給,引導保險行業發展科技保險產品。
科技風險的識別,對于保險機構也具有非常大的挑戰性。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表示,一方面需要政策的支持,更多的企業加入,形成大數規模,另一方面保險機構要加大科技專業人才建設,通過創新技術對科技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定價,推出符合科創企業需求的保險產品,最終讓科技保險可以可持續地商業化。
那么,為進一步發揮科技保險的保障等作用,下一步保險業從提高專業服務能力、完善專業機構體系等諸多方面如何再進一步?謝遠濤表示,要完善產品、探索靈活的保費支付機制,完善科技保險產品體系。支持保險公司創新科技保險產品,加大政府支撐體系建設,加強政府對科技企業的支持與管理機制。
完善產品體系、進一步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等成為解題“密鑰”的同時,優化保險產品供給、進一步增強宣傳推廣力度也應提上日程。今年3月,王玉祥撰文指出,在保險產品創新上,建議科技企業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配合提供相關經營數據,以便保險公司不斷豐富統計樣本和風險數據,實現對科技保險產品的科學準確定價。
在積極開展科技保險的宣傳推廣方面,為更好推廣科技保險,王玉祥表示,政府部門、保險公司、科技企業等相關主體應就科技保險的相關問題及時開展溝通,如深圳市科技局聯合市銀保監局,與試點保險公司建立科技保險聯動工作機制,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保險需求開展針對性推廣。(保險秘聞)
責任編輯:王婉瑩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